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6 章(1 / 2)
第一百二十六章
这就是时间差了。
元春对宝玉这个弟弟在进宫前那是亲自照顾,教其读书认字。进宫后也是时刻挂心,不曾疏远,每次见到王夫人都要提一回认真教养的话。然在宝玉得了读心术后,元春对宝玉的态度就发生了转变。
元春这几年在宫里也遇到过不少事,大大小小的事都因为‘鬼话’示警而避了过去。所以在读心术传出来前,元春一直没往读心术上想过,现在宝玉给了她一个思路,也让她开始思考这几年让她又爱又怕的鬼也许并不在她身边……
对宝玉不能入仕的遗憾,对宝玉能听到旁人心声的忌惮,对宝玉也有读心术的嫉妒和异样心思,竟让元春连宝玉的生辰都给忘了。
也是用过晚膳,宫门都下钥了,元春才想起来今天是四月二十六。不过那会儿L已经晚了,元春想起来了也无济于事。嗔怪的瞪了一眼抱琴,说自己忘了你怎么也忘了。
抱琴还真没忘,但她自小侍候元春对其极为了解,往年这一日她都会提一提宝玉如何如何,哪怕不能见到人也会说上几嘴。可今天一直到晌午前元春都没提一句宝玉,过了晌午抱琴也就更不敢提了。
总不能跟着自已的主子对着干吧。
抱琴这会儿L见元春这么说,连忙拍着自己的脑袋请罪,又说脑子里都是端午宫宴和节礼的事,竟将这么重要的事给忘了。
端午宫宴,元春也要参加。这样的场合元春要按品阶大妆,但也要注意首饰妆容等等小细节上的搭配。除此之外,还要给各处准备端午节礼。
送太上皇,皇太后的,送明旭和姜皇后的,送回娘家的等等,等等。
这些事情说重要也重要,说繁琐也繁琐,抱琴拿这种事请罪,多少也有些表功的意思在里面。
因说到端午节礼了,元春想了想便让抱琴明日将给荣国府的端午节礼赏下去。
好巧不巧的,元春说的明日正好是滴翠亭和贾兰落水事件的第二天。
也就是说前一日在元春想起今天是什么日子的时候,贾母正对着王夫人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说着打发薛家母女离开荣国的话呢。
元春派来放赏的小太监就是这么凑巧的在这种尴尬时刻进了荣国府,然后一无所知的将端午节礼的礼单念了一回。
宁望雪,黛玉和贾母仍是都头一份的。次一等的就是贾政王夫人和薛姨妈。而王熙凤,李纨和宁国府尤氏秦可卿四人的则再次一等。最后就是宝玉与贾兰一样,三春和宝钗相同。
这次的端午节礼,宁国府只有尤氏婆媳得了赏赐,而荣国府大房这边却只有王熙凤一个。世人不相信元春会忘记大房,也不相信没人会提醒元春,所以见元春对大房如此另眼相待,都在猜测元春是什么意思。
元春为什么这么做?
别说,还真就有故意的成份在里面。
王夫人经常进宫,时常会跟元春说一回家里的事。王夫人的角度多清奇呀,
弄得原本就对贾赦和邢夫人瞧不上的元春对这二人又多了几分厌恶和‘鸠占鹊巢’的嫉妒。
好吧,在元春心中大房是不配继承荣国府的。
而且元春和王夫人心中都隐隐有些小想法,王夫人想让人知道元春是她二房的姑娘,二房才是那个最应该被人羡慕的存在。而元春也想用类似衣锦还乡的方式给二房体面,压大房一头。
再一个,都是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凭什么就应该是大房的?如今宝玉不能入仕了,贾琏身上还有个五品的同知呢。为长久计大房的爵位也应该留在二房,不是吗?
元春的思绪很杂也很乱,但利已的思想却是坚定不动摇的。而每次进宫都要在元春耳边各种说说说的王夫人也在一定程一度上影响了元春的态度。
于是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元春的这一番心思就成功被抱琴等近亲侍候的人捕捉到了,再然后这份连薛家母女都有的,亲大伯和亲伯母却没有的端午节礼单就出炉了。
且不说贾赦和邢夫人听说了这份节礼是何等心情,只说贾母在听到节礼里还有薛姨妈和宝钗时脸色就拉了下来。
我昨天才让你老娘撵了薛家滚蛋,今天人还没出府呢你就搞这套,这是跟我唱反调,拿我的脸面当鞋垫子吗?
二房起势了,大房被压了一头,原本天平就朝二房偏斜了,如今元春又是这种态度……贾母觉得这都不光是在挑战她的权威,而是已经威胁到了她的养老生活。
贾母越想越气,当即就拿出了祭天法宝的‘气晕’过去了。
搞了一回怒极攻心不说,还大张其鼓的让人给贾赦和邢夫人各送了三两件东西。
原本气氛就各种诡异的荣国府,如今就更让人看不懂了。所有人都夹着尾巴做人,深怕扫到台风尾。
原本宁望雪还没想立时就离开荣国府,但这种事情一出来,旁人尴尬不尴尬宁望雪不知道,但她却挺尴尬的。
于是打着进宫的由子跟贾母告了一回恼,便让人收拾东西乘车回宁园了。
派人跟黛玉说了一声荣国府这边的情况,宁望雪就在宁园住下来了。黛玉和小公主都在公主府玩呢,得了消息多少有些好奇这两天发生的事,又手牵着手跑回了宁园。
宁园能住人的地方小,但这俩娃却半点不嫌挤,三人就在宁园的一处临水的亭子里说了一通话,就小公主这种缺根筋的性子都不由替元春的骚操作捉急了。
她老子的这个妃子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宁望雪摇头,谁还没点不切实际的小野望呢。
不过相较于元春,最让黛玉生气的还是宝钗。
往日里竟看错了她。
滴翠亭事件发生在四月二十六日,同日贾兰落水,晚间代儒夫妇过世。转天四月二十七,早起王夫人到薛家说了一回贾母的送客之意,同一时间贾敬带着贾环从城外回来并且唤上贾政谈过继之事。当天晌午前,也就是巳时过半,元春派出宫的小太监到了荣国府。
同是巳时,周嬷嬷乘
车出府一路前往公主府见黛玉。出府时,宫里的小太监刚进宁荣街。在宁望雪回宁园前,黛玉都不知道元春‘打脸’宁望雪。
巳时末,临近午时,王夫人在听说了元春赏的节礼里有薛姨妈和宝钗时,暗自揣度了一回元春的心意,当机立断的再度留下了宝钗和薛姨妈,用的理由还是太妃娘娘的意思不敢违的话。
王家回不得,直接回薛家又怕徒生意外,可以说薛姨妈本就不想离开荣国府,此时又是端午节礼又是娘娘心意的,面子里子都有了,薛姨妈便‘勉强’又留了下来。
等人都走了,薛姨妈还告诉宝钗,你现在离开荣国府那面子里子才都丢了呢。撑过最尴尬的时候再离开,你的那些事就是旧新闻。若是现在就走,那以后你每次出现在贾家人面前他们都会再次想起来你之前是因何离开的荣国府。
薛姨妈这话很有些水平,宝钗琢磨了一会儿L便又让人去拆已经打包好的行李了。
午时一刻,贾母抱恙,请了太医。在临近吃午饭的时刻荣庆堂的小饭桌又再度暂停营业了。
未时一刻前后,贾母从气晕中苏醒,命鸳鸯亲自往东大院走了一趟,将几件私房送与贾赦和邢夫人。
申时一刻,宁望雪让人收拾行李,以进宫为由离开荣国府回了宁园。
申时末,黛玉与小公主回了宁园。
宁望雪会离开荣国府,一是因为元春的节礼,二则是因为元春的态度。
薛家母女和元春还有些血缘关系,但她于元春来说,才是那个地地道道的外人。虽然知道她的这份赏赐是看在郡主爵位和林家的面子上才有的,但贾母那态度一摆出来,再联想元春的亲大伯和亲大伯母都没得到赏赐,她一个外人……就多多少少有些尴尬吧。
再一个,昨日才发生滴翠亭事件,元春就赏了端午节礼下来,虽然原著中也有这么一段,可问题是阖府都知道她被宝钗玩了一把栽赃陷害之时元春还这么放赏赐的给薛家撑腰,她宁望雪不要面子的吗?
她行事言语多有顾忌是不想让人用她的教养规矩说林家的不是,但她也不是没有脾气的贾迎春,这种窝囊气谁爱受谁受,她不受。
除此之外,李纨和贾兰的心情也不怎么好。
我/我儿L子差点就折在湖里了,这就是你一个做人亲姑姑的态度?
你是贾元春,不是薛元春,不要这么里外拐不分行不行?
李纨看着小脸还有些白,昨天晚上还做了恶梦的贾兰,心里当真是怨恨起了元春。
为了薛家那几两银子,你是连点太妃的体面都不要了。
是的,没有错。
既贾母误会了元春,宁望雪和李纨母子也误会她了。
宫里宫外的消息总是有延迟性的,这件事情又是昨天发生的,宝钗栽赃宁望雪是昨天中午才彻底传开,而贾兰落水的真相此时还没有彻底传扬开,也只是在小范围内扩散。
之所以没传扬开也是因为王熙凤顾及自己的名声以及担心事情传出去后
再让有心人发现贾瑞的死跟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总之,元春是真的不知道这些事,但元春不赏贾赦和邢夫人也是不争的事实。
于是随着赏赐送到府里的一百二十两银子以及到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的口谕都没人敢提起来。
不过亲闺女的事,王夫人却放在心上了。只是距离五月初一还有几天的时间,王夫人倒也没太着急,只让人提前订了戏班子,以备那三日传用。
原本王夫人是想要让王熙凤张落这事的,但又担心因为节礼的事王熙凤有什么小心思再不上心,便没交给她。
也不知道王夫人是怎么想的,打发了屋里的丫头又小声吩咐了周瑞家的几句,当天晚上荣国府里就传出来贾兰会被人推到湖里就是大老爷使唤人干的,宫里的娘娘都知道了。
若非如此,娘娘为什么只赏别人不赏他们?
整个事件里,宝玉一直在外围打转,贾琮都没进入赛事圈,贾琏则是又担心又不怎么担心的浑浑噩噩……
三春那里也都在装鹌鹑,迎春吓得不敢出自己的缀锦楼,探春因贾环过继,去瞧了一回生病的赵姨娘,娘俩个不知道说了什么,再度闹翻了不说。赵姨娘更是说出我只当从未没生养过的绝情话。从赵姨娘那里出来后,探春除了往贾母处侍疾就是往王夫人那里请安,仿佛当真与赵姨娘决裂了一般。
而赵姨娘则是躲在屋里装病,时不时的搞一回吃斋念佛那套,但侍候贾政时却更加用心的想办法给自己攒贴己了。
她儿L子过继出去了,以后都不用再担心正房太太的磨搓了,她多搞些银子也能弥补一回她儿L子没得到的那份。而且三丫头也大了,嫁妆虽然府里出,但傍身的贴己银子府里肯定不会给她准备的。
惜春见府里风向不对,让人关了暖香坞的门就带着人回宁国府了。
跟着尤氏和秦可卿吆五喝六的玩了一通麻将,凭着优秀的麻将技术和越挫越勇的精神输掉了自己一整年的月钱。
好在她亲嫂子和侄儿L媳妇都是富得流油的,虽然麻将桌上赢了惜春,事后也都拿了不少好东西给她。
对了,值得一提的是惜春听说她老子从城外道观回来了,还是为了给贾环过继的事回来的,得了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撸胳膊挽袖子的杀入贾敬在宁国府的院子。
她得问问她老子,还认不认识她这个老闺女了?
认识到是认识,只是也就那样了。
这个时代的男女大防和各种规矩风俗习惯都让当老子的对自已的女儿L鲜少看重,这一点贾家尤甚。
旁的不提,抛开林家这个异类,贾赦贾政天天在府里,可也没对自家亲生女儿L上过什么心不是吗?
相比之下,贾敬让人封了惜春生母的嫁妆私房给惜春做嫁妆,都比赦政二人强了些呢。
原著里,黛玉第一天到荣国府不光没见到贾赦,也没见到贾政,仿佛去这两处请安只是请了一个寂寞。但细看红楼时,就不难发现黛玉和宝钗对自
己的舅舅都有回避之举。
原著里黛玉葬花那段,就曾提到大老爷染病一事。当时宝玉和三春都去探病,唯黛玉未去。
黛玉不是不知礼数之人,亲大舅病了阖家的姐妹和兄弟都去看病,就是随大溜她也不可能不去。袭人来寻宝玉时,在知道姐妹们都去请安了,宝玉也一副理所当然的与黛玉告辞独自离开。
再后来王子腾过生日,宝钗也说她们不去,前一日就送了礼过去。王子腾夫人过生日时,宝钗等人都去了。偏亲舅舅的生辰没病没灾的却不去,这又是何道理呢?
抛开这些,只说惜春小姑娘忿忿不平的跑来找她老子时,还凶巴巴的瞪了一眼贾环,然后就又委屈又倔犟的看向她老子。
您要是一直谁都不上心,我还也不会怨怪您什么,可您却偏偏只对我不上心,哼,不给个说法我就拦在这里不走了。
贾敬也是头一回遇到这种事,看着被养得极好,从头到脚看不出一点被亏欠的惜春时,贾敬竟然还由衷的认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对的。
于是一个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一个觉得自己需要一个理由,父女俩鸡对鸭讲了一通,惜春就被她老子气跑了。
惜春的年纪只比贾环大一些,贾环出生时,惜春也才在记事和不记事间左右徘徊。但因为读心术泛滥成灾,林家提前进京城,宁望雪这个碎嘴子又是个面上装乖巧心里各种歪歪的,三春的日子虽然不及黛玉这种父母手心捧着的宝,却也比原著中好太多了。
后来亲哥哥贾珍出事后秦可卿当家,惜春的宁国府大姑娘身份也迅速被立了起来。尤氏和秦可卿都愿意给她体面,一来二去的,惜春的日子也成了三春里过得最好的。
当然了,这也跟心态和环境有关系。
惜春有宁国府当退路,不高兴了就可以回家。她心中底气足着呢。尤氏想着惜春只是个小姑娘,她自己都要看继子和儿L媳妇的脸色过日子自然也不会为难惜春。再一个,秦可卿待惜春也多少有些同病相怜的怜悯。她原本就是个再心细不过的人,自太子失事后秦可卿更是小心谨慎不敢行差就错。惜春不过一个小姑娘,亲老子还活着,往常还要住在荣国府,待惜春有丁点不好之处就会传遍两府,最后落人口舌不说,还容易给自己留下什么隐患。只当为自己,也会尽力做好。
荣国府的下人看宁国府的态度不敢怠慢惜春,宁国府的人又顾及自家主子和荣国府那边的态度也不敢轻忽惜春,在这种两边都‘狐假虎威’下,惜春的日子想不好也难。
但迎春就不一样了,她只是荣国府的姑娘。还是亲老子不管,嫡母不上心的。迎春因为宁望雪的心声换了个奶嬷嬷,但重视这个事不是短期的,而是件长长久久持之以恒的事。就荣国府这种情况,你要是没在第一时间立起来,那时间长了也就那样了。
迎春就没能在第一时间立起来,所以她处境虽比原著中好许多,但实际上她仍是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