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八岁入青楼(1 / 2)
江山如梦风似刀
弦外之意谁了
一曲肝肠断
天涯何处觅知音……
大厅中的琴声停止了,
“好。”有才子毫不客气的夸奖,甚至大叫出来。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追捧声不断,又有才子附和起来,
“听琴小姐的琴声当真是悠扬悦耳,婉转连绵,委婉连绵,令人回味无穷呀。”
“我听琴声高荡起伏,如泉水叮咚,亦如鸣佩环,当真是余音袅袅,绕梁三日,不绝如缕呀!”
女神嘛,跪舔的人自然多,但人家是有真本事的,一天练几个小时琴,连续六七年,自然是好听。
有一个定律,叫一万小时定律,它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
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这便是一万小时定律。
一般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小时,约11415525年,
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
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想想看,除了义务教育,除了工作,有什么东西是你每一天至少坚持7小时,坚持了五年以上的,有过吗?
若是你真的坚持了,你就会发现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突然在某一天,让人看到坚持的意义。
“夸奖了,听琴不敢当。”
她笑了笑,声音清脆,极其的好听,轻声细语,吴侬软语,似水如歌。
突然,大厅间,走出一个小厮,摆了摆手,笑着说道:
“好了,开始今天的正事了,各位,今日中秋佳节,天香楼的诗会开始了,
晏公也到了,各位才子,一炷香的时间,大家尽情发挥,
若是能做出来一首好词,让晏公评比,最终评比出一甲一名,得万两白银,
更有可能成为听琴小姐的入幕之宾,二甲两名,可得纹银千两,三甲者五名,可百两纹银。
雅间的桌子上都有笔墨,大家留下墨宝吧。”
小厮的话说完,大厅内顿时热闹起来,
“什么,晏公也来了?”
“今日得见晏公,三生有幸。”
“是呀,晏公真是我们大宋的中流砥柱,更是词坛大家。”
议论的声音此起彼伏,在一个隐秘的角落,有一个五十五岁左右的老者,
他双鬓斑白,脸上已经浮现老年斑了,胡须很长,已经半白,但很柔顺,皮肤有些皱着,穿着红紫色的长袍,很是宽大,把他衬托得有些瘦弱了,
面容和蔼,始终带着淡淡的笑容,似乎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唯独那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似乎能看透人心,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若没有人说,谁会发现这便是晏殊,站在当代文坛巅峰老人,环顾大宋五洲四海,此前百年以内,能和他对打的只有欧阳修了。
“晏公,他们是不是太吵了,要不我让他们安静一些。”
有人小声在在晏殊的耳朵旁边说着,
“不用,年轻人就应该有朝气些,虽然心静可通万事理,能愈三千疾,方断百般念,但年轻人,哪里能随便静下来,不像我个老头。”
晏殊笑呵呵的说着,这大概是他在历史上能活到六十五的原因吧,
要知道宋代的平均年龄才3岁,好多人5岁基本就死了,他今年已经55岁,还能走能吃,眼神清明,算是不错了。
“对了,听说不疑的儿子曾子固也来了,在哪里呢?他可是很有才华,远近闻名的神童哦。”
晏殊口中的不疑是曾巩的父亲曾易占,字不疑,曾致尧第五子,目前可是正三品的翰林学士,与他晏殊同朝为官,只是要小上几岁。
“父亲,在那里呢,同行的还有两个人,一人是监察御史曹鸿博的四子曹德文,一人是王安石,今年十三岁,字介甫,他父韶州知州王益,祥符八年进士,来自抚州临川。”
晏殊旁边一个八岁左右的孩子,拉着晏殊都手,指着王安石的包间说着,此人唇红齿白,脸上还带着一丝丝婴儿肥,
他便是的晏殊第七子,日后名震天下的晏几道,是所以孩子中,唯一能追得上他父亲的人。
也是,8岁就跟着父亲来青楼的孩子,能是一般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