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最高纪录(1 / 2)
一份报纸怎么做才能让报纸的发行量大增。
当然是炒作!
可炒作又需要什么?
当然是噱头!
作为从后世各种传媒炒作考验中过来的人,林子轩对此有着无比清晰的认识。在后世一个不出名的人,经过媒体无休止的炒作一夜之间就能让人红遍全国;一个出名的人经过可能就会身败名裂。就像赵大叔演的小品那样,一直平常的大公鸡就能给炒作成明鸡。这就是传媒的力量,这也就是问什么国家总是将舆论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而这个时候的香港,恰恰又对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有着无比的恐惧和好奇!许多报纸虽然这样那样的都报道过一些相关内容,但也都害怕会惹来政治方面的麻烦,所以均是浅尝辄止!
但是别人怕,他林子轩不怕!因为他知道,越是在这个时候,港英政府越是不敢得罪GG两党的任何一方,尤其是北京方面。要不然英国人为什么这么急着就承认北京政府的合法性?仅仅是因为他们觉得北京政府已经事实上取得了中国的领导权?狗屁!作为曾经世界老大他们深得平衡之术的精髓,他们只是用中国来制衡美国以及台湾而已。所以林子轩深信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他只要不直接提出反对港英政府,反对资本主义的主张,他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环球时报》也就没事。
所以《环球时报特别刊》一共免费发行了七天,在这七天里,他胆大妄为的直接就国策问题向新中国的领导人们提出了七个疑问。
第一天:人口问题!这个问题在后世是个人就能给回答的上来。在这篇文章里,林子轩就新中国的经济与人口等各个方面对人口问题进行了提问,最后归结到了两个疑问句上:人多力量大?人多问题多?
第二天:个人祟拜问题!就斯大林目前在苏联的地位进行了提问。他并没有直接的批判斯大林,而是指出了苏联的个人祟拜以及独裁已经使得斯大林的个人意志超然于苏维埃政府之上!就此他预测:斯大林一贯的强硬作风肯定已然使得其下属极为反感,苏联人向来喜欢走极端,万一斯大林不在了,其政策乃至功绩恐怕都要被推翻,甚至是被反攻倒算,毕竟他在苏联肃反运动中杀的人太多了!之后,籍由这一预测,他又对新中国领导人的功绩做出了肯定,指出中国GD领导的革命确实是代表了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这一点无可否认。之后,又问及新中国是否赞同个人祟拜这种现象,新中国的元勋们是否会像斯大林以及苏联的某些领导人一样,几十年甚至终身“在位”!而新中国的最高领袖是否会像斯大林那样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以及人们对自己的崇拜而对那些开国功勋们进行肃反,毕竟不管是苏联还是国内GD在这方面是有先例的,当时就有很多人没有死于敌人之手而死于自己人之手。
第三天:经济安展问题!他提出GD人的经济政策是否会向苏联那样用饿死几百万人的代价来大规模发展重工业,是否会不切实际的盲目的发展经济。
第四天:与台湾的两岸关系问题!问及如果蒋光头某一天愿意放弃武力对抗,促进统一,北京政府是否会与蒋光头的国民政府进行谈判,是否会对他们既往不究,达成谅解;或者在某种情况下,会答应保留GMD在台湾岛上的一些权利,以此来促进国家的统一。当然这里面还包含了许多国民党士兵的归乡,还有国民政府那些大佬官员的回国问题。
第五天:香港、澳门问题!问及大陆政府是否会武装收复香港、澳门,就算是武装收复,能否保证香港、澳门到当地的华人生命财产安全。
第六天:外交问题!并首次提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概念。
第七天:华人问题!问及华人在外国能否享受到自己国家的照顾,能否像他国人民那样受到委屈后,自己的国家立即出面甚至不惜武力威胁。
七天!七个问题从新中国本身到香港、澳门等地居民最关心的华人问题,尤其是每一篇文章后面林子轩都加上了那句“本报记者会定期前往罗湖等候消息”这句,虽然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他们吸引人的手段,可是拿一张免费的报纸,或许就能看到自己关心的问题的答案,这种便宜事儿谁不愿意干?所以报纸发行量一路狂飙!第一天,报纸主要是靠着“免费”两个字,发行量达到两万!第二天的问题或许还不是民众最关心的,所以只有两万八千;第三天也只有三万两千;但到了第四天,立刻就突破至七万;第五天,特别刊开始在澳门同步免费发行。当日发行量立即狂飙到十万三千;第六天稍有增长,十万七千;第七天,再次狂升至十三万六千!
3月21日!
星期一,林子轩向史密斯请了个假,来到了行尼诗道的《环球时报》。现在的林子轩在香港绝对是一个大大的名人,所以虽然史密斯恨不得他早死,但是也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现在的林子轩不仅掌握西九龙的警察现在更控制着舆论。
七天的免费发行,《环球时报特别刊》总共发行量达到了五十万!但是,发行量再大,那都只是免费的,他为此付出了巨额的费用,却没有获得一点儿收入,甚至还把赵元龙、刘天航那些人借过来的钱都花了个精光。这还不算由于后期发行量狂涨,他又不得不用自己私藏起来的一部分黄金作抵押,向银行贷款来进行印刷。
经过七天免费发行以后,他的报纸又重新开始收费发行了。
主编办公室,林子轩坐在桌子后面不住地拿手指敲着桌子;罗嘉文在不停的踱着步子;辛荣辉、李广生这两个报社元老也是坐立不安,辛荣辉的脑门儿上甚至还积攒了好几层汗珠,重新收费的第一天,人们是否还能保持昨天那样的狂热?大家都拿不准!
“笃笃!”
敲门声响起!
“进来!”
罗嘉文的声音响起,虽然是他一个人的话音,但是八只眼睛却死死地盯到了门口。
“老板!”推门进来的是个年青人,这是报社新招进来的一名编辑叫李家伟,据说还是个大学生。
“怎么样?”罗嘉文还未等林子轩回答就急忙的抢着问道。
“什么怎么样,我,我不知道!”刚一进门就被报社主编追问,李家伟明显被吓的不轻,脸色立刻就因为紧张而涨得发白。
听完他的话后,辛荣辉没好气儿地瞪了这小子一眼:“那你进来干什么?”
“老、老板!联丰百货的陆经理打电话过来找你!”李家伟看着林子轩小声说道。
“他想干什么,是不是还嫌我没揍够他呀!”林子轩烦厌的挥了挥手,“告诉他,我没空!”
“可他说他呆会儿就过来!”李家伟说道。
“真是个狗皮膏药!子轩你别理他!”罗嘉文在一边不耐烦地说道。
“行啦,我知道了。你先出去吧!”林子轩朝李家伟挥了挥手,重又坐到了位子上:“人家现在就想狗皮膏药似的,黏上你了,不见不行呀?”
“要不咱们晾着他?”辛荣辉问道。
“我们不见他看他能够怎么着,从现在的样子看他是有事求咱们。”李广生也抬头笑道。
“没必要。”林子轩冷哼了一声。陆冠英这两天已经打过来了十几通电话,而且不仅是这位陆经理,那些在正月十五自助餐会上的客户,也都打过好几个电话,不为别的就是因为看到特别刊的火热行情一个个都心急了。因为在元宵节那天借过钱的,都被林子轩或多或少的在特别刊上加了广告。
而那些没借钱的,自然也就没了什么广告。看到现在《环球时报》这么火,各个甭提多后悔了。为此一些没借钱的家伙里面,还有几个曾经为此过来找过麻烦。但是林子轩现在时财大气粗,哪怕是签了合同的他也照样不在乎,都把人给打发走了。哪怕这些人现在愿意借钱给他也不要了,就是要给这些人一个教训,教训他们别把人看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