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姚校长的救命稻草(2 / 2)
有的是家里说好了亲事,要退学回家嫁人的。
像韩季松和姜甜这样,都辍学好几年,还要回来继续上学的,校长还真是头一回见。
以至于俩人来学校报名的时候,校长姚爱民还亲自“接见”了这两个转学生。
别的转学生可没有这个待遇。
当然了,主要还是因为姜甜和韩季松都不是普通学生。
姜甜就不用说了,姚爱民去年还跟这丫头打过交道。只不过,当时姜甜是以“向军职校”招生办主任的身份,到他们草甸中学来招生的。
这年头,中考落榜,上不了高中和中专的农村考生,实在是太多了。
草甸中学每年将近两百个考生,能顺利考上高中和中专的,只有五十多人,就这四分之一的录取率,已经是附近乡镇中学里非常厉害的了,不知道花了姚爱民多少心思。
可每年还是有四分之三的落榜生,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他们继续复读,只能回家种地,或者去学手艺、打工、嫁人生子……
姚爱民也很痛心。
他知道这里面有很多孩子,因为发育得晚,学习方面开窍也比其他学生迟一些。可就是因为迟了一步,这些懵懂的孩子,并不知道,他们错过了改变命运最关键、也是最快的一次机会。
中考落榜之后,只能拿着一张初中毕业证,去社会上混饭吃。
但姚爱民也没有办法,学生们自己家里没条件继续供他们复读,姚爱民自己的工资还经常发不出来呢,哪有那么多钱去资助那些落榜的孩子们?
姜甜的出现,简直就是给姚校长送来了一根救命稻草!
考不上高中,能去正规的职业技术学校学一门手艺,那也总比回村种地好得多。
而且,最重要的是,“向军职校”虽然不大,但收费也不高啊,一学期五十块钱的学费,哪怕是农村,咬咬牙,卖几袋粮食也就凑齐了。
再不济,说句不好听的,爸妈都不管,孩子自己暑假去找个饭店刷盘子,两个月也能挣到学费钱了。
更何况,当时来学校招生的时候,姜甜还特别说明了,如果家庭实在困难,还可以申请助学金,或者向学校申请助学借款。
这个年代好像还没有助学贷款这一说,但姜甜这个土豪她不差钱啊,反正她招收培养这些学生,主要也是为了给自己家的产业储备人才,先借钱给这些学生们上学,等到他们毕业了,急着还钱,就只能到她家名下的产业去应聘了。
到时候,他们每个月工资都是姜甜签字发下来的,还怕这些人不还钱?
再说了,在她手底下干活,还是她亲自培养出来的“储备干部”,要是赚的钱,连助学借款都还不起,那姜甜也不用在336省道这一片混了。
因为招生条件特别诱人,姚爱民不太敢相信,还偷偷托关系查了姜甜的背景。
这一查,他老人家算是彻底放心了。
原来,姜甜不但是本地人,而且还是救人牺牲的烈士何向军的女儿,虽然是何向军的父母替儿子过继的,但听说姜甜过继到何家后,不但跟何家二老相处得很好,何向军的两个姐姐也很喜欢她。
就连何向军当年的战友,转业到县里上班的那几个,现在都跟何家走动得很勤快。
姚爱民的丈母娘也是县政府大院的,听说何向军那几个战友,经常收到姜甜托人送去的土特产,那家伙!嘚瑟的恨不得整个大院都知道了。
不过,姜甜为了不给这几个叔叔惹麻烦,送东西的时候,留的都是“何田田”这个名字,姚爱民也是因为有丈母娘这层关系,才知道“何田田”居然就是姜甜!
这么一想,怪不得姜甜会用何向军的名字给职校命名。
一个打心底里尊敬烈士、纪念烈士的孩子,能坏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