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行头(下)(1 / 2)
对方看了看身份证,他不属于专业人士,是真的认不出来。
方和是短租,这里不会计较短租长租,顶多短租贵一点,长租便宜一点。
签好合同,付钱。
还要等几天。
方回继续住在那家旅馆,虽然不豪华,这家旅馆比较正规。不正规动不动阿sir来查房,也是一个麻烦。其实真的没啥,主要方和从小到大便是一个老实的孩子,未做过坏事,现在做的这些事呢也不是坏事,但他心里面虚的慌。一虚免不的会胡思乱想。
开始做“正事”了,先在网上订货,有的发货时间长,必须现在就要订下来。
余下在网上查资料下载资料,国内网上也能查到许多资料,但有的方面是管控起来的,管控的便查不到具体的数据。机会难得,方和查到后一起下载下来。
中间还听到一条消息,说是当地有一批废铜料要处理,铜在宋朝那边也等于是货币,方和将它们买了下来,送进仓库。
忙了近十天时间,方和还原成原来的发型和发色。
拍卖开始。
数量太大了,最后拍出一个惊人的数字。不过方和对比了一下,若是以个体论,与宁市那边差不多。
拍卖行的人说:“主要时间太仓促,不然拍价会更高。”
时间也是方和提出来的,因为有时间限制,最好快一点,不要拖上半个月一个月。一般来香江若是七日游就是七天,其他的是十四天,不过也能延长,但想延长,必须办理一些手续。
钟律师托了一些关系,替他办理了一个月的手续,但是方和还要去贝国,不可能停留一个月。这些,拍卖行的人不清楚了,以为他是十四天时间,于是按照这个时间来安排。
方和不太认同,不是时间仓促,如钟律师所说,现在是信息时代,地球村时代,都拖了十天,还能说是仓促?
可能两边价格就是差不多吧,或者说还是数量太大的缘故。
但是有了这个价格,方和也感到满意了。
实际上看着账户上的钱,方和都产生了彻底躺平的念头。
人活着是得要做事的,而且与其他人相比,他已经好得多了,然后继续上网订货。联系的电话是他在香江用那张身份证开通的电话,付款的账户也是那张身份证开办的账户。
然后又找了一个律师,向那个宋美公司转了一笔款子。别以为随便转的,不是在国内,金额大了同样需要一些手续,而且比较麻烦。
几天后许多货物陆续抵达。
现在是“黑发方和”,然而这片仓储区里根本就没有人注意他。
实际方和头痛的不是玉石印石,真发现了咬死了就是我家祖传的,关键它们与文物无关,谁能奈何他?
也不是账户上的资金流动,除非方和犯下重大罪行,一般情况下,银行是不会泄漏客户信息的。
华为那是政治陷害,不能当常理。
最担心的就是这些货物,并且不是少数量,动辄是吨,几百吨,上千吨,又是有进无出,只要有心,就能察觉到不对劲,偏偏方和又无法解释。
实际在这片仓储区里,也不会有人注意到他这批货物的去向。当然,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了。
货物一起运来了,方和关上仓库的门,让朱胜非安排大量人手,且禁声。
这批货物不但数量多,种类也多,方和做了介绍。
首先是种子,它们是很重要的,有早稻、晚粳稻、夏麦、大麦、黄豆、芝麻之类的粮食种子。
以前方和也采购了许多瓜果蔬菜的种子,有的能适合在大部分地区种植,有的仅能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一些对气候比较挑剔,只能适合在北方或南方种植的种子就没有采购了。
现在ez政权已经稳定下来,北到陕西路北部地区,南到两广,反正机会难得,方和将这些种子也采购过来。
不要小看了它们,如果明初就得到了美洲大陆的那些杂粮种子,说不定就能平安渡过小冰河时代。
也有人重视,比如徐光启。
但这些种子“初来乍到”,不适应,有的还出现了退化还祖现象,等到它们完全适应下来,明朝早亡掉了。
方和的这些种子是不需要“适应期”,一样的地形,一样的气候,顶多就是不在同一时空罢了。
各类科普读物,低级的,如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中级的,一些专类的百科全书,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等,高级的,霍金的《时间简史》。
还有一些专业书籍,最多的是解放后一些常见的中医书籍或手册,也有一些西医方面的科普书籍,其次是各类农业书籍。
不是说古代医书不好,里面有许多迷信的内容,有的也不大准确。
各本书籍,多者订了十几套,少的也订了几套,总数量达到了好几万册。
最欢迎的……大量优质钢材,足足五千吨,还有前段时间购买的三千多吨废铜料。
前线打仗,流血牺牲受伤是避免不了的,又订购了大量药品和一些简单的医疗器材。
几辆摩托车,方和想要“运人”,得要安排一些人保护。
三十几台柴油机。
两个下载了大量资料的u盘。
几台十分高级的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所以要跑到香江来,若是以前,就是不顾及数量,有的方和也不敢采购。
许多a4纸、几百万支钢笔,几台太阳能发电机组,大量电瓶,电线、插板之类,还有几台打印机和复印机,大多数得搬进朝廷的仓储里,不过极少数搬到了方府。
最后就是两套铜活字,一套是繁体字活字,一套是简体字活字。
朱胜非看着,也懂的它们的意义,只是叹息地说:“工艺复杂啊。”
为什么毕升想不到铜活字,不是想不到,而是工艺和成本的问题。
之前他用了泥活字和木活字,可以直接雕刻。
换成了铜想雕刻就不行了,必须得铸造,不是几万个汉字。一些常用的汉字得准备几十个字模,这么多铜活字铸造出来,得需要多少人力和时间,得需要多少成本?
这不是一个工匠能干的活,甚至也不是一个作坊有能力做到的事。
后来又出现了锡活字,但锡活字印刷效果不好,渐渐改成铜活字铅活字。但活字造福最多的是西方人,而不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