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感谢恩人》(1 / 1)
看着这情形,杨虎头对杨景说道:“我只能把你们母子从火海救出,没有能力供养你们,我有我的家,我得马上回泰宁杨家坊了。回去后还要查询你父亲的下落。侄儿你这么大了,应该撑起这个家了,我像你十五岁时,已披甲跨马,冲锋陷阵,争功争名挣钱养父母了。虽然你们眼下比较困难,但人穷志不能穷。牢牢记住杨氏家训:
‘家兴我荣,家败我耻。’
希望我杨家这个家训代代相传,还我杨氏家族昔日的辉煌。当国家有难时,我们杨氏族人不管是少年,还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个个在战场上都是英雄好汉,浴血奋战,英勇无畏。所以你们应该向我们杨家的先辈学习,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今天在太平的子日里,难道说挣钱养家糊口,比先辈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还难吗?你要克服重重困难,与妈妈挑起生活的重担,在这里扎根下去。并还要兴望发达\\\"。说完,一跃马背,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前面提到杨虎头不但功夫了得,而且还懂易容术,杨伯为了杨景尽快适应贫穷的生活,尽快承担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责任。为了暗中观察他,考虑再三,并没有真正离开他们,而是扮演一位哑巴,以哑巴的身份出现,暗中帮助他们。因为哑巴是弱智弱势群体,很容易被人们同情,更容易被人们接近。
当地确实有位五十多岁的哑巴,住在河对面离谟武乡五里路的寨子里,哑巴与母亲相依为命。这个寨子全姓雷,畲族人,雷哑巴是个砍柴能手,为人忠厚,专挑硬木,财主们争着买他的柴,贪图经久耐烧质量好。每逢二、七圩日,他都会早早担柴到漠武乡集市上去卖,全乡老老少少都认得他。
这天杨虎头就扮成这位哑巴。身穿畲族着装,绑着腰带,脚穿一双旧草鞋,头上包裹着暗红色头巾。天刚亮就挑柴坐船渡河上岸。因为杨景住在河岸上的“天后宫”庙的杂物间,门口是哑巴去街上的必经之路。“哑巴”为了接近杨景,为了和杨景成为熟人,成为朋友,故意把柴火担在杨景门口停下休息,用哑语衣衣吖吖、叽叽喳喳,比手画脚,自言自语说个不停。
李可娥母子四人的命运与昔日相比,是天壤之别,之前是四世同堂,满桌佳肴美酒,住的是楼中楼阁金壁结彩,光鲜亮丽,灯笼高照。而今晚是母子俩代人,用门板、用稻草铺的床,一盏煤油灯弱光火苗暗淡悠悠。四壁简陋,河沙随风吹拂尘飞,满个杂物间怪味熏人。杨景一晚闷闷不乐,被这突然的生活变故而烦心。加上肚子又空,又听见门口有人说话,更难以入睡。干脆起床出来看个究竟。原来是一个挑柴卖的哑巴坐在门口。杨景从来没有接触过哑巴,所以不懂哑语,看哑巴的手势,好像要乞讨什么东西吃,于是进屋子叫母亲出来看看是否领悟哑语。
当母亲李可娥一脚夸出门槛时,立刻就认出哑巴人的模样。原来畲族寨子部落发展落后,大多数畲族人都成为谟武乡财主家的长工,这个五十多岁的哑巴打工没人要,为生计养老母,只好砍柴、担水。哑巴大她廿十多岁。也是说在李可娥十六岁没出嫁之前,雷哑巴就是砍柴卖给自家的,父亲李仕峰常常给了工钱外,还会另外送几个红薯给他路上吃。所以李可娥很熟悉哑巴。此刻一眼相互认出,四目相对时都感觉到很惊讶。这时哑巴停下了手势,李可娥羞涩满面显得很狼狈。哑巴知道李府千金嫁到很远、很有钱的大户,如今却在庙宇杂货间落脚,实在令人废解,当下场面好尴尬。
哑巴做个手势讨水喝,杨景误解手势说:“我们没米下锅了,没早饭吃。”此话正合哑巴意,叫杨景跟他去拿大米。杨景红着脸皮说:“就算向你哑巴叔叔借吧。”于是哑巴担着柴在前,杨景紧跟在后。哑巴把柴担到姓叶的财主家,手比划:“今天不卖铜钱,一担柴换3升米,(古代一担重量规定150斤,古代民间有一种“升”为计量单位的方法,一升是一斗的十分之一。一升米等于现在重1.25斤,一斗等于12斤。升是容积单位,斤是重量单位。过去帮财主家担水,也是按150斤为一担算铜钱)。并且另外向叶财主还要借3升米,等下次圩日挑一担柴抵还”。大家都知道,凡是哑巴都有个特性,人虽然忠厚老实,倘若你不随他意,他就跟你急,很容易发飙。平民百姓都怕,何况有钱的财主?所以财主只好去米缸里又量了3升米,倒进哑巴布袋子里,布袋里装着6升,等于7.5斤米交给杨景背回家做早餐。
在回家的路上哑巴比划说:“今天6升米不要还,因为我之前是你外公家里的樵夫,你外公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东家,平时工钱不会算太紧,太认真,常常把零头钱算整数,每年中秋节送月饼、送年货给我带回家,我很感激。明天我带你去宝山岭头,砍一根大大毛竹做水桶,晚上帮财主家担水挣钱,白天带你上山砍柴,我帮你介绍东家,卖给肯出价格高的财主。这样就解决了你们一家四口人的吃饭问题。”(注:为什么哑巴说等“晚上”担水?原因是等每户财主家吃过晚饭后,一家人洗过澡后,缸里水用完、空出了,才可以担水加满,备好第二天用)杨景听了非常感激,感动,连连点头说:“谢谢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