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两难(1 / 2)
饭后张大山与桌上人闲聊,这期间霞水笙独自来到屋外,走在乡间小路上,放眼望去,农房错落分布、参差不齐、形式各异,新旧混杂,院落各具特色,障子更是不堪入目,高矮不一、有砖垒的、有木棍绑扎的、有铁皮钉制的,还有铁丝网的,规整程度不同,且有甚者,院子的围挡濒于坍塌,真不知这户人家日子咋过的。
相比张大山家的房屋与围墙规格堪属高档,虽然也是平房,绰绰五大间,外墙皮贴的釉面瓷砖,光亮耀眼,给人家境富足的想象,而围墙也是不俗,下部砖砌,上部铁艺,风格别致,一看就让人叹为观止。
整个村子,农户不多,几百户的样子,街道不宽,由于被住户侵占严重,打眼看去有蜿蜒曲折之感,散养的家犬和鸡鸭鹅到处可见,不过很少有狗吠声,它们对外来人都很友好。
乡下常有麻雀和燕子随处乱飞,它们叽叽喳喳地鸣叫着,偶尔还有喜鹊飞过,不过都是成对相伴。
大自然的朴实和粗犷,在这个小小的村落呈现无遗,而浓烈炊烟气息充斥在空气中,使人有种复古的向往。
粗略观赏后,给人凌乱破落的印象,和城市比,东北乡村还是蛮落后的,难怪民工要出来打工,一人几亩地连温饱都难保,总不能甘愿受穷吧!
一个令人心寒的现象闯入霞水笙的视线,许多家农宅是空置的,院子内的积雪处于无人踏足的状态,个别房屋已破败不堪,院落倒塌,显然是多年无人居住了。为什么会这样?他心里在问,难道这里的人都离开了他们的家不成?
”霞工,”张大山的妹妹张雪梅不知啥时来到他身边,”在看啥呢?”
”村子里闲置的房子不少啊,”霞水笙不无感慨地说,”我寻思着他们是否都不住在这里很久了?”
在工地民工宿舍区,张大山的妹妹张雪梅开了一个食杂店,霞水笙在检查住宿用电和环境卫生时见过她,还喝过她送给他们的饮料。
”不少人家都去了市里,也在市里买了房,孩子也在市内上学了,原来在郊区附近的学校都黄了,”张雪梅说。
”农村还是穷啊……”
”不穷,我们干嘛要去工地打工?靠种地只能填饱肚子,饿不死罢了。”
”我也有同感,种地不行,那么点地儿,啥也管不了,活着不能饿不着就完了,还有许多事要做,手头总要有点活份钱,遇到点病灾什么的,可以应点着,农民太苦了!”
”加你个百度呗?”
”行啊!”
霞水笙大大方方与张雪梅互加了百度,后者笑着说,”哪天我进城给你捎点山货,纯野生的。”
”不用,留着吃吧,上山采摘也不容易,我不喜欢要人家东西。”
”我们这儿有的是,我爸妈夏天会左邻右舍的相亲合伙去,你没看村子四周都是山嘛?”
”走,回去吧,一会儿我们就回去了,也不知他们聊完了没有?”
临走张大山媳妇给一行人每人拎了一条笨猪肉,辞别后由工长杨甄浩驾车回返市里,就他没有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