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获得碎片(2 / 2)
还记得当初第一颗人造恒星的点火仪式吧,为了启动人造恒星,启动方式是引爆了一颗微型核弹由核爆瞬间产生的温度和压力来点燃核聚变。
帝国的机动战士、巨型机器人以及动力机甲中都使用了微型聚变反应堆,这些反应堆的启动都是在外部进行的。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熄火,一旦熄火了就需要将反应堆拆出来在外部重新点燃,相当的麻烦。
可是现在的情况不允许有这么复杂的操作,单凭一个机器人想要开启热核聚变几乎不可能。
把传送门炸了都不要紧,关键是爆炸造成的能量波动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进行传送。再者说了,下一次启动难道就不会炸了吗?
陈三水考虑过使用脑虫晶石阵列作为能量源来供应传送门,等传送门工作后再送过去核聚变反应堆安装取代脑虫晶石阵列,这个方案算是最为稳妥的方案了。
就在这个时候易阳王嘉琛送去了低温核聚变技术。
所谓的低温核聚变技术就是让核聚变反应能够在常温甚至以下的环境被启动,这个技术一旦被大范围应用可以极大的简化核聚变的启动,让核聚变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
当低温核聚变技术被王嘉琛验证后立刻就发表在了皇家科学院的内网上,陈三水也因此修改了自己设定好的方案。
在低温核聚变技术的加持下,传送门可以直接在太空环境下启动大大简化了启动前的准备。
传送门被启动后,大量搭载了微型聚变反应堆的机器人将被送进目标区域,在星门计划中这些机器人将加固传送门就地建立临时太空基地开始建造功率更高的聚变反应堆和更大的传送门方便后期传送用于建设星门的零部件。
在易阳的要求下,公玉永言和陈三水根据目前运行的三座星门的数据进行分析重新设计了二代星门。
和一代相比,二代星门最大的改变就是零部件的尺寸,原本巨大的零件再次被切割成为小块,最关键的是零件之间的连接不再需要洛可莉在原子级进行粘连,常规的连接方式已经可以满足传送的需求。
因为陈三水已经有了成熟的计划,回收紫十字战士碎片的计划在第二天就正式启动了。
易雪的计算是十分精确的,传送到h星系外围某处的大鹏发现了大量的紫十字战士碎片,一周后陈三水的空间研究实验室回收了大约2吨左右的碎片。
本来是可以回收更多的碎片的,要知道当初被消灭的紫十字部队数量众多,粗略估计那一片区域的碎片数量少讲也有个几十吨。可惜的是在大鹏回收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西方军区的部队也开赴到了这片区域,从大鹏传回的影像资料分析西方军区的部队大概率也是来回收碎片的。
好在大鹏使用的是量子通讯技术,即使相隔几十光年的距离通许依然可以保证没有延迟,发现这一状况的陈三水当机立断决定终止回收计划,反正现在已经回收的碎片是绝对够纪柔使用和李天然研究的了。
有了现成的碎片,李天然仅仅只用了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就加工出2kg左右的材料交给纪柔,然后他就抱着一大堆的碎片相当幸福地进入了闭门研究的时间。
得到朝思暮想的材料后,纪柔立刻带着自己设计好的图纸去武器研发中心找公玉永言,此时的公玉永言已经接到纪柔的通知做好的准备工作正在和李天然视频通话研究新材料的特性。
研究被打断的李天然是十分的不爽,也不管公玉永言在问什么,一股脑地就把自己目前关于新材料特性研究成果发送了过来,一副想要知道什么数据就自己找的架势。
公玉永言无奈地挂断视频,认命地在李天然传过来的资料中查找自己所需的数据。
纪柔过来的时候公玉永言正在查找数据。
按照李天然前期的测试结果显示新材料具备一定的生物活性具有相当强的记忆特性。
也就是说无论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什么样的变形,哪怕因为承受不住外力而发生撕裂后在生物活性的作用下它总能恢复如初。
当然这个恢复的过程是要吸收热量的,在绝对零度以上的温度下材料都可以自主恢复,温度越高恢复的速度也就越快,但是当温度超过材料本身的熔点时自主恢复的过程会暂停,材料将单一呈现金属的物理特性。
在恢复的过程中外界的金属物质可以被材料吞噬同化加速恢复的过程,但是最后多余的材料会像人类伤口愈合后的疤痕组织一样的东西。
对此李天然做过实验,假如材料受损发生了1g左右的质量损失,自主恢复的结果是材料依然可以恢复到原本的形状只是厚度会被摊薄。
如果在材料自主恢复期间加入1g的金属物质,那么自主恢复后的外形就不会发生任何的改变只是材料的物理特性会因为后加入材料的材质而发生改变。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后加入材料的性能不如原本的材料,那么恢复后的整体材料性能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下降,反之则会上升。
如果在材料自主恢复期间加入的材料超过的1g,那么超过的部分就会在材料表面形成类似于疤痕组织一样的东西但不会影响到材料的性能。
想要为材料重新塑形的唯一方法是将材料置于高压电场环境内温度加热到材料熔点附近然后开始塑形。
塑形的条件还是很苛刻的,不过好在武器研发中心内还是能够满足塑形所需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