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争之世(2 / 2)
众人都同意这些决议,破庙里几个人连火也不敢生,怕暴露于官军的视野里,而且黑黢黢的一片,唯有庙外的一缕月光射进来,刚才的雨依然在夜空里舞蹈,撒向庙里。这时刘纨好奇地问贾复:“贾兄弟可见是博学之人,刚才一番话透彻我等心扉,但当今天下离乱,若要有所成就,恐怕不是一番意气就可以的吧,贾兄弟现在有何韬略,可助我绿林军立足于不败?”
贾复说:“世上安能有不败之法?若是不败也仅仅是顺应大势,相机而动。绿林军起于草莽,若要不败就要走对路,你看绿林军哪位将领广惠民生,更得军心?
刘纨答不上来,只是说:“马武将军虽好,但缺乏大略,其余的我看也不能二者皆并,都是各有算计,各有心思。”
贾复直说道:“你说的没错,大争之世,必有争世之略,否则如蓬草飘飞,难有根蒂。如今新莽濒临覆灭,但是元气尚存,光靠绿林军不一定能成事。”刘纨不再说什么,他只是有些想法却说不上来。
夜雨突然小了,从寥落的空际中看,只是一串白色水珠连续滴落下来,早已不是那样的滂沱,甚至变得柔婉。
此时刘纨等人贴近到庙门看着外面的情况,果然新莽官军还未走远,远处隐约可以看见一些火把,并且有些稀稀疏疏的倒影,从山林里出来。俄而还能听见几声,不能让贼军士卒跑了,给我仔细搜。
贾复急忙说:“快离开这里……我知道一条路可以直通邻近的县邑。”刘纨等人趁着夜色隐蔽,向着南阳郡的方向逃亡。
为首搜查的新莽军首领看着眼前的破庙,忙与士卒进去检查,谨慎地推开门,点上灯火,里面的一丝一毫都展露在眼前。细看后发现虽然人走了,但是线索还遗留下来,几个脚印从里面到门外依稀可见,还有点滴的血迹,整座庙都不少见。“快把这里报告给严尤将军,我们沿着这条路追。”
话音刚落,一个士卒跑了过来,把一封军要密文交给了领头的军尉,里面说奉朝廷旨意,改变对军队的围剿,日后要展开大的决战,希图一战击败绿林军主力,使荆襄之地从此无虞,若是违令者则斩。
军尉看着这明晰的军书,自然也不敢违令,对于这几个绿林军残余只能先放置一边,率领着军队回到原地待命。原来是赤眉军杀了太师牺仲景尚(太师牺仲为新朝官名),因此此时王莽召集新朝重臣在宣室殿议事,有些人说新朝之出路在于与绿林军决战,若是一直这样分散兵力剿灭,可能会不及效果。这一派甚至提到新莽朝之未来,在于一战。
可是众议之下必有不同之见,有些大臣说,决不可孤注一掷,就算是剿灭绿林军,那么琅琊人樊崇的赤眉军也是劲敌,若是大军在剿灭绿林军中元气大伤,如何面对赤眉军攻势。因此两派皆分庭抗礼,王莽有些怒气,径直走了出去。但是急于剿贼的王莽,还是选择了决战之策,毕竟他毫无退路。
从宣室殿出来,王莽令人传太史令,他想知道新朝的国运还能支撑多久,这对他而言无疑十分重要,要知道自己的退路还有多少。太史令奉诏入麒麟阁。在路上碰见了王莽的侄子王邑,王邑此时官居大司空。
王邑一见太史令便说道:“先生何去?”
太史令没有隐藏径直说道:“陛下召我进宫问话,司空大人这是?”
王邑说:“这最近军情紧急,刚前不久廉丹将军就身死赤眉军之手,这不是绿林军赤眉军猖獗,我也正准备向陛下奏明此事。不过既然是陛下先召您,您就先请吧。”
太史令回谢了一声,匆匆离开向着麒麟阁走去。
王邑站在那里,想到叔父王莽如此深信这些星象占卜,实乃误国,可是败局已现,谁都是回天乏术。王邑看着这偌大的未央宫,注定是一场覆亡的悲剧,长空西风猎猎,何处不是悲壮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