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炒粮有风险(2 / 2)
这样,她能看清楚他的心吗?
他为了她,宁愿将自己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
他真的希望,她可以对他彻底的敞开心扉,而不仅仅是因为愧疚对他好。
赵瑾瑜亲自监督,将那些与陈家有关联的细作就地斩杀,毁尸灭迹之后,又真的去剿了二处山匪,才回了京都。
他将赵锦锡收买劫他货物的山匪都抓了,还顺便帮陈琬琰仓库着火破了案,将她的损失都算在了那群山匪头上,从他们山寨缴获的金银珠宝变卖,赔了陈琬琰的损失,其余收缴入了国库。
陈琬琰知晓赵瑾瑜将那些跑路的细作都杀了,还有些讶异,她当时与他商议的是将她仓库失火栽赃在他们头上,证据都制造好了,抓他们回来盘问蒙国细作的事,她没想到赵瑾瑜会将那些人都灭了口。
其实她也明白将那些人灭口才是对陈家最有利的,否则他们就是悬在陈家的一把刀,随时都可能反咬陈家一口,陈家永远都摘不干净,但她也清楚选择权不在她的手里。
说不触动是假的。
这是他赵家的江山,而在他的心里,她优先于江山。
陈琬琰懒洋洋的坐在画舫上,眺望这一江春水,或许她可以试着对他破防,去相信他,完完全全的信任。
凉州的货物陆陆续续到达了京都,将她与各家的缺慢慢补了回来。
因为京都的物价仍旧很高,凉州来的商家也都大赚了一笔,又经过几次的走商,京都的物品不再短缺,物价才逐渐恢复了正常,而陈琬琰也弄清了金山的来历。
陇西的大富商,只不过金家一直在陇右道的腹里,因为陇腹的特殊地理位置,东南北三面临三国,金家生意的重心一直在蕃蒙蜀三国的互市上,三国流通到赵国的货物,多数都是金家运去小凉州的。
陈琬琰直接弃了京都的供货商,她不愿意再将自己的生意交付到别人的掌中,她之前与赵瑾瑜组建了商队,她要自给自足。
她让刘启下了江南,了解了一下江南的织造坊。
但发现纺织行业的水很深,想纺织出好的料子,还得看丝与绣娘的手艺,而且料子的种类繁多,而她现在根本没有那么大精力去拓展这个陌生领域。
赵敬淮知道她是被人坑怕了,便直接给了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永嘉郡王府有自己织造坊与茶园,一直给朝廷御贡茶叶与布匹等物,他会给她继续供货,让她不要把生意铺的太开,她在京都势单力薄,不能把精力都浪费在这些事情上,让她偶尔放松精神去享受慢生活。
她得了赵敬淮的准信,将小凉州的铺子与金山做了对接,相互给对方供货。
她的商队不进陇腹,金山的商队也不用来京都,还能拿到江南的好物,既不破坏陇右道的规矩,又能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京都的粮价如同赵瑾瑜预料的那般,第一次补贴之后百姓以五钱的价钱购得了粮食,第二次补贴以六钱的价钱购得之后,五月的下半月,平准署便将粮食价格调整到正常的七钱。
六月的上半月就将价格稳定在了七钱,下半月又补了一次粮票稳固价格,七月便取消了补贴政策。
陈琬琰更是放出了风声,说此次挂爱心牌子收粮票平价卖粮的商户,都是爱心基金会的成员。
陈琬琰当然也稍带了赵锦锋和赵锦锡,毕竟这二位也在基金会捐了款,只不过赵锦锡粮收的晚了,收购的价钱也高,因此没赚到什么钱,还赔了一些。
他原本是想等着京都的大粮商炒粮价,炒的再高些再出手的,没想到她和赵瑾瑜会突然搞这么一出,朝廷忽然拿出了有效的措施控粮价,他只能趁着有补贴还有的赚的时候,将手中的粮食尽量都出售了。
只是因为粮票有限,市场上粮食充足,没能让他如愿。
这都得归功于脑袋好使的赵瑾瑜,随着粮价的上调,补贴比例也随之降低了,等粮食涨到七钱之时,粮票只补五钱,国库出三钱,爱心基金会补二钱。
他的粮收购价在七到九钱,七钱有补贴时他还能大赚一笔,等价钱稳定在七钱并且取消了补贴政策,他就只能含泪亏钱卖啦,之前卖粮的赚的银钱又都填了亏损的账。
也正是有他和赵锦锋的放手,加上那些世家的清仓,使得京都粮食储量充裕,才能这么快稳住粮价。
而京都炒粮的大粮商就没他们运气这么好了,因为没有拿到朝廷发放的补贴,高价收购的粮食在手中握了三个月,最终认命的以七钱的价格售卖了。
这事儿也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和平年代炒粮是有风险的。
至于补贴降低这事,赵瑾瑜事先也没告诉陈琬琰,她还以为能让买她粮的府上赚些银钱呢,结果真的是白干活!
幸好都是有存粮的大户人家,虽然打了白工,倒是也没少赚。
她也再一次的领略到了赵瑾瑜的治国才能!
也看到了张家人的唯利是图。
陈青岩收到京都有关粮价的消息,却陷入了沉思,也许上辈子不是赵锦锋不给他粮,或许是他……根本就山穷水尽无粮可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