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汉风雨飘摇的五年(上)(1 / 2)
当大汉十九年结束,无论朝野,众人心态皆无比安详。
边关无战事,郡国皆丰收。
每个人都自信地觉得在过去二十年中,今年是最好的一年,而在未来二十年中,今年大概会是最差的一年。
可若是将天下比作大海,那么平静许久的水面下,潜藏着潮汐牵引的力量,即将到来的接连不断的风暴。
而将天下比作太阳,那么长久的稳定期过后,太阳风与太阳耀斑接连出现,迎来活动的高峰期。
大汉二十年初,长沙王吴芮薨,报之长安,定谥号为文,敬直慈惠曰文,即为长沙文王。
给了吴芮“文”这个上谥,虽然解释不是最顶尖的“经天纬地曰文”,但也算得上是相当不错的评价了。
他这一生的功绩放在汉初群臣中并不算耀眼,但不得不让人赞其运气之佳,每次生死攸关的时候,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在天下将乱时,吴芮靠着名望起兵反秦,拥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
在诸侯伐秦时,他选择投奔楚军,并与项梁打过一些交道,算是结下善缘。
等项羽出关时,见识对方的恐怖,吴芮果断献城投降,没有死守抵抗,这让他亲信未有损失,且保住体面。
再到大汉建立时,因为他在湘楚一带素有名望,加上有起兵反秦、主动投诚等功绩,裂土封王。
而南越北上时,吴芮没有因为害怕影响到政绩而隐瞒,主动上报,没有导致出现严重后果,可谓是将损失和影响都降到了最低。
长沙文王,名副其实。
吴芮薨逝次月,其长子吴臣继位。
未满三月,吴臣薨,报之长安,定谥号为悼,意为“中年早夭曰悼”。
因此仅在王位上坐了三个月的吴臣,就有了自己的谥号,成为长沙悼王。
其长子吴回继位。
而他的身体也并不很好,不少人觉得两三年内,长沙王宫又将换一位新主人。
频繁地更换君主,必然会给国家带来动荡。
短短一年不到,长沙国内连续两名国君薨逝,葬礼和登基大典连续轮换进行,外加需要修建王陵,实属劳民伤财,给当地造成了不小的震荡。
而且在这个年代,巫蛊之术盛行于湘楚地界。
坊市间流传着一种说法,说的是吴氏被巫女诅咒,导致阴德有损,故而两代家主接连去世。
当这样的流言大行其道,官方竭力弹压时,吴回薨于大汉二十年末。
甚至这则消息送到长安的时候,朝堂上下都开始怀疑是不是吴芮陵墓风水有问题,弄得接下来两位继承人都在一年内下去陪他了。
甚至因为“悼”这个谥号已经给了他的父亲,吴回便只能被上个更差一点的“哀”,作为谥号,意为“早孤短折曰哀”。
短时间内,长沙国成了阴谋论者、叛逆势力、古巫教徒汇聚的火药桶。
等到吴回的长子吴右继位的时候,国内的情况已经较为糟糕,朝堂上分为文王老臣、悼王故旧、哀王亲信再加新王心腹等数派势力,可谓乱成一锅粥。
他们虽未在明面上互相攻讦,但暗中会隐隐较劲,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话不止说说而已。
长沙国进行第一轮权力更替的时候,仅有小部分吴芮时期的老臣能继续保持住原本的地位,至于其他重要或不重要的位置,都会被换成吴臣自己的故旧。
毕竟他担任长沙王太子超过二十年,一套较为完整的班底还是有的。
可问题是吴臣才让一半的故旧于朝堂任职,便先行薨逝。
等他的长子吴回继承了王位,同样是有自己的亲信,自然不会再用他父亲的班底。
于是长沙国朝堂上各种官职又出现了频繁调动。
结果同样的事情又再次发生。
哪怕吴右有天纵之资,可面对自己祖父、大父、阿父留下的“政治遗产”,脑袋是一个比两个大。
比起一穷二白但结构简单的政权,接手看似繁花似锦实则波谲云诡的国家,显然处理起来更加复杂。
何况吴右能力寻常,让他来处理这样的事情,实属是为难他了。
而大汉二十一年四月,吴右继位的次月,赵佗以长沙国在关隘处为难他们的商队,而且滞留发往南越的货物为由,征召士卒一万七千,陈兵两国边境。
这让本就有内忧的长沙国,陷入风雨飘摇的境地。
当这则消息传到长安时,不少人都震惊了,觉得大汉六年南征之事,恐怕又得重现。
毕竟他看似句句责备着长沙王的不作为,实际的关注点并不在吴右的行为,不在那几支小小的商队。
不过在行为上,赵佗还是颇为克制。
他仅是陈兵边境,并未有其他过火的迹象,甚至为了避免擦枪走火,南越国的军队离长沙国的土地还隔着三五十里。
毕竟在这十几年里,靠着和大汉不断进行贸易,南越国发展速度远超从前,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年一个台阶。
他们国内的那些贵族和高官本身大部分本身就来自中原,或者受到父辈影响,生活习惯本身与大汉差异并不明显,贸易往来频繁,同样是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而且华夏文化传播速度加快,影响到了那些蛮夷土著,对于巩固赵佗的统治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南越与大汉交好是百利而无一害。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赵佗一意孤行,选择与大汉交恶,那必然会引起国内不少高层的反对。
因此吕雉以及朝堂上的那几位重臣,都是看出了赵佗的根本用意。
他并不想挑衅大汉的威严,但又想从衰弱的长沙国那儿谋取一些好处,故而有此举动。
想明白对方想要什么,那么应对起来就不是什么难事。
于是一封帛书从长安送出,抵达长沙国和南越国的边境。
首先,大汉认可了南越的诉求,让长沙国在近三年内,降低对他们部分商品关税,并且增加一条新路线与南越进行贸易。
其次,南越国妄动刀兵的行为遭受了谴责,即使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但这样做无异于挑战大汉。
帛书上所写的具体词句,乃是“东周诸侯相伐之事犹在眼前,无故而征兵,欲重现旧事乎”。
这顶帽子扣得相当之大。
不过帛书上很贴心地提出了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