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赛龙舟(2 / 2)
赵瑾瑜笑着捏了颗红樱桃喂到她嘴边,宠溺的说:“选错了不要紧,还有纠正的机会。”
洺王听着他们夫妻打机锋,眸光闪了闪,父皇将他们所有人弄到一条龙舟上,就是不想看到他们兄弟阋墙。
除了皇后这蠢货不问父皇就自作主张,谁敢选择与他不同的答案呢。
臣子违抗君令是大逆不道,可他们都是父皇的儿子,凭什么要被赵瑾瑜压一头。
陈琬琰欣喜的说:“那我……”
“比赛结束,你没机会改了。”景睿帝凉凉的说道。
陈琬琰:“……”
赵瑾瑜给她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又捏了颗樱桃喂她,“又不是全部家当,一个铜板咱还输得起。”
赵锦锋看着红黄色的龙舟,心里闷的难受。
赵瑾瑜就差直白的告诉他们,在押上全部身家前回头是岸,他不知如何劝洺王回头,也不知赵瑾瑜是否真的会善待他们兄弟,只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二皇嫂,你尝尝这个荔枝。”陈琬琰递了盘还挂着水珠的荔枝给站着的许颜若,又把凡儿拉到身边坐下,让彤云倒杯橙汁给他喝。
“谢谢皇婶婶~”凡儿乖巧的捧着杯盏,小口小口的喝着。
赵锦锋心绪复杂的立在景睿帝背后,陈琬琰这几个月对他们一家释放出的友好,他都能感受到,但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不能抹去,赵瑾瑜真能放下芥蒂吗?
赵瑾瑜能善待彭王,是因为彭王刚生出争储的心思就被按灭了,而且也早早的投入了他的麾下,他却是打压了赵瑾瑜近二十年,甚至还曾派出大量人力刺杀他。
皇家的龙舟比拼完,就是臣民的龙舟赛,景睿帝看了两场就率先离了席,站到腿酸的王爷公主在常富的安排下,携家眷去到亭外临时搭建的凉棚下休息。
赵瑾瑜低声问陈琬琰:“你在外头押了谁家的头名?”
“我押了薛大哥家的!”
皇家的龙舟比赛是最没悬念的,龙舟停放的顺序与名次差不离,商贾出资组建的龙舟,倒是不好猜名次。
“我也押了薛家的。”
“嘿嘿,夫君都看好薛大哥,那我这回肯定没押错!”
“热不热?”赵瑾瑜关心的问道。
最近几月都城只下了几场小雨,天干太阳大,他们出宫虽然穿的不是最正式的礼服,但也是层层叠叠,他坐了这么一会儿就觉得有些闷热。
“有点热,要不咱们回宫去?”
他们不走,陪坐在周围凉棚的勋贵们也不敢先行离去。
赵瑾瑜颔首,二人便被禁军护着浩浩荡荡的离开了。
薛芹目送他们二人离开,轻轻的抚摸了一下自己微微隆起的小腹。
耿公子忙问道:“夫人可是哪里不舒服?”
薛芹笑着摇摇头,害羞的说道:“从前在宫里羡慕帝后情深,没想到自己也能得遇良人。”
耿公子抿唇一笑,正要说话,却是李佳柳凑了过来。
“咱家娘娘挑人的眼光辣着呢,寻常人可入不了她的眼。”
皇后娘娘为了她弟妹的亲事,可操了不少的心,将她叫去问了还不放心,还派彤云往耿家跑了好几次,又让皇帝将人宣进宫里,亲自考问了一番,这才把人推荐给薛家。
说着是简单,她这些日子给大姐家的大姑娘挑夫婿,才知道有多操心。
李佳枚为了大女儿的亲事,也是心烦不已,江家父子一起养外室的事又被人翻起,大姐儿浸死那对双胞胎的事也传进了贵妇圈,导致她议亲不顺,还连累了江家其他适龄的姑娘。
女儿都到了成亲的年纪,连个合适的人家都没有,李家也没年龄合适的嫡子,难道真要低嫁出去?
江大小姐见她苦着脸,安慰道:“母亲莫要为女儿的事烦忧,实在不行榜下捉婿。”
李佳枚苦笑,“能考中功名的大多都是世家子,基本也都成亲或是订亲了,便是有那出身不好,愿意休妻另娶高门女的男人根本就靠不住,娘怎能让你受那样的苦。”
现在江家女眷对大姐儿十分不满,若是她日后过的不好,根本无人替她出头,大哥儿年纪太小,性子也有些随他爹,李家倒是靠得住,但到底不是外孙女,能帮的十分有限。
“那我不嫁了,求了皇后娘娘进宫做女官。”
李佳枚瞪了她一眼,“你且打住吧,当了女官大赦都不能离宫,你想自梳做姑姑?”
宫女年二十七还不能出宫就得自梳,往后便是皇帝大赦也是出不去了,熬成老嬷嬷才能出宫。
江大小姐抿唇道:“二妹妹也因我受了影响,我若去做女官,对家中姐妹有了助益,二妹妹也好说人家。”
皇后愿与她亲近,想留在她身边伺候想是不难。
江二小姐道:“大姐不要进宫,娘娘前些日子还说让你安心在家,你嫁人后过的好,江家的姑娘们自然就好说亲,你是何品行咱们自己清楚,断然不会过不好。”
“那你不担心我影响你的亲事?”江大小姐问她。
“没事,等我过了十五岁,长姐记得替我交五算,至多让你交十五年,不过你放心,十九我肯定能成亲。”
(五算:十五岁到三十岁不成亲,要交纳五倍人口税,三十岁不成亲纳十倍。)
李佳枚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她这小女儿就跟个活宝似的,安慰人的功夫一绝。
江大小姐也被她说的开怀,伸手捏了捏她的脸,爽快的应下,“行。”
高门望族谁家的姑娘没交过五倍的人口税,就是家中奴仆年满十五岁,也要十八税一(十八人交一份人口税。)
许是久不下雨,五月的天气已同往年六月那般炎热,蕃国竟然起了大规模的蝗灾,那边探子回报田间蝗虫满天飞,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蝗虫吃完一处粮食就火速迁徙,蕃国皇帝派出不少官员治蝗,根本没有成效,蝗虫规模越来越大,只怕是要全境颗粒无收。
赵瑾瑜收到密报后眉头就没舒展过,想起当年江州蝗灾,蝗虫规模也不算小,却远远没到影响整个国家的粮食。
蝗虫的繁殖能力很强,他现在最担忧的是,蕃国蝗虫一路向北迁飞,势必会影响赵国。
他下朝后召集了司农寺的官员商议良策,司农寺的官员也愁的不行,皇帝给他们看的蝗虫太大了,他们也是头次见。
蔡少卿道:“蝗虫迁飞无规律,两国交界处有山脉,蝗虫不一定能飞过境。”
“即便不能过境,防范措施也不能少,百姓的日子刚好过些,受不了这冲击。”赵瑾瑜道,“国内接连两年干旱,内河水位下降,河南河北淮南江南西道起蝗灾的可能性增高,不能掉以轻心。”
全国粮食绝收,损失根本无法估计,朝廷若拿不出足够的银粮安抚百姓,国家必然动乱。
即便是有足够的银粮,百姓心慌慌,也容易被煽动造反,蕃国一旦粮食紧张必会到赵国边境抢粮,如此一来赵国腹背受敌,压力也很大。
司农寺卿也很为难,试探的说:“不如在西边境多养鸡鸭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