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张谏之的展望(2 / 2)
很多地方吃的都是不一样的,像工地开工以后,建筑工的伙食要比以前好上太多,除此之外那些老夫子的伙食是最好的。
张谏之把碗里的稀饭喝的精光,拍了拍肚子后收拾好书籍准备向格物学宫走去。他们目前只是借用书院,他们还没有达到可以入读格物学宫的要求,在格物学宫迎来第一批学生以前,他们将会在这里学习。
格物学宫目前有近两千个从六岁到十岁的孩子,目前五台山两百多个孤儿在今年已经开始上学。
给张谏之上课的也是一位孔姓夫子,平时讲课极为严厉,就连拿了一次甲等成绩的张谏之也吃过一次板子。
“三字经者,乃启蒙之重要课本也。其文出自沈县伯之手,以三字为一句,句式简短,内容丰富,涵盖伦理、历史、哲学等方面,实为启蒙之良师益友也。
汝等当以此三字经学习为契机,勤奋好学,打好基础,日后方能有所作为。愿汝等听闻此言,时刻铭记,勿忘初心,砥砺前行,以三字经为启蒙之良师,通向学问之途。”
今天讲的是三字经,目前已经有不少人虽然不会默写,但已经可以背诵了,现在夫子已经开始讲解经义了。
先生手持一本《沈蒙》,庄重而认真地念着每一句三字经文。他的声音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学生们跟着先生的节奏低声吟诵,体会着三字经文的韵律和含义。
先生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解释了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还联系了历史、伦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三字经文的内涵。这群学生早已知道学习方法,不懂的先记下来,全神贯注地听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在讲解的过程中,先生时不时地插入了自己求学路上亲身经历和故事,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三字经文的内涵和应用。
一直快到了午时的时候,夫子才放这群孩子回去吃饭,又不忘嘱咐他们回去没事的时候要试着在地上默写。
在午后的微醺中,张谏之完成了短暂的休息,便与其他孩子们一起。这些孩子们午后的一部分时光将在忙碌与欢笑中度过,他们或协助完成一些琐碎的任务,或寻找赵娃共同照料那些猪羊。
工业区的人口密度颇高,剩余的食物并不常见,然而,那些温暖的汤水却时而可见。这些汤水,大部分都是孩子们亲手收集的。他们从午后开始,便投入到各种琐碎的工作中,比如清洗餐具,整理剩余的食物残渣,或者去帮忙喂猪。
幸运的是,周围的同伴们都熟悉这些工作,这让他们的生活并未感到过于生疏。这些孩子们,尽管身处异乡,但他们早已学会抱团取暖,仍然保持着乐观与坚韧,就如同那些在家乡的日子。唯一不同的是,现在他们多了一样宝贵的东西——书。
在张谏之心中,藏着一个朴素而深情的愿望。他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当自己学有所成的时候,能够回到对他来说有些遥远的家乡,亲手为父母刻下一座墓碑。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父母的生命痕迹永久地镌刻在土地上,让他们的灵魂得到安息。这个愿望,如同这五台山温暖的汤水,给予了他在困境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