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理念(2 / 2)
郭成义有些不明所以,点点头答道:“是啊!笔墨纸砚很贵的,尤其是那些名家所制,更是贵的离谱!”
孟崇周接着说道:“不但笔墨纸砚贵,那些书更贵!要不然咱们义军里办的蒙学也不至于那么少。”
郭壹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兴致勃勃地说道:“我以为笔墨纸砚、书籍是常用之物,没想到会那么贵。既然这样,如果能造出上好的笔墨纸砚,再印出好的书来,想办法往外边卖,这不是很好的一条财路吗?”
郭成义做为义军的大管家,对于义军日益贫乏、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早就有左支右绌、力不从心的感觉了,此时一听郭壹说制作笔墨纸砚和书籍做为一条财路,自然见猎心喜,急忙问道:“贤侄,这笔墨纸砚、书籍你也会制作?”
郭壹摇摇头道:“真的让我自己做,我是不会的,但这些东西又不是多难,找些工匠来,多做些试验,很快便能做出来。”
郭成义眼睛眨了眨,有些疑惑地问道:“贤侄,若是说做这些东西,我也曾见过,但真的要我去找工匠让他们做出来,那也不可能,不然我们义军早就这么做了,又何至于总是缺钱!”
郭壹笑了笑道:“这些东西的工艺流程我是知道的,无非是多做些前期试验罢了。便是那些火器,我以前也未曾亲手做过,但带着那些工匠,不是一样做出来了?制作笔墨纸砚、印书,比制作火器要简单,懂得原理懂一些工艺流程,把这些做出来不难!”一时说的兴起,又接着说道,“还有许多东西,比如火柴,我在汴梁城时,曾经做过,而且用工很多,如果建个火柴作坊,那咱们义军所统管的很多人都能招入工坊做工,不但能给咱们义军带来新的财源,也能顺便给他们自己家添些收入;还有成药,如果能大量制作出成药,也是一条稳定的财源。另外制盐、制酒……”
郭壹还未说完,便见郭成义问道:“贤侄,你说制作别的我能理解,可这吃的盐……还怎么做?我知道的有海盐湖盐,都是架起大锅来烧煮,把盐给出来,难道你能制作出盐来?”
郭壹摇摇头道:“我说的制盐不是煮盐,而是说把现在的盐给加工成细盐,把那些带着苦味杂质的盐,给加工成好盐;另外还有制糖,现在的糖杂质也是太多,多是黑泥糖,如果能把这些黑泥糖给加工成雪粒一般的白砂糖,会不会更好卖?”
郭成义还要继续询问,孟崇周却笑着摆摆手道:“别问了,贤侄虽年幼,却是神仙弟子,其学识远超我们兄弟,若是贤侄能帮我们一把,那自然是好,但现在最紧要的不是这些,而是提高咱们义军这些首领的眼界与学识!”见郭成义解嘲的笑了笑,没再说话,便又向郭壹说道,“贤侄安心备课吧。咱们是从明天还是后天开始?”
郭壹想了想道:“我现在就回去备课,至于什么时候开讲,看伯父你们什么时候方便。若是来得及的话,明天上午开始也可!”
孟崇周点点头道:“好,那就明天上午吧!”说罢便站了起来,“你母亲大概也累了,让她好好歇息,我们就不过去辞行了,我们明天上午再来!”
郭壹便站起来送行,一直送到院门外,看着他们背影消失在山弯里,方才转回来。却见清宁和李静姝两个,已经站在院子正中等着他了。郭壹急忙上前,恭恭敬敬地朝清宁施礼。
清宁看着他皱了皱眉问道:“你答应他们了?”
郭壹一怔,抬头看着清宁。清宁带着些嫌弃的神情,不耐烦地问道:“我问你话呢!你怎么不回答?”
郭壹急忙说道:“只是答应了给他们讲讲课,别的没有。”
清宁这才松了口气,她怕的就是孟崇周他们一番花言巧语,将郭壹给说的心软了,便答应了他们留下来。当然便是郭壹答应了,清宁也不可能认账,毕竟不管怎么说,郭壹还正年幼,有她这个母亲在旁,孟崇周等人除非翻脸不认人,否则便不可能留下他们母子。上下又打量打量郭壹一番,便轻轻说道:“既然要给他们讲课,那你就准备准备吧。”
郭壹答应一声,便深深一礼,然后回房开始备课。他坐在桌子旁,摆开了文房四宝,一边磨墨一边细细思索着。
给这些义军将领讲课,是孟崇周与郭成义的想法,目的无非是看到了郭壹的神奇之处。这种神奇使得他们往往忘记了郭壹的年龄,尤其是反击杜重威进剿成功的大胜仗,使得这些义军将领都认识到,如果他们太行山义军能将郭壹留下,对于他们来说,那当真是如虎添翼了!此前他们被迫从云州突围,进入这太行山里已经有数年之久,虽然稳住了脚跟,但这深山老林里出产贫瘠,能养活他们这些人便算是不错了,根本谈不上发展壮大,更谈不上出山攻击石晋和契丹,去报仇雪恨了。便是派出小股队伍出去攻击,那种攻击对于庞大的石晋和契丹来说,连挠痒痒也算不上。可在这深山老林里一呆好几年,如果真的是老虎那是虎入深山,可他们是军队,进入这深山老林里无异于被关进了牢笼,便是有再大的雄心壮志也无法施展了。
但郭壹一来,便给他们带来了火器制作,制作出来的火器在对抗杜重威那数万精兵的进剿中,大放异彩,以极微小的代价便将杜重威数万大军给击溃,而且还缴获了义军所紧缺的各种物资,可以说这一仗让他们吃了个饱!但义军兵力不过数万,精锐却只有几千,而所统辖的人口却达二十来万,那缴获来的数万人的物资,对于这二十来万人来说,不能说是杯水车薪,却也只是像是饱饭只能吃几天,以后还得挨饿一般。
但让郭壹最为欣赏的是,这支义军为了在这太行山中立足,不得不实行了后世所说的军事共产主义,因为有孟崇周、郭成义等一班当初后唐的文官主事,使得这太行山中的治理倒比外面石晋、契丹以及那些藩镇势力更为公平公正,不然这二十来万人早就支撑不下去,土崩瓦解了。而且与孟崇周、郭成义等人接触以来,郭壹也能看出这些人虽然称不上绝世大才,但基本的治理能力还是有的,更加可贵的是,这些人不但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了军事共产主义,而且依然保持着最为纯朴、最为难得的正义感,也没有山外那些势力的森严等级,更没有山外那些势力的弱肉强食、恃强凌弱之类的残暴统治。所谓上行下效,义军首领们都是这么个行事方法,那下面各个层级也都保持着基本的公正性。
义军首领们这些极为珍贵的个人品质,和比较公正公平的统治手段,让郭壹觉得他这些年来所见过的、听说过的所有势力中,这是唯一一个可能会接受他的理念,也最有可能会被他的理念所改造的势力。
郭壹一念及此,便觉得若是能留在此地,或许才能让他放开手脚,一施胸中所学,将这个混乱不堪、污浊遍地的旧世界给砸个稀稀巴烂,从而在建立一个他曾经为之努力、为之抛洒过血汗的世界的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