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143 各有利弊(1 / 2)
听神迹提到自己, 朱高炽表情难得严肃,平日他总是一副和善模样,自带亲切感。
朱高煦:大哥怎么一提钱就严肃成这样, 真抠啊。
朱高炽没有理会朱高煦的吐槽, 他脑中全是神迹说的话, 有些道理他不是不明白,只是
唉
朱高炽又叹了一口气, 是真没钱。
虽然如今的朱高炽还没像神迹所述监国那么多年, 但也经历了他爹三次北伐, 郑和下西洋两次下西洋, 以及漕运疏通。
建造北平宫殿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可以说朱棣所有的功绩朱高炽都参与其中,并且负责协调各方面, 协调就需要钱。
虽然在军权还有赏罚任职官员上, 朱棣对朱高炽多有防备,但后勤这却对他信任有加。
朱棣对朱高炽多信任,朱高炽的压力就有多大。
但不当家便不知柴米油盐贵。
朱高炽一直隋炀帝杨广为反面教材, 就怕大明的经济崩在自己手上。
如今才第三次北伐,还有两次
明仁宗朱高炽迁都南京,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钱”。
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太宗朱棣显然是完全相反的理念,明太宗朱棣更注重于宏图大业, 而明仁宗的目标则是守城。
接下来咱们具体分析分析。
第一,自唐宋以来,王朝的经济中心就在南方, 若迁都南京,也更容易掌握江南,要知道江南地区可是纳税重点地区。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江南熟, 天下足“
以江南的松江府为例,每年上供给朝堂的布匹,有三分之一是出自于松江府。
天幕中出现一个金黄闪闪的大字。
钱
第二,若迁都南京,则可以停了漕运,如此又会节省一大笔开支。
京城当时大部分供给都依赖于漕运可河道常年堵塞,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来疏通河道。
京城每年需要五百旦的粮食供给,而在明仁宗朱高炽时期通过漕运只能达到三百旦。
这还不算供给给军队的,为了供需平衡只能继续加大投入,随着成本的增加,一旦米从江南到京都价格自然也要长上几倍。
就这和南方的水果到北方会贵好几倍的原因,全贵在了物流上。
要是迁都回南京,粮食供给问题就迎刃而解。
金光闪闪的大字再次出现。
“钱”
神迹分析的正是朱高炽心中所想,为了大明的子孙后代,在他这一代必然要休养生息,不然就是走隋炀帝的老路。
以上是迁都回南京的利,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重合,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接下来说说弊端,若迁都回南京,明朝对会失去对北方的控制。
一旦失去对北方的控制,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历史上已经给出了答案。
但凡定都南京的王朝,就没一个国祚长的,只能是割据一方的王朝。
最大的例子就是南宋,虽经济昌盛,但被金人追着打,最后只能称臣苟且偷生,最后覆灭。
听到这,朱高炽心底一沉。
这点他不是没考虑过,但是明和宋还是有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