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1 / 2)
局长放话要求将所有看过电视大学课程的学生都抽调出来,集中上课,陶处长当然得领命行动。
然而他只出去了不到两天时间,回来时脸色已经是青白交错,活像被五雷轰顶招待过又经历了三昧真火的熬制,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脚步有千斤重,几乎是一步一挪地移到局长办公室门口。
领导见了人,连寒暄都没寒暄,劈头便问“事情办得怎么样了?通知都到位了吗?人什么时候聚齐?”
陶处长露出了比哭还难看的笑脸,直接摇头“没办法聚集,找不到这么大的地方。”
局长奇怪“西北那边已经有专人负责,你只要管好北京城的情况就行了。”
陶处长已经要哭了“就是因为北京管不了啊。全京城所有的大专院校,几乎所有学生都上过电视大学的课。”
“什么?”局长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他们是怎么上的?从向阳公社流通到北京的电视机。一共是540台。即便扩散得再快,也不至于所有大学的学生都上过电视机上的课了吧?”
陶处长有苦难言,简直咬牙切齿“是农大,他们自己弄了个服务公司,专门做电视机往外卖。”
那生产线跟流水似的,一个个元件流淌下去,就变成了一台电视机。
等到再喷上“为人民服务”的标签后,就成了流通向市场的商品。
他们那位学生会主席简直可以称得上是金牌销售员,通过一条三寸不烂之舌,将电视机销往京城各大高校。
以前学生们节衣缩食,拿省下的津贴买书看。
现在大家鸟枪换炮,三四个宿舍联合起来,一人掏10块钱,就拼出一台电视机了。这可是活动的书本,里面的课程讲的比书记载的清楚多了。
而其他宿舍看过课程的人也心痒痒,觉得自己老是蹭课过意不去不说,还不方便。反正每个月都有津贴,咬咬牙,狠狠心,将所有非必须开支都砍掉,还是能够攒下10块钱的。
那不如自己宿舍也买一台。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去农大买电视机已经变成了京城高校的新时尚。
除了京城的各大高校之外,还有各家工厂,尤其是青年工人,他们是买电视机的大户。
会议室里,陶处长按照局长的吩咐,向整个领导班子通报了他们处调查得到的情况。
政委抽着烟,忍不住骂出声“这帮大学生,国家和人民花这么多钱培养他们,她们一个个不好好学习,居然走街串巷地倒卖电视机,简直不知所谓!”
陶处长还是大着胆子替徐有志说了句公道话“也不能全怪他,好些是自己找上门买的。”
政委冷笑“他不满世界的飞,在外面瞎叨叨,人家会主动找来?”
这话是真冤枉的徐有志或者说是真高估了他。
真正把全京城的大学生都聚拢到电视机上的不是他,而是农大食堂。
话说农大人以能吃会吃有的吃而著称。全城大学生基本没有从未上农大食堂蹭过饭的人。尤其到了周末,各大高校的学生免不了怀揣粮票,呼朋唤友跑到农大食堂改善回伙食。
新学期开始后,大家也是这么做的。
一开始没啥,可后来农大食堂添了点新玩意,东南西北添了4台电视机。吃饭的时候,只要大家一抬头,就能看到电视节目。
1980年,电视机绝对属于奢侈品,没门路连买都别想买的宝贝。食堂里出现的电视机,学生们肯定要多看几眼啊。何况屏幕上播放的还不是一般的话剧或者电视剧之类,而是英语节目。
这时代,所有人都在卯足劲儿拼命学英语,好跟世界接轨。
如此活泼生动丰富多彩的学英语节目,谁又舍得挪开视线?于是一眼两眼三眼,看到后面,大家就心痒痒了,主动跟人打听他们的电视机是怎么来的,好有样学样。
政委听到这儿直接冷笑“你敢说电视机不是他们故意摆在食堂里,就是为了吸引人家看的?”
当代大学生,心眼全用在这种事情上了。
陶处长不敢再吱声。
好在局长给他解了围,开口询问“电视课堂传播出去之后,到目前为止,有没有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陶处长实话实说“暂时还没发现,正面的成绩倒是有不少。”
比方说那位徐有志家所在的陶瓷厂,因为学了电视大学的课,目前正在试验新型陶瓷材料,已经初步取得了成功。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他们还能凭此技术拿下来自日本的订单。
还有机械厂,自从他们厂的一位青年职工买了电视机放在工厂活动室之后,工人们只要有空就会跑过去看电视。
其中一位工程师从电大课堂受到了启发,和工友们一块做出了自动埋弧焊。原本厂里还在排队等待花大笔外汇从国外进口的设备,结果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了。有了这个埋弧焊,他们就能生产二类压力容器,工厂效益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这段时间,整个机械厂上下都欢欣鼓舞,人人交口称赞,电视大学果然厉害。
还有物理研究所的同志通过电视课程的指导,自制了8脚时基集成电路,并以此为基础做了气敏报警器,成功避免了一起火灾。
要知道,在此之前,简称为ne555的8脚时基集成电路国内根本无法生产,国家不得不动用宝贵的外汇从国外进口。
陶队长滔滔不绝。
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几乎他们调查的每一处都对电视大学赞不绝口。
甚至好多人还表示以前上学时自己最讨厌学习了,没想到有一天,他们抓耳挠腮地等着电视机打开,不是为了看外国电视剧,而是为了学知识。
如果当年教他们的老师知道有今天,说不定会流下欣慰的眼泪呢。
政委问了关键点“到目前为止,总共有多少台这样的电视机流通出去了?”
原本滔滔不绝,说着说着都开始兴奋的陶处长,一下子气场又弱了下去,小心翼翼道“总共是9730台,销售地点遍布西北和北京以及河北等地。”
政委被直接气笑了,一叠声地说好“厉害呀,手工作业,能做出这么多电视机,实在是人才。一个正规的电视机厂每年能生产多少电视机?”
陶处长小心解释“农大自建了一条采用波峰焊接、自动化运输的半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他们的日产量高达500台。”
要不是开始做电视的时间晚,找原料也不容易,说不定现在北京城人手一台电视机,都是“为人民服务”牌。
局长发话“同志们,都想想看,现在这个局面要如何控制?”
政委骂了一声“还控制呢,流脑都没他们传播的快。”
有人发言“很简单,把这些电视机都收缴上来,然后找人统一研究。”
政委斜眼看他“你把人家电视收了,你看人家跟不跟你拼命?”
“用新的电视机替换啊,正规厂里出来的电视,他们肯定会同意。”
局长摇头“一台电视机好几百块钱,已经卖出去近万台,光替换电视机就需要几百万的经费,这钱从哪儿出?”
众人哑口无言。
这个时代,各个机关都缺钱,经费紧张的很。
政委点头“而且如果电视都被收回来了,肯定会打草惊蛇。我们到现在还不知道幕后始作俑者是谁。”
他们的对手实在太过于狡猾。到目前为止,他们甚至无法判断对方是敌是友。
一切都太过于诡异。
局长伸手敲了敲桌子,询问自己的下属“现在这些人情绪如何?陈立恒和田蓝有什么反应?”
负责监视的下属赶紧回答“大家情绪都比较稳定,对于我们安排他们参观学习十分满意。目前尚未发现异常反应。”
“他俩都干了些什么?”
“跟随大部队一道行动,没有任何特殊的举动。闲下来的时候,他们都在看课本。”
局长摸了摸下巴,抬头看墙上的钟“该吃晚饭了,走,我们跟大家一块儿吃饭。”
食堂正热闹呢,参观了一天博物馆的众人都饥肠辘辘,正围在桌旁狼吞虎咽。
大米实在太香了,熬成粥,配着馒头一块儿吃,简直就是王母娘娘的蟠桃宴都不换。
何秀莲正在和田蓝讨论电视大学。
她是位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同志,任何她心存疑虑的东西,她都不会打哈哈过去,而是必须得一探究竟。
田蓝给出的关于秘密电视大学的猜测,她并不完全相信,而是将信将疑。可惜谁也没给她更多的说明,她只能暂且接受这个解释,并基于解释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疑虑。
“可是大家都已经上过电视大学的课程,也都知道其实课程内容要比现在的大学老师说的更深更透彻更先进。如果只选拔一部分人上电视大学的话,剩下的人怎么办?”
宋清远觉得妻子问了个奇怪的问题,不假思索道“当然继续坐在大学课堂里上课啊。电大毕竟是电视机嘛,哪有老师面对面讲课效果好呢。”
见老婆看着自己,他茫然地摸了摸脸,怀疑馒头渣子粘到了脸上。
田蓝都不忍心看他呆萌的模样了,还是让何秀莲情人眼里出西施吧。
可惜吴秀芳没有滤镜加持,丝毫不给老友面子,直接一个白眼翻上天“宋清远,你这个工农兵大学生水分太足了吧。既然你都承认电视大学的课程内容要比现有的大学好。那大家辛辛苦苦考上大学,最终学的内容还比不上我们这些没考大学的人坐在家里跟着电视机学,那大家为什么要参加高考呢?”
宋清远傻眼了。
合着忙了半天,高考的目的是选拔高层次人才学习低水准知识啊。
那不跟闹着玩一样吗?
局长等人走进食堂时,听到的就是他们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
宋清远眨巴眼睛,模样又单纯又可爱,甚至有点可怜兮兮。他向自己的哥们求救,满怀期待地看着陈立恒“老九,这乱了吧。”
国家到底出于什么考虑,弄出这么一所高级的电视大学呢。
这让当代大学生情何以堪,又让站在讲台上的教授们如何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