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薛礼驰援(1 / 2)
从镇南军境过来的两万将士主要在饶州展开布防,朝堂的文书已经下达,岭南一带也早已做好准备。要是没有沈无忧的干涉,到时候整个江南一带都在李艺的掌控之中,江南一带整合后几乎就是三国时期孙权的模板,朝堂想要平叛难度要大上许多。
远在江南的千里之外,李靖也已经得到消息,在第一时间安排薛仁贵领兵三万前往江南协防。
薛礼在得知江南事态紧急后,第一时间日夜兼程赶往江南。经过这半年时间的历练他早已脱胎换骨,经历的大小战役不下百场,这段时间李靖更是有意无意的让薛礼跟在身边,有些不清楚的地方李靖甚至允许他在事后询问。
现在的他已经是左威卫的五品怀化郎将,这次事态紧急破格领兵三万前往江南,这已经是李靖最大限度的协助江南。
朝廷也已经准备让李积领军前往江南平叛,最快预计在三个月后抵达江南。
吐谷浑地区大战事已经尘埃落定,但地方叛乱时有发生,这里目前还需要大量的兵力镇守,这将一直持续到吐谷浑完全纳入大唐版图。
“薛哥,到江南以后是不是就能见到你经常提起的沈大人?”
这时候薛礼身边的怀化司阶萧俊生问道。
“小萧啊,还好你不是读书人参军了,现在要是读书人不认识华原沈无忧,其他 学生定然不认同。”
这时候陈潮海拍了一下萧俊生的肩膀说着,陈潮海和萧俊生都是原来帕隆藏布大峡谷跟着薛礼立下大功的。其中萧俊生比薛礼还要小一岁,只有十六岁,不过一路都是跟着薛礼冲锋陷阵立下了不少的功劳,现在已经是六品下的怀化司阶,陈潮海还是任薛礼的副将六品昭武校尉。
这三万人其实已经是左威卫的满编制,左威卫一直都是冲锋在前,阵亡率是最高的,由之前45府到现在不到30府的兵力。原本十六卫各卫都设有大将军一位、将军两位,之前左威卫是薛万彻统领的,不过左威卫左威卫大将军和将军两个职位一直都是空缺状态,这次李靖让薛礼领军未尝没有其他意思。
薛礼自从领军这三万多人后心态完全不一样,这和以前领军一千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直到现在他才明白了什么是军略。
在领军一千人的时候,薛礼能够更加直接地观察每个人的行动,能够更容易地了解战场情况并做出快速决策。这个时期的行军,更像是一场小规模的战斗,薛礼可以更专注于战术的运用和指挥的技巧。
然而,当领军人数增加到三万人的时候,薛礼的角色和心态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直接观察每个人的行动,而需要依靠助手和指挥系统来获取信息。他需要处理的决策变得更加复杂,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队伍的布局、资源的分配、敌军的动态等。这需要薛礼具备更全面的战略视野和更深度的军事思考。
同时,薛礼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他开始更加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行军。行军不仅仅是一种战斗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士兵生命和战争全局的负责任。每一次决策,每一次指挥,都需要更加慎重和谨慎。行军不再是一场小规模的战斗,而是一场对整个战局有着重要影响的挑战。
薛礼率领的三万大军,铁骑如龙,铠甲闪烁,一路驰骋在广袤的平原上。尘土飞扬,马蹄踏地,震耳欲聋的步伐声回荡在天地之间。阳光照射在铁甲之上,映射出冷冽而坚定的光芒。
薛礼坐在马背上,双眸如刀,神情严肃,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饶州城,协助 东家抗击来犯之敌。
江南这边李艺早年也是南征北战,江南西道的情况他几乎了如指掌,这时候李恪这边并没有被他放在眼里,只要如期拿下江南西道到时候依然可以和之前一样展开布局。
李艺在原本的历史中就是个有才华和野心的人。他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看到了割据的机会,于是便在燕郡自立为王,占据了幽州一带,并建立了燕国。他还设置了百官,拥有精兵十万,野心勃勃地想要成就帝业。
在唐朝建立后,李渊曾多次招降罗艺,但均被拒绝。后来,李渊派遣其子李世民平定罗艺,终于在相州一战中大破罗艺。最终,罗艺在不得已之下归顺了唐朝,被李渊封为燕郡王。
在归顺唐朝后,罗艺改名李艺,他的儿子李寿也被除去了柱国之职。然而,罗艺的野心并未就此熄灭。他在归顺后不久,又联合他人起兵反唐。
饶州在罗艺眼中极为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他日后沿江岸展开布防,这时候他直接出动自己手下的‘王牌’,他相信自己手中的这张王牌一定会给大唐一个惊喜。
李恪这边几乎都是沈无忧做主,现在大小防线都是沈无忧在布置,从沈无忧的安排中谢知非和杨开两人钦佩不已,很多他们两个没有察觉到的地方被沈无忧‘一 眼点破’。
李艺的先锋部队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接近了饶州,这种行军速度让谢知非和杨开两人望尘莫及。立功之心谁都有,听到这个消息后杨开向沈无忧和李恪请命前往山道拦截埋伏,然而就是这一次埋伏却差点要了杨开的命。
杨开请命后,沈无忧和李恪经过一番考虑,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便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杨开带领着一支两千人的队伍,迅速前往山道准备拦截敌军。
然而,当杨开到达山道时,他发现这里已经被敌方先头部队占据。杨开不甘心立功的机会就这样溜走,他决定冒险一搏。他带着小队悄悄地接近了敌方先头部队,准备从侧翼发起突袭。
然而,就在杨开准备行动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细节:敌方先头部队的装备和士气都比他想象中的要强大得多。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地方将领的老辣程度远远超过他的想象。
杨开立刻意识到,如果现在贸然行动,他的小队很可能会遭受重创。他决定暂时后退,重新制定计划。然而,当他准备撤退时,敌方将领已经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一场激烈的战斗随之展开。杨开的小队奋力抵抗,但敌方将领指挥下的士兵异常勇猛,杨开的小队逐渐处于下风。杨开深知,如果不尽快想出办法,他们将无法抵挡敌军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