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莒岛根据地(1 / 2)
莒岛,孙新离开后两个多月。有许贯忠坐镇统筹大局。提前大兴土木,修建兵舍,房屋等居民建筑。并扩大铁匠铺,制衣纺,酿酒坊等作坊的规模。火药研究所更是重中之重,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岛上以军事岗哨的名义暗中发展。
源源不断的吸纳各岛屿举家迁徙来的渔民。从莱州,潍州,密州,沧州等沿海州府招募愿投奔的人。时迁带领飞天营的斥候四处游走,引导苦难流民。孙新又在汴梁城大使招募,拉拢山寨全体来投。
特别是芒砀山,隆中山木兰山,喽啰及家眷近万人涌入。使得岛上人口暴增,险些都没地方安顿。好在时值夏天,找个大厅打地铺睡凉席便可了事。
岛上人口早已破了四万大关。
人口的增多,也代表劳动力的充足,各类建设速度递增。一排排兵舍,一栋栋民居先后拔地而起。相比两个多月前孙新来时见到,又有不小的变化。
首先是莒岛数千亩良田稻谷长势良好,过段时间便会丰收。经过这段时间开垦,保留牧场和预留地之后,又开辟五千亩田地,菜地,水田各占一半。规划分配,除草沃肥,只等着雨季过后播种。
其次是岛上的马场建立起来,北地好马数量破万。除了接受海贼的遗产,陆续通过小旋风柴进从辽国那边走私贩马,马场才有了这般规模,加上数以万计的牛羊驴等牲畜,也使得马场逐渐拥挤。
另外岛屿四周了望塔如期而建,并建设了兵营。岛上巨型粮仓的数量明显增加了,除了沧州粮食运来,独龙寨也有粮食送来,囤积过了一百五十万石。足够目前岛上数万军民几年之内不愁吃喝。
但在乱世之中,这些粮食远远不够。
所以孙新才会与江浙富商胡羙达成合作,转售古玩字画等物件,来收购粮食,药材等物资囤积储备。甚至还有些不地道,给沧州柴进柴大官人打白条,从他那里套粮食,马匹等物资,年底付款……
这个决定是孙新得知美髯公朱仝发配到沧州时候做出来的。那时候他已经在东京汴梁城,以书信通知许贯忠就这么做,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忽悠。
“柴进马上就要倒霉,这些大宗货物一时半会带不走。老子不取朝廷会拿走。所以放大胆,使劲搞。”这是孙新在信上的原话,振振有词,理直气壮。
不得不说,柴进还是非常豪爽大方够意思。在当初商定好的百万石粮食,数千匹好马的买卖钱货两清后。在知道孙新资金周转不开,就是没钱了。仍然答应一年一结,船队往返蓬莱,沧州不停歇。
海量的粮食和大群马匹牛羊送入岛上。
莒岛港口,尽管兴建没几个月只竣工一半,尽管远不如登州港热闹,但规模丝毫不逊色,而且此地货船往来不断,在附近海湾捕鱼的渔船星罗棋布。
码头上人流涌动。沧州商队或是莒岛自己的商队装卸货物,渔民摆摊卖鱼,摊贩卖各类小吃等。吆喝阵阵,附近还有酒楼茶馆,熙熙攘攘,热闹嘈杂。
咋一看,还以为是来到了集镇上。
没错,孙新占据岛屿可不是当山大王。而是积蓄力量。岛上根据地稳定下来后,要从大锅饭开始私有化,生活在岛上,跟大宋朝生活没有什么两样。
只是人们迁徙来过来没有稳定,不能一蹴而就。当各自在岛上有人谋生的手段,每月有稳定的收入。然后一点点的放开,官方逐渐终止三包铁饭碗。
而港口和周边的街道便是最先尝试的区域。推行岛上自己的法律,根据百姓的意见和实际情况制定物价,慢慢地转变,进而逐渐影响到岛上居民。官方也会酌情收税,来维系岛上的运转变得更繁荣。
形成自给自足的体系,这才是孙新真正的目的。又可以说是把掌控的沿海岛屿当成是治理地方的训练。把一座座岛屿管理好了何愁不能治理地方?
当太阳偏西时,捕鱼的渔船和巡逻队陆续归来。这使得港口大大小小的船只密布,码头越发热闹。有人买几条鱼回家煲汤,有人在茶馆里闲聊。也有人在海里收获不错,到官方酒楼贩卖获取报酬……
百姓脸上笑容洋溢,尽显一派繁荣景象!
可随着大队全副武装的军汉涌来,码头的氛围变了。
“各位乡亲请让开,不要堵路。”
“那边商队不要停,货物赶紧运走。”
“快快,大家把船移开,货船即将抵达。”
“大爷,那边棚子凉快些,去那边卖鱼吧?”
三五成群的军汉游走在人群,或厉声呼喝,或好言相劝。迅速驱散人群,清空道路,并维持治安。令这里的嘈杂消退不少,反倒引起百姓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