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一道菜也有堪比泰山的分量(1 / 2)
谈及中餐刀功菜,华夏人几乎想都不会想脑海之中就会浮现出几道名菜来。
蓑衣黄瓜,文思豆腐,松鼠鳜鱼,宝塔肉等等声名赫赫的菜肴。
但是,在两晋时期,这些属于八大菜系的名菜还未问世的时候,世界上第一道刀功菜便出现了。
水晶鱼脍。
两晋时期,南方有道名菜叫做鱼脍,讲究的是取上好鲈鱼,放于清水之中饿上数日,将其体内的腥味泥味排除干净,方可料理。
料理时需要一位刀功极为出色的师父,在一炷香的时间内,便将整条鲈鱼宰杀放血完毕之后,剃下身肉,然后片成鱼脍。
而鱼脍又讲究的是一个肉片薄如蝉翼,放于日光之下有晶莹剔透好似水晶一般,入口即化却又是鲜香甜美,堪称一道形味双全的人间绝味。
乃至于诗圣杜甫都为其美味而挥毫纸笔。
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
苏晨小的时候,就从祖父哪里常常听着老人家念叨这么一句诗词,只是当时年幼只是觉得有意境,但又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直到后来某日某位家中交情颇好的长辈送了苏晨的祖父一条上好的鲈鱼那天。
在亲眼看到年过70的祖父在砧板之前手中拿着菜刀两手翻飞宛若穿花蝴蝶一般将哪条鲈鱼无声之间就片做一片片像是碎雪纷飞的鱼脍之时。
小小的苏晨第一次见到了所谓刀功的魅力。
两只手,一柄刀,便也在就无须其他,但是料理过后,却能呈上一道如艺术品一般精美华丽却又美味无比的食物。
于是在那一天,苏晨学着祖父用小小的手掌握上了有些不称手的菜刀。
日复一日的站在砧板之前,日复一日的切割着各种食材。
手上的伤口破了又好,好了又破,切菜一开始是需要掌握节奏的,可是小孩哪里懂得这些,所以老人就总会站在一旁为他低声的念着。
“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
冬去春来,夏至秋陌,那一声声“一二三...”的苍老声音不知何时被时间埋没,再也不曾响起。
可是,那曾经的孩子却变得熟练起来。
一条鲈鱼到手,从宰杀到片脍,不过十分钟的功夫,变便能端上一盘子完美的水晶鱼脍,任谁见了都说好看,任谁见了也都说好吃。
他离去那天,苏晨没哭。
因为他已经接过了他手中的东西,接过了那肩上的担子。
苏晨的老爹说,这算喜丧,因为寿数以尽,也因为后继有人了。
所谓传承便是如此,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偏偏是比泰山还重,比东海还广。
老的传给小的,小的老了以后又传给更小的,就这么一代一代的下去,沧海桑田五千年,新人仍看旧时月。
华夏人最大的浪漫,也不过如此了......
站在砧板之前,苏晨的心出奇的平静。
他将手中的墨云锦放到砧板便的一个装满了水的瓢里。
那个人曾跟他说过,如此珍贵的食材,是不能拿来练手的。
胸有成竹,下刀的时候才能行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