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亲近(1 / 2)
现在ez各个部司成立,增加了许多官员。有的是几位宰执提拨的,有的是从北边逃过来的。有的于史书中有记载,有的没有。若是位置比较高的,也渐渐和方和认识了,但关系就没有那么亲近了。但朱胜非不一样,从应天府起,两人就开始了合作。
方和耐心地解释道:“朱公,船大啊,几万几十万吨,船大,运费就降了下来。”
“那你们一年能生产多少钢铁?”
“有普通的粗钢,还有我运过来的一些优质钢材,以及一些特殊用场更贵的钢材,一年产量大约能达到十亿吨。”
是吨,不是石,更不是斤。
几人听了,一个个都惊的说不出话来。
宋朝还行,虽然用煤炭炼钢,又是宋朝这种方式炼钢,炼不出好钢,但钢铁成本普遍地下降。后来有人说宋朝每年钢铁产量能达到几万吨,据方和所知,这绝不是夸张的说法。
不说其他了,就是一百多万宋军(禁军厢军乡军蕃军的总和的装备和损耗,一年也能消耗惊人的钢铁。
“你们已经做的很好了。”
这是事实话,虽然宋朝这种煤碳炼钢质量不行,但用煤碳炼钢是大势所趋。
宋朝也只是在军事上软弱,除了乌烟瘴气的西晋外,就找不出一个比它更差的大一统王朝了。但在其他方面,比如科技、文化、思想、经济、人文精神,再也找不到一个能超过它的古代王朝了。
但不能夸,方和又说道:“这就是工业的力量,科技的力量。”
赵谌问了一句:“如此多钢铁,你们如何用得掉?”
“你也看到那些高楼大厦、钢铁大船,都要用掉大量钢铁,有一个简单的道理,能卖得掉才能生产制造,如果积压许多,就没有人生产制造了,不说了,我要回去,临走前再送你们一些东西。”
一些挂钟、闹钟和手表。
这些人不能说日理万机,但每天都要处理许多事务,时间都比较紧,那怕赵谌眼下只是学习阶段,还让几个大佬将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于是方和送了这些礼物。
手表和闹钟还好一点,朱胜非看着挂钟说:“我想到了苏子容。”
“苏子容是谁?”主要是宋朝人喜欢称呼字,若不是特别牛的大人物,方和不看资料的话,就往往会懵逼。
打了这么久交道,朱胜非也知道,说:“苏颂啊。”
“是他啊,”方和说道。
说名字,方和就知道了,虽然沈括负责的是记录,但真的懂一点,有的,他也写了简单的原理。但宋朝不止是沈括,比如这个苏颂,他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并且比较全能,在许多方面都有所建树,并且发明了一种天文钟,开启钟表先河。
所以方和一直认为,后来中国科学落后也不能完全归于经义科举上,不是没有人关注科学,相反的,许多士大夫和文人比较重视科学的应用。
真正原因就是文字了,汉字虽然优点许多,但确实不利于数理化公式和计算过程的表达。
现在没必要说了。
因为我的长处留了下来,人家的长处我也拿了过来。
或如写论文,只要会几千个常用的汉字,就可以写出一篇像样的论文。
换成字母文字,不查词典,不懂个几万几十个单词,什么论文都写不出来,这就是汉字的优越处。
“你们也知道。”
“知道啊,活字印刷鼻祖毕升,达·芬奇燕肃,沈括,中医钱乙,建筑学家李诫,中医药家唐慎微,法医鼻祖宋慈,数学家杨辉、秦九韶,以及苏颂,有的过世了,有的还未出生,即便过去了上千年,几百年,在后人心中仍有很重要的地位。”
但是那一边还有一大摊事,方和没有耽误了,说了几句,回府,回去。
如愿以偿。
动工了。
这次方和投放的数量太多了,各个专家一起懵圈,就是有地下湖,这得是多大的地下湖?
逼的没办法,“清挖派”占据上风。
关键还是时间太紧了,现在挖,还能库存一部分秋天的雨水。再晚,挖深拓宽后,水位不是深了,而是变浅了,到时候这些大鱼真的没办法过冬。
方和回到家后,已经看到了许多挖泥船,有的还不小,足足达到了上千吨。
不要问怎么进来的,只要钱能跟得上,有的是人力和器械,当然,上万吨几千吨大船还是弄不进来,不过千余吨的船舶,是能运进水库的。
至于用了一些钱……当年,为了保护大熊猫动用了多大的力量,用了多少钱?
方和找到了赵东平。
赵东平说了经过。
这些挖泥船以及挖机,与其他的一些机械进来后,他买了许多香烟,一人一条。
不给也行,但给了,会有不少好处。
人家先安排了一些人手和机械,修建了一道拦泥坝,这个也必须要修建的,不然挖泥船上的排泥管将泥水排到滩涂上,许多泥水又会流回水库。
但是修建时,拦泥坝离水库的距离会有一些讲究,离的越近,山庄受益越小,离的越远,山庄受益越大。然后排泥管尽量地排得更远一点,更均匀一点,能替山庄节省许多人力财力。
到山庄自己。
赵东平立即让工程队再次调来许多挖机、拖拉机等机械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