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大厦将倾(1 / 2)
在南方,阿诚的处境岌岌可危。
早在至正二十六年四月,朱元璋就把他的江北之地蚕食了。
现在,阿诚只剩下江南的湖州、杭州、绍兴、嘉兴、松江、平江及无锡。
有意思的是,二十六年五月,朱元璋发布了征讨张士诚的檄文,列举了他的八条罪状。
其中有七条是说张士诚不该造反,更不该降元后又对元朝廷不忠。
这可把阿诚气坏了。
阿璋,你这纯属是猪八戒倒打一耙。
朝廷缺粮,我就年年给朝廷输送军粮。朝廷让我打刘福通,我就打刘福通。
而你这个大反贼,在这些年中不是抢阿谅地盘,就是抢我的,还敢说我不忠?
当然,朱元璋突然站在元廷的立场上,去声讨张士诚的罪状,是有他特殊用意的。
打完口水仗,就开始动真格了。
二十六年八月,朱元璋令徐达为主帅,常遇春为副帅,率领二十万精兵,向张士诚发起总攻。
十一月,张士诚先后丢掉湖州、杭州、绍兴、嘉兴四地。
二十七年正月,他又没了松江,仅剩下平江和无锡还在自己手里。
就在这时,朱元璋派人,送了一封信招降张士诚。
信中写道:“古之豪杰,都以敬畏上天、顺从民意为贤能,以保全自身及家族为明智,汉代窦融、宋代钱俶就是如此。你应当三思,不要自取灭亡,为天下人耻笑。”
阿璋又和阿诚玩起了心理战,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是因为阿诚虽然只剩下两城,但城里的兵可真不少啊。要是强攻,损失会非常惨重。
阿诚此时也知道自己快完蛋了,何尝不想活命。
但想到弟弟张士德被阿璋部将活捉后,自己每次拿粮去赎弟弟,阿璋总是说,过段时间就放回去。
可每一次都没有兑现,直到自己弟弟绝食而亡。
想到这些,阿诚默默地把阿璋的来信烧了,决意凭借城防,坚守到底。
主帅徐达见张士诚无降意,并没有发起强攻,只是让常遇春、汤和等人分兵把守平江城四门,还在外面建筑起军事工事,将平江团团围困住。
然后,徐达让人拉来火炮,日夜轰击,坐等城墙被毁。
张士诚见城外炮火不断,开始急了,尝试了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
至正二十七年九月,平江城终于被火炮轰破,徐达指挥大军杀入城中。
而城中守军早已经没有了战意,稍做抵抗便纷纷投降。
张士诚绝望之下,在王府中自缢,结果被部将赵世雄救了下来。
同月,无锡的守军也投降。
张士诚建立的吴政权灭亡了。
不久,张士诚被押送到应天府,见到了朱元璋。
但不管怎么问,张士诚始终闭目不语,最后被乱棍打死。
不知他临死前,有没有后悔,当初拒绝了陈友谅,联合攻打朱元璋的提议。
阿诚的失败在于,他一心只想见好就收,在繁华的江浙温柔乡,当他的土皇帝。
在乱世中,想自立一方,又不思进取,迟早是要覆灭的。
当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见王保保在西北与七军交战不休,便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二十五万,进军中原。
当桑谷派人将这消息传来,我不禁在府邸里欢呼雀跃,心知元廷这次气数已尽。
试问一个帝国外有强敌,内有纷争,将士们哪来的信心和士气去抵抗。
何况朱元璋接连吞并了陈友谅、张士诚两人的版图,士气火旺,正是势不可挡的时候。
二十七年十一月,北伐的第一仗在山东沂州打响,元廷守将王信逃之夭夭,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