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赛季首败高层会议(1 / 2)
!双方都换上了主力阵容。
值得一提的是,哈雷尔目前得到了17分。
沃格尔寻思着,凑个20分比较好看,便布置一个围绕哈雷尔的进攻战术。
于是乎,暂停结束后的第一个回合,卡鲁索便将球传到了低位的哈雷尔手中。
哈里斯扎下马步,全力防守。
他的防守策略很简单——顶住哈雷尔,不让他进到三秒区里。
秉持着这个想法,哈里斯使出全力与哈雷尔对抗。
“嘭...”
“嘭...”
“嘭...”
哈雷尔连顶三下,但几乎没有前进半步。
背打不成,他果断转为面框,然后大跨步突破。
但哈里斯的站位始终保持得很好,始终挡在哈雷尔身前,将其逼出了禁区。
哈雷尔此时已经没有什么出手空间了。
约基奇在弧顶抬手要球,希望重新组织。
哈雷尔看了一眼,最终还是选择自己终结进攻。
他强行迈起三步,但意图太过明显以至于...
“啪!”
一声脆响。
当哈雷尔刚要抬手上篮时,哈里斯鬼手探出,一掌将球切掉。
哈雷尔人在空中,球却落到了地面。
哈里斯捡起球便开始推动反击。
快攻中,他大步流星,甩开了一众防守,杀到了湖人腹地。
而紫金军团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中锋约基奇!
别看约老师体型胖了些,但到了最后时刻,他却依旧健步如飞,速度和开场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不过,约基奇的护框能力以及防守经验,还是欠缺了一些。
面对来势汹汹的哈里斯,约老师垂直起跳,双手高举,但还是未能阻止对手将球送入篮筐。
95:97,魔术队反超两分!
这时,比赛还剩1分30秒便结束。
攻防转换,布克在弧顶接球。
他和哈雷尔打起了挡拆战术,并利用自己的牵制力,吸引了魔术两名防守球员的注意力。
随后,布克一个击地将球传给了哈雷尔。
后者接球后一个垫步,双脚起跳。
魔术中锋戴德蒙飞身封盖。
哈雷尔为了避免被帽,在空中做了一个小拉杆,然后继续扣篮。
“嘭!”
一声闷响,球扣在了篮沿上,高高弹起,直接飞向了半场。
布克和小佩顿同时反应,一齐奔向下落的篮球。
最终,布克靠着身高优势,抢下了篮板。
但他在落地后没有注意到身后的内皮尔,篮球再次被掏掉。
这次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佩顿控住球权后,手腕一抖,一记长传找到快下的内皮尔。
后者开足马力,一骑绝尘,完成快攻上篮。
95:99,分差来到4分。
场边,沃格尔无奈地摇了摇头,喊出了暂停。
这两次进攻,都是以哈雷尔为核心,但最后都失败了。
尤其是第二次进攻,机会已经完全出来了,结果扣篮扣飞了...
在NBA的比赛里,如果你不能抓住机会,对手一定会狠狠惩罚你。
即便强如勇士,也逃不过这样的定律。
更不用说由一群新秀小鬼当家的湖人了...
席间,布克非常自责,觉得是自己没有控好球权导致球队陷入被动的。
这和一旁的哈雷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哈拉哨现在依旧是满不在乎的样子。
沃格尔布置战术的时候,他也没有特别认真在听。
湖人的其他球员,其实都能看出哈雷尔的心态。
无非是今天打得不错,觉得球队落后问题不在他。
板凳深处,一袭西装的科比眉头微皱,看得出已经有些不爽。
但老科多多少少也知道,林昊打算把哈雷尔作为交易筹码了,现在没必要和他多说什么。
否则,哈雷尔恐怕要感受一下科比压迫感了。
黑曼巴可受不了有人如此懈怠地对待比赛!
............
很快,暂停结束,比赛继续。
卡鲁索站到场边,准备发边线球。
与此同时,湖人球员们一字排开。
这是典型的“星爆”战术!
裁判将球交给卡鲁索的瞬间,湖人中间瞬间“炸”开。
四个人按照战术朝不同方向跑位。
在这个过程中,布克一个反跑,借助约基奇的无球掩护,兜到三分线外。
卡鲁索人到球到,第一时间将球传了过去。
布克接球就投,毫不拖泥带水!
篮球离开他的指尖后高速旋转,在空中划出一道彩虹般的弧线...
“唰~”
空心入网!
98:99,分差被缩小只剩1分!
此时,距离比赛结束还有最后一分钟。
魔术没有着急叫暂停,直接从后场发球。
但内皮尔面对卡鲁索的全场紧逼,险些出现失误。
吓得魔术主帅斯凯尔斯,连忙喊出了暂停。
暂停结束后,魔术队换上了武切维奇和阿隆-戈登两位替补球员。
事实证明,换他俩上场是正确的。
内皮尔边线发球,将球传到了低位的武切维奇手中。
黑山中锋今天单打成功率挺高。
湖人在最后时刻果断对其采取了包夹。
格兰特抛下了外线投篮不准的戈登,回到了内线。
武切维奇选择相信队友,大手一挥,将球传了过去。
戈登接球后,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出手。
毕竟,今天的比赛里,他在三分线外3投0中。
相比投三分,戈登其实更想冲进内线攻筐。
毕竟魔术现在处于领先位置,不需要他去投三分。
但此时内线已经站了5个人,十分拥堵。
而外线的队友,也分别被湖人球员看守着。
没有办法,戈登只能选择三分出手!
......
......
“唰~”
球进了!
戈登投中了本场比赛个人第一颗三分球。
98:102!
这记三分球,让魔术在最后40秒时,取得了4分的领先优势!
时间所剩无几,沃格尔只能祭出本场比赛最后一个暂停。
此时,斯台普斯球馆已经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