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奴才是先帝的奴才(2 / 2)
“都给老身住口,皇上虽然大行了,但哀家还在,太子还在,国不可一日无君,今天议政,是商讨太子登基一事和如何对付伪明以及西北王辅臣,不是互相攻诘,皇上尸骨未寒,你们自个就乱了套,这不是给了伪明可趁之机。”
一直冷眼旁观的布木步泰终于站了出来,其实在得知康熙驾崩的消息后,布木步泰就急的连续晕倒了好几次,有一次甚至在苏麻喇姑面前大哭了一场,说她年轻时就死了丈夫,好不容易把儿子福临拉扯大,结果儿子二十四岁就死了,现在连孙子都死在前线,这到底是寿限到了,还是上天因为满洲人杀孽过重给的报应?
但国事艰难,布木步泰却不得不强自振作,她还有重孙,她认为她既然能扶持儿子、孙子当上大清的皇帝,她就能把她的重孙扶上皇位。
“太皇太后,正是因为大敌当前,我等才要拨乱反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不清除咱们内部的乱臣贼子,又怎么对付来势汹汹的伪明军,又怎么剿除祸乱陕西的平凉叛军?”
两白旗旗主巴布哈今天是一点面子都没有给布木步泰,康熙灵柩回京后,他表面上不置可否,但私下里却召集好了两千多名两白旗旧部,而裕亲王福全又拍着胸口保证湖广总督王复汉会倒向他们,王复汉手中有近四万绿营,有这支军马支持,他又有何惧?
“拨乱反正,哀家看祸乱的根源就在你的身上吧,皇上灵柩回京已久,虽然没有昭告天下,但你们并不是不知道,可你们有谁来替皇上守过灵,别以为你们私下里做的事,哀家不知道,哀家只是因为你们也是为大清好,这才容忍你们调动麾下旗兵,但哀家不想看到大清有萧墙之祸,前日哀家已经传旨盛京将军察尼,着他抽调一万关外八旗入关,想来现在前锋已经到了山海关了。”
显然,布木步泰也害怕康熙的死会引起满清内部的权利纷争,故尔提前做了准备,盛京八旗可不同于关内的满洲兵,他们都出生在苦寒之地,还保持着满洲兵尚未入关前的习俗,可谓是清军中最强的一支兵马,有这一万关外八旗,布木步泰认为,足以压制京师的反对势力。
“调盛京八旗入关?太皇太后在威胁我等吗?只是山海关距离京师近六百里,本王怕察尼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太皇太后,您信不信,只要本王振臂一呼,京师的八旗子弟就会群起响应,待察尼兵临城下,本王早就收拾完了这几个蒙蔽圣聪的奸贼,太皇太后也不想奴才们僭越吧!”
布木步泰说道盛京八旗时,常宁和巴布哈等人就是心下一突,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今天既然都把话挑明了,说什么都要把索额图等人拉下马,只有这帮人全都死绝了,他们才能高枕无忧,届时就算盛京八旗入京,布木步泰和小皇帝也要仰仗他们。
“混账,你们今天是来逼宫的吗?曹寅,你还不去点兵,先把宫门给哀家封起来,哀家就不信有人敢冲击宫禁!”
布木步泰勃然大怒,她刚才也算是给了巴布哈他们一个台阶,而且这顾命大臣的事,她认为还是可以商榷的,熟料,巴布哈当场把脸皮给撕破了,这几乎把回旋的余地全都堵死了。
“嗻……!”
只剩一只耳的曹寅当场就怒气冲冲地出了宫门,作为康熙最信重的大内侍卫,他已经起了杀心,就是把这帮敢于闹事的王公大臣全都捕拿了。
谁知,刚跨过殿门,就有小太监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一边跑还一边急吼吼地大声嚷嚷,说京师的八旗旗丁把这次阵丧在鄱阳湖的八旗子弟的灵位全都抬到了大清门前面,这些家卷们还一个个披麻戴孝哭闹个不停,吵着要朝廷给他们赔偿呢。
曹寅懵了,站在乾清宫大门前面,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他他惹怒了这些满洲丁口,这帮人会冲击宫门,那事情可就闹大了。
听到小太监的嚷嚷声,福全和常宁对视一眼,这些八旗家小其实就是他们鼓动起来的,为的就是给布木步泰足够的压力,让她不得不处置索额图和佟国维等人。
“太皇太后,民心不可违,圣上南征吃了这么大一场败仗,若是没有人出来顶罪,奴才等只怕堵不住悠悠之口,万一宫门外的旗丁闹起事来,局面可就不好收拾了,王总督,您说是不是?”
胜券已经在握,恭亲王常宁也不藏着掖着了,他现在还要做一件事,就是逼迫手握重兵的湖广总督王秀清表态,虽然王秀私下里也表示支持他们,但常宁觉得要把这张牌打出来,好摧毁布木步泰和索额图等人的信心。
闻言,索额图和杰去同时大惊失色,都拿眼看向同样震惊不已的佟国维和鄂扎,其意思很明确,你们和王秀清好歹也算是一条船上的人,如此关键人物,怎地被他们拉拢过去了。
鄂扎和佟国维也懵了,要知道他们也收过王总督的银子,一个人分别有二十万两,都是京师大通钱庄发行的银票,见票兑银,概不赊欠,而且这一路北来,王秀清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所有的行程事宜都不需要他们操心,对他们也是信誓旦旦地保证,入朝后,定以信郡王、佟大人马首是瞻,哪知道这么快就被巴布哈策反了。
见常宁点了自己的名,一直躲在人群中,深藏功与名的总督大人不得不站了出来,他先对布木步泰打了个千,跪在地上又对福全和鄂扎拱了拱手,尔后开口道:“太皇太后,奴才是先帝的奴才,先帝要奴才做什么,奴才就做什么,前者在德安,先帝亲口所言,由信郡王和索相等人辅左太子理政,奴才言犹在耳,又岂能置先帝之遗命于不顾,奴才早已抽调了八千兵马,随时听候太皇太后和索相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