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梵高之死》的销量(1 / 2)
正月十五后的又一个周末,林朝阳和陶玉书上午来到棉花胡同,一进门就看见张桂芹在收拾行李。
“妈,这是干嘛呢?”林朝阳问,他扫了一圈屋子,没发现林二春的踪影,“我爸呢?”
张桂芹脸色无奈的说道:“去买火车票了。”
“要回老家啊?这才刚过了年,距离开春早着呢。”
“别提了。昨天你会计叔给他写信,说上面政策下来了,咱们家那边马上要分地。
你爸一听急的跟火烧腚一样,昨天一宿没睡好。这不,早上一起来就让我收拾东西,他去买火车票了。”
分田到户的政策吵了三四年时间,终于在今年的1月1日,中央出台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文件明确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
这也就是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项关系到中国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认可和背书,即将推广至全国范围。
这几年时间里,全国很多农村地区都已经实行了不同方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林朝阳家乡那个小县城却一直在当“好学生”,非得等上面发号施令才敢执行。
“他回去有啥用?以后生产队都没了。”
母子俩正说着话,林二春从外面回来,一脸晦气。
“咋了这是?火车票没买着?”
“买着了。”林二春瓮声瓮气的说道。
“买着了还不高兴?”
林二春横了林朝阳一眼,他去的时候火车票都卖光了,为了能早点回老家,他不惜找了二道贩子,多花了十块钱买了两张硬卧票。
回来的路上他越想越生气,黑心的票贩子!
林朝阳见他摆出一张臭脸,以为他是为老家分田到户的事忧愁。
“行了。总体而言分田到户对老百姓还是利大于弊的,你也不能总想着霸占生产队长的位子。都多大岁数了,来燕京享享清福不好吗?”
林二春听到这话好像被踩到了尾巴,大声嚷嚷道:“我当了二十年生产队长,那是大伙选的。”
“没说你不是大伙选的。我的意思是你也得给年轻人机会,该退休就退休嘛。”
“年轻人?年轻人都想着自家的事,谁想着给大家伙谋福利?”林二春冷哼着说道。
要退休的老同志总是格外狂躁,这种情况后世更加普遍,见此情况,林朝阳也不理他了,让他自己生闷气去吧。
翌日上午,林朝阳去火车站送老两口离开,林二春拉着他。
“你现在赚得多、名气大,别的也不用我操心了,就是生孩子这事,得上点心。”
“知道知道,这不正努力嘛。”
“光说努力,也没個动静。”
亲爹的吐槽异常刺耳。
距离两家父母催生,满打满算还没到两个月,“这才多长时间啊,明年这个时候我肯定让伱抱上孙子。”
得到林朝阳的承诺,林二春还是不太放心,“回头等到家了,我让人给你弄点鹿茸。”
林朝阳:……
“到点儿了,赶紧上车吧!”
送走了林二春夫妻俩,距离开学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2月下旬的第二天,刘昕武跑来图书馆给林朝阳带来了两个好消息。
一个是林朝阳的新已经确定将会在发表在下一期《十月》上,新全文24万3千字,《十月》给他的稿酬标准是千字14块,发表稿费也就是3402块,稿费单已经汇出来了。
另一个消息是燕京出版社打算在四月上旬推出《棋圣》单行本。
“你们出版社编审、校对用不了这么长时间吧?”林朝阳问。
“当然不是因为这方面的问题。去年我们社的生产用纸是1300吨,今年我们出版社的生产用纸比去年增加了80吨,可一季度到现在已经用了320吨。
按照这个情况,到一季度结束少说也得480吨,下个季度各个编辑部门肯定要压缩选题。
我们《十月》受社里的重视,是被列在‘必须出的’选题里的,你的《棋圣》也是社里的重点选题。
定在四月上旬出版,生产用纸充裕,后面即便是加印时出现用纸不足的情况,也可以优先供应。”
说完他们社里的情况,刘昕武又说道:“你那部《梵高之死》不得了,把我们社领导给镇住了,说无论如何都要保证《棋圣》这部的印量,对你寄予厚望啊!”
一月中旬,人文社出版了林朝阳的《梵高之死》,首印二十万册发往全国各地,不到半个月便销售一空。
到如今不到一个半月时间,人文社两次加印,《梵高之死》的印量已经达到了50万册,按照各地书店的反馈,印量基本等同于销量。
这也让《梵高之死》成为了1982年国内图书市场跑出来的第一匹黑马。
林朝阳的作品历来受欢迎,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一个半月50万册的销量还是镇住了不少出版社。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梵高之死》销量破百万册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一年之内两百万册也是轻轻松松。
大家犹记得前两年《高山下的花环》单行本上市时一年狂销三百万册的恐怖成绩,如今《梵高之死》上市一个半月,俨然是又一个《高山》。
这让国内的众多出版社如何不震惊呢?
其他的出版社只能当个负责震惊的路人,可燕京出版社可是拿到了林朝阳《棋圣》的出版权的。
看到《梵高之死》的火爆销量,出版社领导们自然对《棋圣》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