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入职大学生村官(1 / 2)
2007年7月,在临湖县党政办公楼的一楼会议室内,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宣誓仪式。草津镇党委书记郑建国的侄子郑彦杰,作为优秀村官代表,站在发言席领誓。只见他身着白衬衫、黑裤子,头发梳的油光锃亮,戴个金丝边眼镜,俨然一副胜利者姿态。郑彦杰得意地将白皙纤细的左手抚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上,右手举拳,大声领诵誓词。其他19名新入职大学生村官也统一面向分列国旗两侧的4名村官代表,整齐站立,齐声跟诵誓词,作出自己的郑重承诺。
宣誓毕,临湖县组织部部务委员秦岭宣读了临湖县新入职大学生村官的入职乡镇,郑彦杰不出意外的被分配到了临湖县的坐下镇临湖街道,4名举旗村官也都分到了临湖县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而作为淮洲市综合排名第二、临湖县综合排名第一的李波,却被分配到了经济条件最差的草津镇。
最开始听到这个分配方案的时候,李波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可当他看到组织部领导熟络地与郑彦杰等人打招呼的热情场面,以及面对自己和几个排名靠后的村官时的程序化,李波瞬间觉得在乡镇工作似乎没有想的那么顺利。
宣誓毕,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组织委员,都是自己开车载着自己乡镇的村官回镇。而条件相对较差的几个乡镇组织委员,则是相视一笑,领着几个村官集体到政府门前的公交站台等公交。
坐在前往草津镇的公交上,草津镇组织委员刘成看似随意的问道:“李波,你是淮州大学毕业的,怎么想起来做村官啊?是不是家里也有人在政府上班啊?”
李波不假思索道:“没有啊!我们家条件一般,当初考村官,纯粹是机缘巧合。”
刘成似乎并不满意李波的回答,继续追问道:“你父母都是做什么的啊?”
“我父母都是老师,在农村教了一辈子的书。”
“你们家亲戚没有在政府上班的吗?”
听到这个问题,李波不由得笑着调侃道:“刘委员,我们家八代贫农,最大的官也就是村里的小队长。好不容易到我父母这辈,才混了个体制内上班。”
“哦!”
虽然嘴上答应着,但刘成的心里还是对李波的不懂礼貌,打了个比较差的印象分。
刚到草津镇政府,刘成便将李波领到了党委书记的办公室门口。在门口等了近四十分钟,待里面的客人出来,刘成才连忙带着李波进了郑建国的办公室。
“郑书记,跟您汇报一下,这是我们镇今年新来的大学生村官李波,毕业于淮州大学中文专业。”
正在埋头看文件的郑建国,一听这话,饶有兴趣的看向李波。
“既然是淮州大学的高材生,那就放在党政办吧,正好党政办缺人。
刘成尴尬地挠了挠头,羞赧道:“根据组织部田部长的会议要求,所有大学生村官必须下沉到村级一线。任何乡镇截留大学生村官的,年底组织考核一律按倒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