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双重震慑(1 / 2)
王振初一抵挡应天府,先是“使诈”逼跪义军中老将,之后又用传递“圣火火炬”和齐颂圣火经的方式,勾起义军中明教信徒的信仰。
最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如同飞仙一般,直上云霄、立于城楼,开始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悼词”。
本来见到王振此举,还有人心中暗笑,轻功高就了不起?站的那么高,鬼才听得到你说什么!
谁料王振吐气开声,声音之高亢雄厚,竟是横传八方,城门附近的士兵,只觉得教主是在自己耳畔低语一般。
王振还不满足,再次振了振声,这次却是用上了“福利”,周围空气,不需王振做什么手脚,便自发的与王振的声带发生共振。
瞬间应天府上下,无论是城中百姓,还是军营中的义军,却都能够听到王振的声音,而且无论远近,都不觉得模糊、也不觉得震耳,都好似教主陛下就在
自己耳边轻语一般。
今日之后,就算是原本并不信仰圣火、信仰明教的百姓、义军,也都各自供奉起圣火来,为日后圣火使者入驻,赢得了基础。
原本那些不满受制于明教总坛的老将,也都带出了平时府上豢养的江湖客卿,不过这些人本就是二、三流的货色,此时见到王振的轻功和传音手段,整个人都吓傻了,哪里还肯听主家的话,去弄什么下马威?
王振的悼词,前面还算是规规矩矩,将韩山童生平事迹,一遭遭的夸了一遍,不过言语之中,却一直暗示韩山童是在为明教服务、为明教分忧,好像从来没有与总坛断绝联系过一样。
几名老将虽然不满王振的说法,但是奈何他们确实一直利用着明教的民众基础,在名义上也一直对信徒宣称,红巾军是明教的义军,现在竟无法反驳…
使得义军士卒对明教的印象更甚,更加清晰的知道,自己是谁的兵了。
将韩山童的事迹,用最肉麻的修辞说完之后,王振又以明教教主的身份,追封韩山童为“护教明王”,更是迎来了义军的欢呼。
韩山童之前既然自封明王,那王振索性大方一回,也认下了这个明王,只是在前面加了“护教”二字。
如果说原本在某些人的良苦用心下,这些明教信徒的义军士兵,已经渐渐淡去了明教的概念,本能的认为应天府的明王、将军们,就是义军的最高领袖,但是现在在王振的诱导下,信徒们重新想起,义军出身明教的事情。
几句话的功夫,便将一些野心家数年的努力付之一炬。
之后王振又趁热打铁,鼓舞信徒们,说是明教的圣火和圣火使者,今后也将入驻义军之中,让信徒们随时可以沐浴圣火的洗礼、接受圣火使者的教诲。
“…本教自我之下,当谨遵明教教规,除暴安良、护佑世人,但有假我明教之名,行不义之事,离间
我义军者,必诛于圣火之下!”
王振说到最后,不忘了敲打某些人一番,不过却反而引来原本对立的两派将领的一致不满,眼看朱元璋便要开口,与明教总坛之人当面锣鼓,不可任由他们囊取军心的时候…
只见王振话音方落,便遥遥一指城楼下的圣火火炬,那火焰竟是瞬间升高。
这本没有什么,街头戏法也能做到,想必是杨逍与王振商量好的,那火炬上有什么机关,甚至朱元璋打定主意,要在这火炬上做文章,戳穿“明教”的真面目。
谁料之后的事情,却是令他惊出了一身冷汗,一动也不敢再动。
仅仅是火焰变旺升高,自然是街头戏法,但是谁见过原本的小小火苗,一窜几十丈,几乎化作一条火龙,窜到了王振手中的?
如果不是之前王振和杨逍打过招呼,怕是杨左使都已经惊骇之下,误将圣火火炬掉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