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学校选址(2 / 2)
于是,在他们夫妻二人的通力合作下,精心设计了学校的图纸,写了关于学校建设的企划书。
李延清和云芊准备好的东西,无论是东西本身还是东西里面的内容,那质量都是杠杠的。
反正祁连澈看的十分高兴,对李延清提出的学校,更是信心满满。
只是这学校的选址,让君臣二人犯了难。
对着京城的舆图,选了好几个地方都不合适。
最后,李延清把视线落在了城中,西边的那一块位置。
思忖半刻,李延清伸出手指在城西那一片位置圈了圈。
祁连澈见他选中城西这块位置,不由得很是诧异。
城西他虽然没有去过,但那儿是出了名的贫苦百姓聚集地。
说来也惭愧,在天子脚下,竟然还有一块地方的百姓过得那么艰苦。
听说,城西百姓们的房屋均是土阶茅屋、穷阎漏屋、茅屋采椽、家徒四壁、上漏下湿、不蔽风雨、上雨旁风、七穿八洞……
用这么大一串词语来形容,听着很是离谱,但真实情况确实如此。
祁连澈其实早就想好好整治,城西那一片平民区了。
。
祁连澈其实早就想好好整治,城西那一片平民区了。
可那里居住的百姓人口组成很是复杂,也不乏有些地痞流氓、犯罪分子隐藏在其中。
城西可谓是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
他曾经想了不止一次,可每次都因为难度太大而暂时搁置了。
可现在李爱卿既然提出来了,想必会有办法解决那些难题。
“爱卿,选中了这里?那这任务可不轻松,光是那么大一批人的安置,就是一个大问题。况且,他们也不一定愿意离开城西这块地儿。”
虽然祁连澈内心里有些欣喜,可话还是要说清楚的。
“皇上放心,微臣自有办法。只是需要皇上把这一块地交给微臣。”
李延清点了点京城东门,出去十里地外的那一大片空地。
祁连澈看了他一眼,豪放的说道:“可以,还有什么要求?你一并提了。”
“暂时没有,关于城西改造,臣回去后,会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书,交予皇上。”
“你办事,朕放心。城西鱼龙混杂,小巷暗巷无数,是最易藏匿阴沟老鼠的地方。正好趁着你这次的行动,把城西的百姓全都摸一次底。”
“皇上是说……他国的探子!”
“聪明,前段时间,爱卿还没有回来的时候。五城兵马司,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碰巧遇见了几个探子。
可在抓捕过程中,让他们逃了两个。两个探子就是在城西那一片失去踪影的。
一想便知,他们肯定是对城西的地形十分了解。朕不由得深想,他们究竟在京城蛰伏了多长时间?才能如此熟悉城西的地形。
另外,他们还有多少人藏在暗地里?他们隐藏在京城里的任务,单单是为了打听消息,还是欲图不轨。
或者,是想在暗地里偷偷搅浑着京城的水。他们藏的太隐蔽了,若不是此次他们大意露了马脚,不知到时候还要出多少纰漏。
这一次抓到的探子都是一个国家的,那么,另外两个国家是否也会派探子来京城呢?
一定有的,他们既然敢来,朕断然不会让他们安然无恙的回去。
各家的奴仆,朕也秘密派青衣卫去查探了,还真抓住不少耗子。”
祁连澈的声音泛着冷意,眼里更是时不时的闪过浓浓的杀意。
如今大祁国泰民安,欣欣向荣,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任何人敢跳出来,打破这份和谐,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就是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承受大祁皇帝的怒火!
“臣明白,臣会从旁协助,此事自当由皇上的青衣卫去执行。”
“嗯,此事你心中知晓便可。”
“臣知晓,断不会打草惊蛇,放跑任何一只耗子。”
“今日是你担任户部尚书,第一次上衙的日子。朕就不留你了,去你的地盘看看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都是陛下的地盘,臣只是帮着陛下代为管理罢了。”
“你呀,总是这般谨慎,去吧。”
“臣告退。”
李延清在御书房耽搁了不少时间,等他到了户部大院,吃午饭的时间都已经过了。
幸好他在回来的路上买了两个饼,填了填肚子。要不然这新上任的第一天,可就得饿着肚子上班了。
李延清见了左右两位侍郎,他倒是气定神闲的听他们汇报工作。
可两位侍郎的心情,却有些复杂了。
想当初,王爷临时担任户部行走,他们便瞧出了,他绝非池中之物。
可没想到,他已经有这般成就。
他们熬着年纪,熬着资历,好不容易成了侍郎。可看看人家,年纪轻轻已经立下不世之功,成了超一品亲王。
“想必大人,对户部的工作也不陌生。大人的算学极好,户部的工作对大人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右侍郎舔着脸笑了笑,张口就有拍马屁的嫌疑。
。
“想必大人,对户部的工作也不陌生。大人的算学极好,户部的工作对大人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右侍郎舔着脸笑了笑,张口就有拍马屁的嫌疑。
“算账自然难不倒本官,且本官对数字异常敏感,错漏之处,绝逃不过本官的眼睛。
还有另外一点,本官很是感到骄傲。本官回来不过半月有余,就把京城各类物品的物价摸得透透的。
本不过是想逛逛街罢了,不小心和各家的掌柜多聊了几句,就啥都知道了。也怪本官记?太好,这么久了都还一一记得。
今日下衙之后,二位大人若是没事的话,叫上户部所有人,本官请大家吃饭。借着吃饭的机会,也好认识认识大家。”
“那感情好,但大人初来乍到,怎好叫大人破费,合该是下官们请大人才是。”
“诶,一码归一码,本官公事私事还是分得清的。就因为初来乍到,这一顿才正该请,你们也莫要推辞了。”
李延清一番话,可谓是明示暗示,来了个遍。
能领会多少?会不会领会?就是他们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