崔家吃了哑巴亏(2 / 2)
“我想,我努力想。”李德謇认怂。
“祭酒这个桌子不错啊,这是公子见您路途苦闷,书写艰难,特意为您设计的,真是好学生,尊敬师长。”就地取材,李德謇眼睛一亮啊。
“尊敬师长这条我已经写过,不过这个实例没有用过,还可以,今日你过关了,明日继续想一个。”孔颖达心情大好,李承乾对自己也是有几分孝心的。
这个事情,要不动声色炫耀出去,要让自己的友人看到之后,心里痒痒的,也想有这个一个弟子,还会觉得李承乾的确很好。
李德謇大喜过望,快如闪电般跳出马车,马车都晃了几下,马儿蹄子都轻快许多。
剩下李纲一人,依旧冥思苦想。
孔颖达对李承乾的夸奖已经很全面了,从出身开始,身世高贵,是正统。再到李承乾的品行,不仗势欺人性格温和,为人谦和。
这就先给对方留个印象,李承乾是个不错的大唐继承人哦。
他写李承乾很有才华,他深谙儒家经典,这样才能让大儒们感觉得李承乾是跟自己站在一起的。
嗯,经常引用儒家名言来骂人,来阴阳人。
他写李承乾熟悉墨家,是为了为百姓做出省力的农耕工具,心忧百姓啊。
嗯,李承乾设计享乐的东西更多,他不说。
他写李承乾聪慧过人,对大唐政事一点就通。
嗯,李承乾站在两千年的历史上,分析起来大唐的政事是头头是道,让他提出解决方法是一个没有。
他写李承乾擅长农业,因为心忧百姓,真是一个有仁爱之心的皇族子弟。、
他写李承乾尊敬师长,爱护同窗
……
李纲真觉得孔颖达已经把李承乾的优点写完了,但是孔颖达不放过他,他只能另辟蹊径。
“以小事为镜,可窥大人之德。从小事中,可见人之言行是否合乎礼仪,是否具备高尚的品行。祭酒已经写了很多优点,不如就写承乾的言行,让他们判断,如何?”
“品行,乃为人之根本。不以大善大恶来衡量一个人,恰以小事中的言行来审度其品性。比如,一人途遇扶老携幼,能否伸手助之,以此可以判断其慈悲之心;一人与人交往,是否言必信、行必果,可以察其诚信之道;一人拾捡路旁之物,如金玉珠宝,能否归还于主,反映其廉洁正直之品行。”
这下孔颖达的思路被打开了,他瞅了一眼李纲,“李老先生是盗窃李德謇的想法啊。”
“他是石头,我点石成金。”李纲一点也不害臊。
此后,孔颖达写信就更频繁了,李纲偶尔也写一下,都是日常事情,中间夹杂着李承乾的一些小事情。
半月之后,崔家暗戳戳传出来李承乾因为不能吃苦离开崔家族学,传出来的话不清不楚,崔家也不敢过分。
崔家以为这样就过去了,但是不久出现更多关于李承乾的传言。
什么李承乾抢收,什么李承乾做饭,什么李承乾给老师亲手做书桌,什么李承乾与监生们游学没有说过一句苦累……
而且,不少大儒都出来给李承乾站队。
言之凿凿说李承乾不可能是个不能吃苦的人,从他肤色就能看出来!
这……
崔家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甚至有人想趁机把崔家拉下来一把,说崔家教学方法有点小问题,学子们都靠死记硬背,不能触类旁通。
崔家……
崔家家主把崔贤打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