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武.贞观精神正统继承人.则天(1 / 2)
【在自古以来被命名为男性赛道的皇位争夺赛中夺冠, 武皇的阻碍无疑巨大。
即使大唐是北周走来的,经历百年的动荡,吸纳了少数民族豪放不羁的血脉, 拥有了开放的社会风气
但这并不构成武皇登基的必要条件。
这仅仅是武皇登基的必要但不是充分条件。
一切都得靠她自己努力。】
仙幕这句话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此人登基, 万人瞩目。
长孙皇后嘴唇紧抿, 心情沉重, 道:“需要打败朝廷中肉眼可见的对手, 更需要突破内心的认知, 打败肉眼看不见的规则。”
她需要藐视旧秩序, 建立新秩序。
她甚至不仅仅代表着她自己, 她会被认为是千年来,千万女性的代表。
就如同她这个皇后一样, 皇后之尊,天下之母, 唯有谨言慎行, 才能让天下女子不被轻视。
这代表或许不是她们自己想代的, 但世间之人绝对会赋予她们这份代表。
李世民紧握长孙氏的手。
总觉得媳妇儿现在心情有点沉重。
牵手手。
【而万众瞩目之下。
武曌这个皇帝能够受到后世许多人的推崇, 可见她当得是合格的,甚至在很多人心中,某程度来说她还是优秀的。
就是那种即使有些人觉得《教材纯属胡说八道》《武周乃乱政》, 也不得不承认,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 下启开元盛世的历史地位。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1」
日月凌空,普照大地。
武皇之威,普照显庆五年660年到神龙元年705年的华夏大地,激励此后千年无数女性崛起。】
“掌权四十五年?”
李世民牵着长孙皇后的手惊叹, 道:“吾掌权都未三十年,此人就已掌权四十年了。”
一时间,他不知该说小儿子废物还是说这周皇厉害。
李世民眼中出现感兴趣的色彩。
一个能打破千年顽固认知的人,一个未知的新帝。
这人的意志力得多坚强啊。
其他人的兴致不逊于李世民。
他们很好奇这女子能走多远。
这其中,在场的皇后、公主和不在场的宫妃、世家女、农家女们更是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
“光听名头就能激励吾等,无法想象此人为帝若优异,得多激人。”
她们眼中异彩连连。
期待值拉满。
四十多年的掌权生涯,这人做到了皇帝应该承担的一切了吗?
【掌权四十五年,实际上武皇登基为帝才十五年。
那为何说她掌权四十五年呢?因为唐高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登基后,独自统治的时间只有十一年。
之后,显庆五年660年,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
整个大唐进入了660年-683年为期二十三年的二圣临朝时期。
683年-690年的七年预备称帝时期,690年-705年十五年的武周时期「1」。】
【那个在贞观十一年初入皇宫就锋芒毕露,说出狮子骢肥壮任性无人能驯,当逐步以铁鞭击之,铁棍敲首,匕首割喉驯服的十四岁姑娘,在这个掌权时期表现得心狠手辣,但能治国「1」。】
关注到解决李家遗传病风疾刻不容缓还不到两秒,在场的诸人就不可避免的被仙幕展示出来的女娃子吸引到了。
“此事虽小,但能见之志。”
“以小见大,此女今后行事心狠手辣但能决事。”
长孙无忌总结:“此人行事风格真不像李家人。”
是的,在场诸人一下子就能看明白。
李家皇帝行事,太上皇李渊和太宗李世民,包括第三任皇帝李治,性情中其实都带着非常明显的‘仁’。
虽不知真‘仁’假‘仁’,但表现出来的总归是仁善之帝。
但这人的表现……
魏征:“倒是与秦皇汉武一样心狠。”
这人执政的行事作风不知是不是也会延续这种风格。
如果真是这种执政风格的话,在场的官员们不由得打了一个激灵,脊背发凉。
秦皇的军国统治,汉武的告缗酷吏,都不是好想与的。
【想赢皇帝争夺战,先赢皇后争夺战,那年被认为不可能立为皇后的小妈武则天登基后位,成为唐高宗李治的心尖尖。
被誉为成功男人身后,更优秀的女人,光环满天飞的女人,武则天从不输人。
皇帝生病,皇后顶上。
显庆五年(660年)武则天开始接触朝政。
武皇这个有魄力的皇后,从未喊苦喊累。
并且,在上了两天班之后,她惊奇的发现,苍天呐,她这班啊,竟然能比李治上的还好!】
在场臣子:“???”
一个在后宫蹉跎了十几年的女子执政,能比皇帝培养多年的皇子好???
我们不信!
臣子们不信,但还处在荆州府的小武则天对此则深信不疑。
她眼中神采飞扬,脑中已经幻想出自己未来若能执掌天下为民请命的激动场景了。
“虽不知这女子是武家的哪一任女子,但观仙幕之语,此人为皇也做得了明君。”
小武则天并非体会不出仙幕所讲的武皇就是她。
她体会出来了,甚至觉得此女子就是她,毕竟在场的婢女只能看到此女子名为周皇,只有她能看到这女子真名为武则天。
但仙幕没有肯定地说她就是武则天,她怎能随意认领。
即使如此,也掩盖不住她内心大大的期待。
她期待自己也能如武皇一般创下基业。
如果……
如果这人的文治武功也厉害的话,她甚至想同这人比肩,甚至超过她。
【班上的好,升职快,很快的,上元元年(674年)武皇就与李治并称天皇天后。
直接在文治武功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政治上为皇帝进谏文治十二事;掌权后由上至下推进农业生产,在农业为本的古代国策上玩出自己的花样,以农业生产是否发展作为地方官吏重要考核标准,升奖田畴垦辟之人,罚为政苛滥之人,光修缮或新建的水利就有一百五十多处,甚至还延揽农学家,集百家经验,编撰《兆人本业记》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1」
经济上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
军事上平定营州等内乱,还有吐蕃、突厥等也先后臣服,归降武周。收龟兹、疏勒、于阗、碎叶等安西四镇,安西直到唐玄宗时再无反复。「1」】
“…… 尚可。”
李世民矜持道。
他的那个坑爹三儿子应该也可以做到。
其他臣子看李世民这么反应了,立刻附和道:“确实确实,只是合格水平而已!”
虽然他们别扭得想承认,此女子确实做到了一个皇帝应该做的一切。
不过……
“确实是尚可,无甚惊艳之处。”
“对呀,平平无奇,不足为奇,华夏历史将近五百位皇帝,一半都能做到这些事情,所以周皇确实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称不上优秀。”
在场的臣子们惋惜,有种期待值被拉到天上,但却不上不下之感。
“不对。”萧瑀觉得不对,“也不是半数的皇帝都能够做到。”
他道:“备受称赞的文景二帝,中兴宣帝所做的也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并非尚可。”
萧瑀觉得自己的同僚们真爱自欺欺人,直接掀开同僚们的鹌鹑布。
“实际上这些要是全部都能做到,‘明君’这个称赞,也是当得起的。”
房玄龄申请加入掀鹌鹑布行列。
房玄龄:“许多君主可做不到让吐蕃、突厥臣服归降,所以这周皇,确实可撑得上治国之才名头。”
就是他很不爽,吐蕃、突厥到周朝竟然再次叛变壮大,安西甚至一度流入外邦之手。
一群叛逆仔。
不过他也能理解,吐蕃在高宗时反叛,突厥趁李唐改朝换代之时独立,再正常不过了。
被这么一说,臣子们心中更不是滋味了,明君吗?好像也可以,就是要承认这人是明君会有些勉强啊。
裴寂是真觉得这女皇也就这样子:“如果此女皇只有这点本事,顶多就是普通明君吧。”
【当然,武皇最令人交口称赞的不是上面这些,毕竟上面这些很多皇帝都能够做到。
武皇真正被人称赞,并且令人敬佩的是:
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
她与太宗一样敬重直言敢谏的臣民,如魏征那种人在的治下定能活得如鱼得水。
广开言路,随时接纳天下表疏。
面对臣子的进谏,武皇能采则采,不能采也无虞。
即使谏官们有时情绪激动,偶有言语冒犯,有容人之量的武皇也是加以宽容,免予追究。
不似李治这个皇帝在位期间无人敢谏,在武周一朝,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使下情得以上达。「1」】
仙幕展示出在武皇时期的一件事情,一个叫骆宾王的人写了一则《讨武曌檄》。
众人凝眼看去,第一眼就皱紧眉头了,因为上面的话皆非好话。
其中所讲的伪临朝,秽乱春宫的话他们自己代入一下就想生气了。
更别说什么人神同嫉,天地不容的鬼话。
然后他们就见仙幕展示出来的武则天见了却毫无怒气,果然如仙幕一开始所言那般加以宽容,只夸这人所写之言有如贯珠,事昭理辨,甚至当着众人的面惋惜这人有如此大才,却流落不遇。
在场的臣子:“…… ”
???这熟悉的画风是怎么回事???
刚刚还觉得无甚惊艳的裴寂等老人一时间呆楞,这周皇若是能够做到与贞观一致,那还能说平平无奇吗?
众人的视线默默地看向李世民。
萧瑀幽幽:“陛下,这难道就是您流落在外的正统继承人。”
这行为熟悉到他们觉得这人就是另一个太宗,一比一复刻他们陛下的纳谏之策。
李世民:“…… ”
好巧啊,诸位爱卿,吾也有这种感觉。
进谏可改革弊政、促进政治清明,明君手下定然多谏言,但他的亲儿子一朝在抱怨‘无人进谏’,亲儿媳一朝直言敢谏蔚然成风。
这是怎么回事?
【“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1」
再接下来的执政生涯,她学起了圣君优秀模板李世民用实践证明正确的治吏之策。
执法必严,严格考核州县官吏。
违法必究,不论官位高低,贪官王枉法者一律严惩不贷。】
听着这些话的臣子一阵头晕目眩,只觉得更加熟悉了。
这是透彻灵魂的熟悉感啊!
众臣子:“不止纳谏风格像陛下,就连治吏之策也像陛下!”
李世民嘴角上扬,只觉得对这个之周皇又多满意了一分。
他们这些先辈不怕后代学,就怕后代不学!这人善于学习并能实践出来,实在优秀!
李世民在开心的同时有些可惜,可惜这人不是他李家的种啊,要不然冲这份学习能力,这继承人,他满意!
【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武皇陛下在治吏方面可不是一比一复制粘贴贞观一朝的治吏之策,她有自己独特的发明,还不止一项。
纳谏方式有创新。
制最早的铜匦,这个集未来检举箱、报冤盒、意见盒为一体的东西,武皇陛下早早的就做出来了。
这个铜匦,谋求仕途者可投之、言朝政得失者可投之、有冤抑者可投之、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可投之。「1」
广纳贤才的进贤机制有所创新
旧的臣子不满她武皇又如何,她自己寻找人才。
创殿试、武举、自举、试官、糊名等制选才,许内外九品以上官员和百姓向朝廷自荐才能,重贤爱能「1」。】
【“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1」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有勇有谋,多智略,精于内政。
当政四十余年的时代,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可以说是盛唐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吾错了。”要不是将军的尊严在,尉迟敬德可以当场表演一个滑跪。
李世民:“…… 朕也觉得错了。”
方才是谁说此人与他李唐的君王不像的???是谁!!!
这人于内政上的所作所为 ,明显才是他李世民的正统继承人!
短短的几句话,他看到了一个于踩在贞观肩膀上的明日之星袅袅升起。
广纳贤能,整顿吏治,赏罚严明,赏其当赏,罚所当罚,广开言路,明察善断,有容人之量,有知人之明。
和高宗一朝的后期对比有点惨烈,这是什么儿媳!这是天上掉下来的亲闺女!
李世民惆怅,悲伤:怎么就不是李家人呢。
魏征怕气不死李世民,惊叹道:“周帝的许多政策,吾朝也有可借鉴之处!”
李世民:“…… ”呜呜呜,是的。
造铜匦,殿试、武举、自举、试官、糊名等制,哪样不是他们可以学习的?
魏征:“糊名防止营私舞弊还科举以公正。殿试帝王亲躬策士,天下学子真以天子为座师。周皇此举可谓是完善了科举之法。”
让寒门子弟有更多机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魏征好似看到许多寒门学习在科举中冒头。
长孙无忌思索了良久,赞同道:“臣思索良久,其中的‘试官’之法,也适用于吾朝!”
“召集全国搜罗人才,进可被动选举,退可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自举。辅之殿试糊名,皇帝亲自制举、策问。”长孙无忌越想越觉得此女大才。
成绩优异者,破格录用,任以要职试官,试官,多好的一个东西啊。
“虽然存在范围过广,人数过多,不免有滥竽充数之辈浑水摸鱼之险,但瑕不掩瑜,大体是绝佳之策,能寻找出许多才识之士与治国能臣。”
甚至其所创的武举制也可借鉴。
仙幕上就列举出周皇在其中所找到的治国能臣,像什么狄仁杰、裴行俭,他们虽然并不知道这些人做了什么,但也知道这人名能够出现在史料中,定然也不是什么无名小卒,定然也是治国能臣。
李世民肯定道:“此人确实可说是治国大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善用人之术。”
李世民看得更远,这些事情不仅仅是仙幕表面说的那般。
门阀无需这些进贤途径,所以周皇不惜爵位,以笼络四方豪杰自为助。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起来的人才背后,所扶植起来的多是寒门和庶族地主官僚,是能够与门阀打对台的势力,是被她这个伯乐提拔起来的千里马,忠于她的千里马。
这人在打击门阀。
这不是李世民瞎想,而是他在仙幕介绍这些史料的时候在这其中还看到了一些周朝的骚操作,
修订《氏族志》,诏‘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
虽然史料中记载的这点他也在进行,但终归是还没有完全做到。
不过并不妨碍李世民觉得这法子很好。
他都已经可以想象到一堆庶族官僚升士族,未来的门阀士族冠冕皂隶,混为一谈。
到那时,旧门阀士族与新士族为利益相斗,互相制衡,朝廷渔翁得利。
“果然是个聪明的孩子。”李世民暗想。
李世民想到这更痛苦了,想直接给自家嫡三子换脑子了。
不过他也知道这不可能,最可能的就是找到此女子,加以重用。
其实仙幕所介绍的周皇并不只是所说的这些,还有更多的是直接放史料。
比如这中间就夹杂着周皇精史籍诗文,广涉文史,说到她本身也是颇有诗才,精于书法的才女。
无奈他们现在只想看关于对方在文治武功上的功绩,对这些文化上的东西一点兴趣都没。
不过……
“此人广修百家典籍,倒是值得借鉴。”李世民道。
李世民也是个喜爱修书的修书狂,但他喜爱的是修史。
但自从仙幕说道他们家有遗传病后他突然对修诸子百家史有了非常大的兴趣。
他看到这周皇修的所谓华夏第一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突然觉得修诸子百家文学突然也不赖,还有那个华夏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文馆词林》,不正适合幼儿学习?
“到时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教化百姓,不可不谓是一举多得。”
【当然,武皇陛下的登基史也并非一帆风顺。】
【因王皇后于萧淑妃内斗而‘有幸’拉入王皇后阵营入宫的‘小妈’,身份几乎难以见光。
怀有身孕还要与另外三人相斗。
拼搏到二品昭仪之位,独木的她要作为三方阵营后宫妃嫔以及她们背后的势力互相争宠,谗毁。
一朝不慎,是比回感业寺当白发尼姑更可怕的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与天斗,与地争,与人相残。
在王皇后和萧淑妃斗得难舍难分之时
传言中武则天舍弃长女安定思公主之命换取王皇后被弃。
积蓄外朝政治力量,拉拢利益同盟李治陛下。
废王立武,改立皇后。
一击毙命。
直接就让王皇后,萧淑妃身后的关陇集团,以及围观但话多的长孙无忌、褚遂良这等的元老大臣傻眼狗带。】
仙幕展示出一个小视频。
视频中标注王、萧等关陇集团的小人气急败坏,头顶大字:王皇后的后台可是我们,你胆敢改立皇后?我也不干了!
另一个头顶长孙无忌等元老大臣名头的小人更是气到满脸通红,头上的大字一颤一颤的:小李过分了,太宗时期的小小五品才人竟敢拉上后位,王皇后必须留下,她在吾在,她走吾走!
视频最后,大写的《一言为定,双喜临门》作为结束语。
元老大臣和关陇集团集体下线。
众人的视线唰的一下子看向长孙无忌和褚遂良。
长孙无忌蒙了,只觉得今日起猛了眼瞎了。
他死了。
仙幕上清晰的显示:显庆四年659年,长孙无忌被诬谋反,唐高宗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下诏抄没长孙家家产,近支亲属流放为奴,削去长孙家中人的官职和封邑,流放黔州,其后长孙无忌直接就被奸佞小人逼到自缢而死,享年六十三。「1」
主要的不是他死了,他还是因为谋反而死!!!被逼自缢而死,而妻儿老小……
皆为奴婢。
其他人也处在惊讶当中。
房玄龄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但……长孙无忌的下场实在可怕!他道:“无忌,你…… 你未来竟然和这个女皇有如此多的渊源。”被诬谋反。
‘诬’之一字,很玄妙。
这人和周皇的缘分是虐缘,和唐高宗的缘确是狡兔死走狗烹之缘。
臣子们不怨周皇陛下,因为长孙无忌并不是周皇的人,甚至还是周皇的政敌。
他们只是不解为何成年的李治为何会纵容周皇用此种荒唐的理由陷害长孙家。
长孙家可是他的外家,是铁板钉钉的李治党。
一时之间,在场的臣子无论大小,都有种飞鸟尽良弓藏之悲凉感。
曾经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最终落得满身谋反的脏污,被逼自缢而死。
长孙无忌双眼通红。
他前面其实就算了下自己的生死年月,周皇为后时,自己应该正活着。
原先就好奇过自己应该不会允许此等女子为后,毕竟王皇后与他长孙家虽然没有什么利益关系,但自己的观念定然无法忍受这种出生极差的皇后。
没想到结局在这里等着,他果然去世了。
因为诸多同僚都是病逝,他原以为自己也差不多,未曾想竟然死在一女子手中。
还死得如此凄惨,更连累到了家中老小。
长孙无忌面色复杂的看向长孙皇后怀中面色一片惨白的小李治,半响说不出话来。
他默默地对着李世民跪下,无声委屈。
能说什么,他不能说新皇做的不好,毕竟新皇想要掌权,打击他长孙无忌,敲打门阀世家,顺手打击下他长孙家确实是一个非常明智加顺手的活儿。
但……
这可是他长孙家千口人的性命啊!
此次下跪李世民可不敢受,连忙起身准备宽慰几句。
大舅子可是自己留给小儿子的铁杆班底,怎么就给大舅子废掉了!!就为了个女子值得吗!
仙幕仿佛感受到了此时殿中的沉闷和尴尬,默默放起来一个小视频,视频中讲的就是这件事情的全过程,以及相对应的史料。
看到史料,在场本还在为兔死狗烹而悲伤的臣子们差点把自己梗死。
他们无语地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大人,你这是自己求死吧?”
“嫌弃自己活得太过滋润你就直说,新皇登基都二十多岁的人了,你怎么什么都管?”
本心疼兄长的长孙皇后也气笑了。
兄长不愧是兄长,前头占满了便宜才有后面的灾难临头。
被一群人怼的长孙无忌:“…… ”
只见上面的史料中完完全全展示出了李治登基之后长孙无忌的所作所为。
李世民驾崩以后李治顺利即位是真,但没掌权也是真,若问为何没掌权,自是因为亲舅舅长孙无忌霸权,在朝中只手遮天。
太宗陛下去世之后长孙无忌可飘了。
不满长孙无忌的朝臣被解决一波,不满的长孙无忌的皇亲国戚再解决一波。
二十一岁登基的李治就像幼主一样权不出皇宫,二十岁的人,活得像是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幼主一样没有自主权,甚至就连太子人选也选不了。
长孙无忌浑身一震,耳边再次回荡起当年妹妹劝诫自己放权的话。
他直接不假跪了,“啪”地一声来个五体投地跪。
“陛下!臣愧对陛下!”
长孙无忌哀嚎,泪流满面。
什么狡兔死走狗烹,未来的自己明显是找死嘛!竟然敢把三省六部中不满自己的人全部清洗了,如果不是准备自己登基,那等新皇能挣脱牢笼了,那一定会死啊!
起身到一半的李世民:…… 呵。
原地半蹲,直接落座。
李世民原先还不懂为何李治要杀长孙无忌,毕竟长孙无忌应该是从头到尾的李治党才是,但是现在看明白了。
作为一个平等爱子的父亲,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帝王,李世民知道他有责任也有义务帮新皇度过权力交接最动荡的前六年。
所以这些臣子,是他留给李治的。
但他也没想到在他贞观朝沉稳的大舅子在他死后那么疯狂啊!
废王皇后是彻底扫清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贵族势力和霸权元老的开胃菜吧?
李世民欲言又止:“辅机…… ”
随即无言,拍了拍老兄弟的肩膀,此刻无声胜有声。
长孙无忌羞愧难言,怎能忘记贞观元年,自己以盈满为诫,以闲职高薪退避宰执之位时的谨慎呢!
【危机不仅仅来自外朝,枕边人也不是好相与的。
比如身边的政治盟友偶尔心血来潮想要想露两手废掉武则天,试图进行一番“我说话还好使吗”的实验。】
【不过还好在写废后诏书的过程中,武则天培养的眼线发挥作用。
不用废太多力气,紧急赶来的武则天一通苦情戏表演就解决了问题,李治感动又恐后怨恚,一句:“上官仪教我!”
“废后”的事情作罢,危机解除。】
【于是这场李治脑中出手意欲废武则天为庶人,上官仪兴致冲冲附和“皇后专横,海内失望,应废黜以顺人心。”的闹剧,以上官仪背锅,被以勾结废太子李忠,图谋叛逆的罪名坑掉了全家作为结尾。形成了一个经典的卖队友闭环。「1」】
正好就在殿中的上官仪面色铁青。
他累迁至秘书郎,专门起草诏谕,没想到起草还起成了谋逆大罪,这罪还让他全家处斩!
一个只有他受伤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