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你爹成功只是偶然(2 / 2)
他就不明白了。
自己只不过如往常一般胡咧咧几句,结果竟然会招来苏跃这么多大道理的降维打击。
苏跃也看到了他和同学们满是疑惑的目光,于是双手一摊,叹道:“‘偶然’‘必然’是哲学观点,我们初二时就能在思政课里学到,我就不多解释了。至于‘幸存者偏差’,我可以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正怀疑自己和苏跃读得不是一个初中的五班学生们,一听到故事,顿时都不急着回家了,一个个目光炯炯的盯着他,就连女生们也是一样,大家都很期待后面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群科学家在维修空战返航的飞机时,看到飞机的身上布满了弹痕,其中机翼附近地方的弹痕比较多,而机身上的弹痕比较少。于是大部分科学家都觉得,应该对弹痕多的机翼部分进行加固来减少损失。照常理来说,这个观点似乎没有错,但是有一位科学家却提出了疑问:弹痕比较少的机身部分,会不会是因为大多数机身中弹的飞机,都已经在战斗中坠毁了,所以我们没办法看到呢?”
很简短的故事。
但是,却让正在迷茫中寻找并构建自身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的少年们陷入了思索。
“对啊!机身中弹的话,飞行员肯定难以幸存,所以铁定飞不回去了。倒是机翼部分中弹,飞行员没事儿,还有机会飞回去。所以,要加固更应该加固机身。”
终于,有脑袋灵光的同学发表了看法。
苏跃笑着点点头,对着这同学竖起大拇指,让后者顿时骄傲的昂起了头。
“这就叫‘幸存者偏差’!我们只看到了活下来的成功者,却没看到已经死亡的失败者。因为只有活下来的人,才能说话,所以我们听到的也只是活下来的人说的话。至于已经死去的人,他们无法说话,所以我们听不到他们的意见。
说到这里,就转回了我方才说的第一点上。无论是杨毅,还是我们其他人,关于不读书也能成功这个观点,我们只看到了杨毅老爹这位成功者,更多像他一样辍学去煤矿上打工的失败者,我们是看不到的。
因为,他们要么还在矿上挖煤,要么由于各种原因伤残,只能回到老家刨土吃饭,反正他们全都挣扎在生存和生活之间,没心思也没能力让杨毅和我们听到他们关于读书有没有用的看法。”
经过这一番解释,大家瞬间就理解了苏跃的第一个观点,就连当事人之一的杨毅,此刻也陷入了对父亲观点的猜疑中,不再对苏跃怒目而视。
他缩了,苏跃会见好就收吗?
很显然不会。
不趁着这个机会,让“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在五班彻底失去生存的空间,也枉费他这一番良苦用心了。
在杨毅已经失去抵抗,甚至有些惶恐的目光注视下,在全班同学满是期待的目光中,苏跃伸出了第三根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