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第 86 章 返乡(1 / 2)
灾民们暂且在国都中安顿了下来。
奉天在照看梁国灾民之余, 也不忘让人出城去给陈国逃难来的人们送些粥米伤药。数量不多,但对那些逃难来的陈国人来说, 已经足够让他们活下去了。
梁王在朝堂上大发雷霆, 借着通灵宝镜一举将国都上上下下的大官小吏再次清洗了一通。京兆府尹被查明与瞒报的官员并无牵扯,他也是被瞒住的,因此梁王并没有将他革职查办。
但他以治下不严的罪名, 罚了京兆府尹半年的俸禄以儆效尤。
这一通大动作下来, 国都官员分成了两派。一派彻底倒向梁王,这一派多是些清官, 行得正坐得直,不惧宝镜;而另一派则人心惶惶, 似乎还在私下里谋划些什么。
对通灵宝镜深恶痛绝的这一批人,要么是奸佞弄臣, 要么是世家大族的话事人,他们不满梁王越来越独断的行事,竟在朝中有了些抱团与梁王对抗的趋势。
而这些人位高权重,平时行事又狡猾,几乎没留下什么把柄, 梁王一时半刻的也暂且拿他们没什么办法, 只能暗中盯紧了他们。
朝堂上的气息变得波谲云诡。
但这些都与奉天,与蓬莱神殿毫无关系。
奉天带着神殿众人与信徒们一连好几天都在照顾灾民。
神殿的小童儿们也都分批来旧巷子中打杂忙活过。
渔村出身的二十个小童还好些,她们本身出身就贫苦, 又生在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家里, 吃过苦也受过罪, 此时见到灾民们的形貌,也不至于太过惊愕。
但三个官家来的小神侍却不一样,她们第一次见到这样惨烈的景象。
尤其是惜辛, 她这几天越来越沉默,但每天去旧巷子里帮忙时,她最卖力。
惜辛来神殿后不久就成了所有小童的大姐头,这些天她带着姐姐妹妹们,把自己平时攒的糖果零嘴一股脑的给了灾民的孩子们。因此灾民们的孩子这几天下来,跟神殿的童儿们都认了个脸熟。
灾民们的孩子对惜辛这个风风火火但又格外可靠的仙童姐姐很是崇拜。
惜辛一点也不嫌弃灾民的孩子们身上的脏污伤口,她跟着大夫们学了包扎,像个小大人一样给灾民的孩子们上药。有她带头,神殿的小童儿们都跟灾民的孩子们相处得不错。
于是惜辛在跟灾民的孩子们的接触中,了解到了更多她从前想都想不出来的人间疾苦。
她隐隐约约的明白了,什么叫“子民”。
这些人,是她父王的子民,是大梁的子民。
惜辛对她的父王渐渐有些释怀,如果她是她父王,要照顾这么多的子民,说不定她也会顾此失彼。大梁里有这么多子民都得靠他照料,那他因此疏忽了自己的家人似乎也情有可原。
惜辛释怀的同时也在开始思考,这么多的大梁子民,究竟要怎样做,才能让他们人人都能吃饱穿暖,家里的孩子也不会挨饿呢?
她父王忙得家人都顾不上了,也还是会有这么多人吃不上饭,饿得出来逃荒。
惜辛白天想,晚上想,却什么办法都没想出来。
其他小童儿问她怎么都不说话了?惜辛便拉过姐姐妹妹,问她们,怎样才能让所有人都不挨饿不受冻?
小童儿们被难倒了。
这个问题,对她们这个年纪来说,还太复杂了些。
惜辛没有得到答案。
她跑去问奉天,奉天却只是温柔的揉了揉她的小脑袋,告诉她,说自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暂时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
送走了迷茫的惜辛,奉天微微叹了口气。
这些天,她有着和惜辛一样的疑问。
所有人都能吃饱穿暖。
这哪里是一人之力就能做到的呢。
奉天虔诚的向神尊报告了自己的疑惑,但神尊却说,要解疾苦,需得先知疾苦。
还让她继续看,继续听。
奉天无法,只得先暂且放下思虑,埋头做事。
她带着神殿众人与信徒们照料了灾民们十来天。小半个月后,灾民们的身体渐渐将养得差不多了,梁王那边也传来了消息,说要开私库给灾民们做盘缠,让他们返乡去。
灾民们感恩戴德,在返乡之前还一步一叩首的去蓬莱神殿朝拜了蓬莱神尊。并朝着王宫的方向叩了好些响头。
他们拿着梁王拨的银两盘缠,和神殿信徒们为他们筹措的干粮,踏上了返乡的路。
跟来时的仓皇绝望不一样,灾民们回去的路上都有说有笑的。现在他们知道自己的家乡不仅解了旱灾,还被免了一年的赋税,这一趟回去,迎接他们的就是丰收的粮仓。
灾民们还商讨着回乡后要在乡里修蓬莱神庙,还要给国君立长生祠。
奉天送灾民们出城时听到他们的讨论眉心一跳,连忙告知众人,国君的长生祠她不管,但神尊的神庙不可搜刮民脂民膏,若大家想敬拜神尊,供奉一尊神牌即可。
万万不能因为建神庙而使百姓致贫。
灾民们听罢,对神尊愈发敬仰起来,忙说他们回去自己伐木盖庙,绝不强迫谁掏银子。
奉天这才稍稍放心。
随即,她又请梁王在大梁境内发布了一道新的公文。
凡大梁境内,若要修建蓬莱神庙或是举行蓬莱神祭典,都禁收祭神税。
百姓们也禁止在神庙中攀比香油钱,大梁境内所以蓬莱神庙的功德箱投钱章程都必须与国都蓬莱神殿中一致。
即平头百姓每人每日至多只能往功德箱里投一枚铜钱,家境殷实些的每日可投两枚,以此类推。
而神庙的庙祝班子也只能选未婚女子,禁止男子担任神庙巫祝。违者按渎神罪论罚。
这一纸公文发下去后,好些正准备重金修建蓬莱神庙的地方都不得不老实照办,那些试图征收祭神税的官员和试图往神庙中塞些男人做神仆神侍的人都只得放弃自己的小算盘。
因为在这个时代,渎神的罪名,与弑君谋反同等。
梁王下令后,奉天终于放下了心。
现在,国都中的灾民们都陆续返乡,京中的百姓们又过上了与往日般平静的生活。
但那群陈国的难民却不愿走了,说自己愿入籍到大梁,哪怕是留在大梁做个无土无银的佃农也行。
梁王颇有些头痛的同时又有些暗自欢喜。
因为历来只有梁人往外跑的,没有邻国人求着往大梁入籍的。谁都知道列国里大梁最是贫瘠偏远,除非是想不开,否则没有人想来大梁入籍。
梁王纠结的召见了陈国难民的为首者。
问他们为何不想回故土,反而要背井离乡留在他大梁。
陈国人哭道,因为陈国既没有像蓬莱神尊这样的慈悲神明,又没有像梁王这样肯亲自救灾的仁爱国君。
陈国今年也遭了旱,但他们的大国师办了几场祭典也没求来风神爷爷的眷顾,陈国的国君也并没有亲自去救灾,只是派了些钦差去赈灾。
可那些钦差们只当这是个捞钱的肥缺,将国库拨的赈灾银米都揽进了自己的库房,如今陈国境内也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梁王一听就有些坐不住了。
因为大梁每年能产米粮的州府有限,今年他又下令免了遭旱的两州四府的赋税,这样一来,大梁今年就只能多向列国买双倍的米粮才够填补这空缺。
而陈国,恰巧就是往年卖米粮给梁国的丰饶大国之一。
陈国遭旱,那梁国今年能买到的米粮岂不是就没着落了?!
梁王越想越愁,他让陈国的难民们先回去等等,他得考虑考虑,随后梁王又召来了国都四方坊市里的官吏和户部官吏,向他们询问今年八达坊市里的列国行商带来的米粮涨价没有。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梁王这才知道,如今列国行商的米粮商行里都涨了好几倍的价!莫说百姓吃不消,连大梁国库都快吃不消了!
有官吏向梁王谏言,让他下令征税买粮好渡过难关。
还有官吏反驳道,如今大梁旱情刚解,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贸然加征税收,那不是断了老百姓的活路吗?
官吏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得梁王头痛。
他当然知道现在不宜再加税,但他也知道,国库里的银两,只够买和往年一样价格的米粮。面对翻了几番的贵价米粮,大梁的国库根本无力负担。
梁王愁得起了一嘴的燎泡。
这时有官吏道,何不去求求神使大人?请她向神尊再求些恩泽下来,大梁说不定就有救了。
梁王却道,神使大人曾有言,她不会干涉梁国任何政事。
先前救灾也就罢了,她只解了天灾,对后来的灾民们,她也没有干涉梁王对他们的后续安置;更没有过问渎职官吏的惩处,只让梁王发布了禁止蓬莱神庙收祭神税的公文,再次摆明了蓬莱神殿不涉朝堂的立场。
那官员听罢沉默了一会。
对他们来说,这样一位尽收民心的神使不涉朝堂,对他们来说其实是好事。否则,以奉天神使现在的威望,若她像曾经的大国师那样独揽神权,他们这些大小官员头上都得再加一重大山。
虽然梁国君权神权并不互通,但有大国师弄权的先例在,众臣们多多少少还是对掌握神权的神使有些忌惮。
可现在,他们却有些后悔了。
奉天神使彻底远离朝堂,如今他们想去求助都没脸。因为米粮涨价国库空虚这样的俗事,根本与神明无关。这是朝堂上该操心的事,而不是神使该操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