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壮哉!阳夏侯【养书可宰】(2 / 2)
见到他沉思,一旁的亲卫犹豫片刻,终是开口提醒道:“主君,这边出缓坡了,您之前说停歇休息一阵,后面不少士卒眼巴巴地看着呢。”
“啊,好,那大军就在这停下,让外围负责侦查的士卒机灵点儿。”陈洛恍然,接着揉了揉下巴,“你帮我找来纸笔,我想写点东西,嗯……没有纸的话,那看看有没有丝帛吧。”
“唯。”虽然对主君突然提出的要求有些不解,但亲卫仍是忠诚地去执行命令。
……
漫天箭雨铺面而来!
灌夫一呼一吸,只觉得口鼻中皆是血腥味,不知是空气中弥漫的气息过于浓郁,还是它就是从自己喉头涌出。
“该死!”他咬牙骂上一句。
前些时日他们在山林里来回打转,把那些荆军绕晕,短暂脱离过一段时间的包围圈。
于是他们打算朝着南方转进,迂回离开荆国的控制范围。
没想到对方的探子发现汉军溜走,荆军直接调用骑兵混杂着战车兵来进行追击。
这可是正面战场上一顶一的杀器,用在追击他们这队“残兵败将”上,真可以说是杀鸡用牛刀了。
荆军的骑兵和战车兵虽然比不上大汉军队里那些真正的精锐,用来追击步卒,却是手拿把掐。
面对骑兵几轮冲阵下来,他们前军已经有崩溃之势了。
灌夫举起沉重的盾牌,大口喘着粗气,四顾之时,望见了不远处阳夏侯正手持长槊,镇静地站在原地。
他瞬间安定下来,一手举盾,一手握矛地过去。
到了离陈洛十余步的地方,灌夫大声喊道:“陈公,今该如何?吾愿随您再去杀一阵!”
“是仲孺啊。”闻声,陈洛侧过头去,眯了眯眼,见到是灌夫。
他面色依旧淡然,接着说:“以不到六千步兵,对抗不了近三千骑兵,八百乘战车的。”
“那难道我们就在这等死吗?”灌夫没想到会得到这么一个回答,语气不由得有些急了。
他觉得自己就算是死,至少也得再换走两个逆贼的性命,那样才不亏本。
陈洛摇了摇头说:“反击组织不起来,那就是白白送死,无谓的牺牲是不值得的。
因此,我留下断后,伱和夏侯将军走。”
这话让灌夫不由得一怔,内心不由还有丝丝羞愧。
自己刚刚怎么能认为陈将军会选择摆烂呢?
要是没有陈将军的统率,自己只怕早就死在了重重包围之下吧。
他赶忙摆手说:“陈公,您留在这里,我怎么能够抛下你逃走?而且要留人断后的话,也应该是我留下来。”
陈洛微微皱眉,严肃道:“首先,这是军令,你和夏侯将军都应该执行。
其次,我开始也说了,全部留在这里只能都白白牺牲,没有任何意义,你们离开,方才算是保留了一线火种。
至于为何是我断后,那是因为让你们来断后的话,你们能掌控住军队吗?
何况你们也就成全我,让我这个老家伙发挥最后的余热好了。
嗯……还有最后一个理由,这也算个人请求吧,那就是我写了一封书信,希望你能替我送回到阳夏。”
灌夫张了张嘴,与陈洛的那真挚而又坚定的目光对视数秒后,长叹一口气。
“末将灌夫,遵令!”他大声吼了出来。
“好,好,好。”陈洛欣慰地点了点头,“你和夏侯将军到时候分别带一千人马,从两个方向突围,我会尽可能地为你们争取到更多的时间的。”
步卒面对骑兵,如果一昧逃跑,那对方收割起来是比割草还要轻松,可若是结成方阵,即使最后免不了溃败的结局,但总归是能够多撑一些时间。
将灌夫唤到近前来,他从怀中掏出了一封皱巴巴的帛书,以及一枚保存如新的香囊。
“老朽平生很少托人办事,但在此拜托仲孺你将这两样物件安稳送回阳夏。”
灌夫重重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陈洛让夏侯何与灌夫率领后军分头撤走,自己则是在前军彻底崩溃前,指挥中军在较高的地形处结成方阵。
面对虎视眈眈而来的荆军骑兵,他握紧了手中的长槊。
“只可惜答应好的事情,没能回去啊。”
……
背向着震天的冲杀声离开,灌夫死死抿住嘴。
“我就回头望一眼,一眼就好。”他在心里默念。
如果看久了,怕自己忍不住回头再投入战场厮杀,那就辜负了陈公的期望。
深吸一口气,灌夫扭头望去。
残阳如血。
————
孤军千里,辗转数郡,路遇强敌,身陷重围。
昔日吾言早归阳夏,今悔之,平生终负卿一诺,虽愿来日见故人,共亲朋饮,难矣,难矣。
但为苍生故,青山埋骨亦无悔。——《阳夏侯绝笔》
————
七国之乱,洛赋闲阳夏,说陈留太守,借甲锐,募士卒,为拒贼之势。
时汝阴侯夏侯何亦有志讨贼,纠集乡里,练兵以拒逆党,灌孟父子随副之。
二人合军,同为义举,引兵南下,共抗逆贼。
初,荆王濞陷豫章、江夏、庐江,洛率众袭粮道,叛贼攻之,伤大半而走。
阳夏侯深入敌后,以未满万之军,扰逆贼三月,使之未能北上。然无援,逆贼发兵甚众,围之,洛力奋击,斩贼首万余,纵兵寡于敌,持槊至死未退。
帝于长安闻,为阳夏举哀,诏天下官吏哭之,念及单字无谥其功,追谥曰为“文贞”,勒碑著功,立庙荆楚,岁以致祭。
太史公曰:阳夏侯陈洛始为布衣时,便有凌云之志,才能出众。及大泽乡举事,从高祖、楚武烈王定天下。
在御史大夫位,定仪礼。为相时,位冠群臣,仍行事谦逊,不见骄色。
后领高祖遗命,去代十载,佐桓王成事。虽伊尹、周公,何以加哉!
逢国家难,年迈用兵,持威重,执坚刃,匡国家难,复之乎正。穰苴曷有加焉!
天下俱称其烈,皆叹曰:“壮哉!阳夏侯。”——《史记·阳夏侯世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