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你怎么敢!(1 / 2)
檀香袅袅,香茗袭人。
客室中,陆远与蔡邕相对而坐。
蔡邕不过五十七岁,容貌清癯,精神矍铄,神采奕奕。
一身长袍华贵得体,胡须修剪得细腻精致,腰间环佩更是名贵讲究。
只是此刻手持利刃,气势汹汹,犹如一头暴躁的雄狮,很是另类!
任谁都不会想到,曾经以熹平石经轰动天下,现在正编撰《汉史》的天下文人领袖,会是如今这副姿态!
“叔父,干坐良久,先喝杯茶吧!”
陆远手奉茶水,讪讪笑道:“小子昨日刚刚进京,一路马不停蹄追杀李儒,为少帝报仇,之后进宫面圣,刚刚得到闲暇!正想前去拜访叔父,却不想叔父亲自来了!”
他心中惴惴,这个准岳父,总是得亲自面对!
只是先上车后买票,还专挑一家人,确实有点过分。
而且他祖父还派人到陈留抢过蔡瑾,更不知给蔡邕传递过什么消息……
“小子,之前相见,你是称老夫为老贼吧!”
蔡邕老脸铁青,重重喘了口粗气,硬邦邦道:“上次你让陆家精锐抢了琰儿,但也救下了琰儿一次,老夫原本心中感激,但你祖父这个老东西,实在不是东西!”
他心中怒火滔天,陆康那个王八蛋,竟然说琰儿已经有孕在身,还跟他论起了辈分!
虽然这个陆扒皮救了琰儿,但这毕竟是庐江第一混蛋,怎么能配得上琰儿!
可陆康竟敢写信逼他就范,甚至言语讥讽,简直欺人太甚!
“叔父,之前是小子不懂事,还望叔父见谅!”
陆远恭恭敬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子上次经叔父教诲,已经幡然醒悟,这才引兵北上,为自己建功立业,为朝廷恢复皇纲!”
他依旧不知道祖父到底说了什么,让这老头如此动怒!
但他却了解蔡邕这老头,文人秉性,嘴硬心软。
虽然是被董卓强召进京,但董卓让他主持《汉史》编撰,这老头也就承了这份知遇之恩。
自己之前虽然抢了蔡琰,但最终却和祖父一起,被天下文人口诛笔伐,弄得他们祖孙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现在真诚道歉,应该能让这老头再软一软!
“你幡然醒悟?无耻之尤!”
蔡邕老脸抖了抖,勃然大怒:“你这行之的表字是怎么来的,还用老夫多提吗!一进京就弄死了王允,之后带刀进宫,张扬跋扈,这是老夫所教吗!”
他说话间短刀比比划划,如同心头怒火,怒不可遏!
对于王允这种声名狼藉,苟且偷生之辈,他倒并不在意。
只是之前想着,这小混蛋未必和那老混蛋说的一样,会对琰儿无礼。
但见到这小混蛋进京姿态,简直胆大包天,直接让他心里凉了半截!
“叔父,你向来言谈风雅,何至于此!”
陆远语重心长:“叔父有所不知,小子进京作为,皆是天子授意,其中隐秘无法详谈!只是小子北上后大战连连,与庐江消息断绝已久,确实不知祖父做了何事,惹怒了叔父!”
他只着急祖父消息,也好见招拆招。
至于其它的根本懒得解释,直接推给天子好了!
“老夫只问你,琰儿如今可好!”
蔡邕老脸阴沉至极,语气格外急促:“老夫不信你祖父的话,听说你现在大有出息,以信立身,因此来听听你的实话!”
天子秘事,他不便询问。
只是事关他女儿,他哪顾得上什么儒雅风流!
现在只能抱着一丝侥幸,希望这小混蛋没有乱来。
“叔父放心,琰儿在皖城一切都好!”
陆远坦然自若:“琰儿如今主持月旦评,一展胸中才华,天下人有口皆碑,无愧女公子之名!如今只等叔父到皖城团聚,成全小子与琰儿的婚事!”
他言辞恳切,很是郑重,说话间已经端起茶水,一副奉茶认岳父的姿态。
既然这老头没提瑾儿,他也不愿多事,刚好糊弄过去。
毕竟自己事情颇多,没法跟这准岳父一直纠缠!
“你和琰儿,你们俩……”
蔡邕顿了顿,握刀的手哆哆嗦嗦,结结巴巴道:“你们到底有没有,有没有胡作非为,坏了礼法,坏了规矩!”
他对茶水视而不见,只是老眼炯炯有神,狠狠盯着陆远,不肯放过一丝细腻表情。
干枯的手掌微颤,似乎只要陆远一个应答不妥,就要一刀捅过去!
“叔父何出此言,小子岂敢?”
陆远长叹一声:“琰儿风华绝代,似皎皎明月,小子的确心中爱慕!但小子也是知规矩,懂礼法的,没给您奉茶,没得您点头,岂敢胡作非为!”
他心中稍安,原来这老头还不知道实情,那么肯定也不知道蔡瑾的事!
现在时机不对,只能等回了皖城彻底安全后,再慢慢和这老头解释!
“你懂规矩就好!”
蔡邕闷哼一声,语气颤颤:“老夫一生坎坷,心中只有《史记》,琰儿,瑾儿放不下,现在天下大乱,老夫寻到瑾儿之前,无心考虑其它!”
他并未去看陆远的茶水,意思显而易见!
“叔父放心,瑾儿……蔡瑾无事!”
陆远言之凿凿:“小子已经寻到蔡瑾,现在应该到皖城了,只差叔父去皖城一家团聚,再加上皖城新的纸张刊印,叔父的《史记》必可传遍天下!”
他说话间取出报纸,心头稍稍得意。
熹平石经虽然轰动一时,但纸质书籍,却是利在千秋的大事。
以这老头儿的慧眼,无需他多说,自然能够想通!
现在这老头三个心愿都已满足,想来无需再在此耽搁了!
“瑾儿,瑾儿也在皖城?”
蔡邕疑惑一下,随手拿起报纸。
月旦评这种东西,要不是有自己女儿笔迹,以他的地位,根本不屑一顾!
在他心中,许劭点评天下士子,却不敢说一句朝廷弊端,就是个哗众取宠的名利之徒。
自己当年就敢对灵帝谏言,现在编撰《汉史》,更是效仿太史公中正,岂可相提并论!
只是他随意一戳纸质,不禁稍稍迟疑,神色很快振奋起来。
与陆远想象的一样,他同样想到了,纸质书籍传播的意义!
当年要是有此纸张普及,他何需以石碑立书!
现在有此纸张,那他的《汉史》必然可以风靡天下!
“此纸比左伯纸更为纤薄柔韧,却可普及,堪称功德无量!”
蔡邕神色稍缓:“你用此纸为天下人着书,堪称胸襟伟岸!此番你又救下琰儿,寻到瑾儿,对老夫更是大恩,老夫看在你的面上,就不再与你祖父……咦,瑾儿的字……”
他话说到一半,老眼陡然一瞪,胡须乱翘,指着报纸怒不可遏道:“你,你给老夫说清楚,这是什么意思?”
报纸上有着一行蝇蝇小字,“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正是蔡瑾笔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