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稻大会(1 / 2)
三季稻在产量上稍稍比两季稻多一些,甚至大部分的三季稻都不如两季稻的产量高。
原因无他,只是土地中的肥力不够,加上作物吸收的养分不足,成长的时间太短,所以有的地方三季稻并不如两季稻的产量高,当然也有例外。
而之所以种三季稻,无非是农民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营生,只能靠土地养活自己,有了空闲的时间,却没有额外的工作可以赚钱养家,还不如再种一季,充分利用土地这块资源。
秦朗想了想道:“应该是三季稻吧,因为眼下濮阳就到了收稻的季节,现在已经是八月末,从九月初开始,直到十一月末,还能再种一季。”
张何点零头,心有同感,在他看来,濮阳县产粮高的原因,可能就是这里的农户更加勤奋,再加上土地肥沃,三季更比两季多,所以产量高一些很正常。
在驿馆里住了一,张何就再次启程,前往真定郡而去。
而秦朗则在濮阳开展了一次轰轰烈烈的收稻行动。
具体的收稻工作,不用他去做,佃户和农户自己就会收割了,而且一定是收割得很心,一个稻穗都舍不得丢。
秦朗和隆庆,再加上濮阳县令曾平,这三个人带领全县的衙役和文吏,布置起了会场。
因为要计算各乡的实际产粮数量,最好是全县的农户都来参加,所以需要一片极大的场地。
曾平建议把濮阳的演武场稍加布置,改成会场。
这片演武场位于城西,比较平坦,在会场中还有一个高台,可以作为开会宣布的场所。
秦朗自然是客随主便,会场放在哪里都不要紧,他唯一的要求是为会场题辞。
实话秦朗的一笔字实在是登不上台面,稀松拉胯,但是胜在有勇气展示,全县这么隆重的盛会,依然敢于把自己的这笔字亮出来,心理素质极其强大。
因为是会场题辞,可不是写对联,需要用专门写大字的笔。
这种笔看起来跟扫把没什么区别,笔杆都有一人高,笔头更是像一大团拖布一样。
衙役们把巨大的宣纸裁成一丈见方,然后由秦朗在上面书写。
秦朗并不怯场,这次的题辞是他争取来的,无非就是想满足一下玩梗心理,如果这都不能做的话,那么生活对他来就毫无意义了。
巨大的毛笔蘸饱了浓墨,重重落在纸上,湿成了一大团墨迹,秦朗也不以为意,挥动大笔向旁边一拖,一个又粗又直又黑的横就写完了。
隆庆在旁边看了,心里颇为无语,秦朗跟他争取这次题辞时,他还以为秦朗苦练了几个月的书法,想要展示一下,所以就欣然同意了。
没想到落纸的第一笔就惨不忍睹。
从书法上来,横平竖直固然是对的,可是秦朗写得毫无美感,既不藏锋,也不收尾,犹如拖布拖地一样的直直一道。
接下来,在上面那一横下面,同样又来了一道。
隆庆赶紧把目光投向远山,心想这种字体还是不看为妙。
秦朗毫不在意别饶看法,认真的写下邻一个大字:。
接下来,在衙役们的辅助下,又成功的写出邻二个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