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李治麻烦(1 / 2)
李承乾也承认做皇帝心狠点比黏黏糊糊的仁慈要好,他自己做不到,李治能做到,但是,他还是要去揍李治一顿。
狠狠揍一顿。
不过他还是尉迟敬德给强行拉住了,没走掉。
在尉迟敬德心中,李承乾这个太子非常完美。
有临危不惧的沉稳,有爱民如子的仁心,还有很多神奇的本领。
就是能不能别去找玄奘法师了,和尚又不能治国,皇帝不能有佛心。
他觉得是有人欺负太子了,他要为太子找回公道,支持太子。
太子都快十八岁了,自古男子十五岁束发取字,太子眼下字还没有一个,这群文臣实在太不靠谱,是轻视太子么?
他这么一说,房玄龄鼻子都要歪了。
这完全不怪他们,是太子自己任性。
在李承乾十五岁之前,礼部提前很久按照礼制拟定了一份太子束发取字的章程,世家德高望重之人,大儒,甚至太上皇都很期待。
太上皇挑选束发的锦带与发簪,眼睛头眯成一条缝了。
个个摩拳擦掌,想做太子的束发之人,取字之人。
当时送到礼部的书信都是用箩筐装,都是各地自认为有头有脸的圣贤为太子拟定的字。
结果,太子拒绝了,他拒绝了。
他竟然说十五岁还小,束发有点早,不如十八岁再举行这个仪式。
房玄龄当时大逆不道,以弟子的身份指责李承乾无法无天不遵循礼法。
“那么着急做什么?十五岁就束发,等到十八不行么?二十弱冠一起不更好,省下这些繁文缛节,省时省力。”
在中国古代,男子十五岁束发是一个重要的成人仪式,象征着他们正式进入成年阶段。束发是指男子将头发盘起并用丝带系成发髻,表示他们已经到了可以承担责任、进入社会、参加公事的年龄。
这个仪式标志着男子从童年进入到青年期,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责任感。
束发仪式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象征着男子的成熟和社会地位的变化,是他们迈向成年人生活的一种象征性的仪式。
但是实际上,向他们提要求的时候就是已经束发了,要如何如何。
他们享受成人权利的时候,是没有的。
最多就是活动范围大一点,社交多一点而已。
压力给到了,权利没给到,多憋屈。
古代人寿命短,什么都提前,实际上十五岁的人,还是个孩子,心理生理都还不成熟,却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太悲剧了。
十五岁的男孩通常还没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和成熟度来承担束发所象征的各种责任和义务。
缺乏应对复杂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能力,束发仪式需要心理上的成熟和自我认知,过早进行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和不适应。
而李承乾作为太子,压力就更大。他能想象到自己束发之后,就等于是给监督他的人们送个铁链子,用来锁他的铁链子。
他当即一顿输出,说出了这么着急是不是还要着急升天。
老年人李渊听到这话,觉得很有道理。
往后推吧!
李承乾如今,没束发,没字。
他自己的行为,其他人还模仿,一己之力把长安的束发习俗改变了。
尉迟敬德眼神很犀利,带着几分不屑扫了在座的文臣们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