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心人
会员书架
首页 > 玄幻奇幻 > 我靠抽卡打天下 > 61. 第61章 统一考试 清与浊、官与吏之……

61. 第61章 统一考试 清与浊、官与吏之……(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换亲后,嫁给不孕糙汉军官多胎了 旺夫小胖妻 枕上囚宠:总裁的逃跑新娘 穿成炮灰女配她姐 金算盘 氪金恋人养成计划 守村人,棺中妻 怀了校草的崽后被全校知道了 捞尸人:开局遇到红衣女尸 抱紧少帅粗大腿 [穿书]

“就是这个。”张吉玉可没有他的感慨, 语带催促地说,“这文书一发下来,我就想到君先生了,偏你又不在, 真是叫人愁也愁死了!幸而回来得还算及时, 再晚一天,报名就终止了。”

君琢心下一动, 问道, “报名有要求吗?”

“上面都写着呢。”张吉玉说。

这张文书用语简练,没什么连篇累牍的废话, 君琢很快就找到了自己想看的内容。

但凡是在方县登记过, 有身份号码牌的人, 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 唯一的要求是识字量在一千字以上。

这样的要求, 若是放在外面,那就能将绝大多数人都筛下去了,但这里是方县,凡是上过扫盲班的, 都认得几百个字,上千的虽不算多, 然而只是君琢自己的学生里就有好几个。

君琢正思量着, 那边魏老夫人、君玉笙和君萦月也终于挣脱了人群的包围, 走了过来,“在看什么?”

“是新的布告,说是要招聘公务人员。”君琢笑道,“还是祖母料得准,地盘一大, 果真就要简拔人才了。咱们来得凑巧,报名还未截止,正好能赶上。”

来的路上,魏老夫人就说过,明月霜现在一定很缺能办事的人,正是最容易出头的时候。

不过君琢对此不太看好,因为他曾经自报家门,求见过明月霜,却被拒绝了。当时不懂,直到后来领悟到了明月霜对宗族的态度,才明白她的深意。

因此,要在这里出头,实在没有那么容易。

他将这话一说,老夫人却道,那是以前的事了,如今情势不同,必然要从各处简拔人才。

结果一回来就赶上了。

“咱们是新来的,能报名吗?”君萦月问。

君琢便说只要求能读写一千字。这对她们来说,都算是入门的基础了,自然毫无难度。

倒是君玉笙站在木板前,看得十分仔细,闻言补充道,“这里还写了,笔试通过之后还有面试,面试也通过,还要做政治审核。”

这份文书里的用词都是这样,看起来很陌生,很不习惯,但是细一思量,又觉得意思明白极了。

譬如这政治审核,自然是看她们的出身来历了。大黎的科举同样也有这一条,要求“三代清白”,君家的族人去参加科举是没问题的,但在方县能否出头,就不好说了。

几人对视一眼,面上的喜色都淡了一些。

张吉玉在一旁听着,落在三人身上的视线也多了几分亲切,“三位是君先生的家人,想来也是饱读诗书的?不如先把名报上,这政治审核虽不知道具体审些什么,但先考过了再想不迟。”

这每个村有几个人报名,也是要公布的,若是人太少了,村长也没面子。这三人虽是刚来的,却也算他们村的人了,若能报上名,她必能拔个头筹!

“倒也是这个道理。”君萦月点头。

来都来了,正好赶上这样的机会,不需她们自己费任何心思,只要考上就能在红巾军的地盘上做官,不用像最初预计的那样先去种地,再徐徐图之,她们自然不能错过。

见几人都点头,张吉玉立刻热情地道,“报名也容易,只要在我这里登记一下便是。”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一根炭笔,“就从君先生开始吧,你给她们打个样。”

君琢点头,接过小本子,填上了自己的资料。

之后是君玉笙,君萦月,当君萦月将本子递还时,张吉玉一愣,“这不是还有一个吗?”

这话一出,换成剩下的人发愣了。

魏老夫人回过神来,连忙摆手,“我这么大的年纪,就不与他们年轻人争竞了。”

“话可不能这么说。”张吉玉的脸色严肃起来,“您瞧着跟我一般,算什么年纪大?我不也正干着村长的活计吗?再说了,老成之人更稳重,做事也周全,不像年轻人活泼跳脱,怎能算是缺点?”

魏老夫人有些尴尬,只好说了实话,“其实我只是送孩子们过来,之后还要回去的。”

“那也无妨。”张吉玉没有放弃,又说,“报名结束,再过三日就开考,总能住到那时候吧?考完了再走,也算没白来一趟。”

众人哭笑不得,魏老夫人最终推脱不过,还是填了资料。

等张吉玉心满意足地走了,村民们也四散而去,她才长吁了一口气,“此间风气,的确与外间大不相同!”

到魏老夫人这个年纪,虽然出门的次数不多,但身为当家夫人,也见过不少乡野村妇、三姑六婆。

那些人在她面前姿态都很低,纵然能谈笑自若,语气里的谦卑和恭敬却是明明白白的,时刻谨守着身份。张吉玉却不同,她言语和举止都很随意,虽然同样没有任何礼节可言,却并不叫人觉得粗鲁,反倒有一种别处没有的爽利。

君琢说过,这里没有上下、尊卑、贵贱。

来之前,她们很难想象这样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什么都没有,岂不是乱了套吗?

原来是这样的。

……

明月霜快把自己的头发揪秃了。

她虽然没考过公务员,却也看过网上无数的截图吐槽,不仅知道考公务员要考行测和申论,还看过不少奇葩题目,其中颇有印象深刻的。

所以明月霜本以为,依葫芦画瓢地出一套题目,应该不会太难。

结果是她高估了自己。

做题是一回事,出题就是另一回事了。

出题人必须要知道这张卷子考察的范围是什么,出什么样的题目能够测试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客观题又要设置什么样的干扰选项……光是想想脑袋就要爆炸了。

最后还是默默将出题人的位置拱手让给了上官婉儿和孟丽君。

其实这两人虽然都曾经身居高位,拥有选才的资格,但做考官出题的经验也不能说很丰富。

因为不管唐朝还是元朝,科举都只是取才的渠道之一,并且还不是主要渠道,所以受到的重视有限。

唐朝时的科举录取率太低,每年进士只取三十人,显然不可能满足用人需求,所以保留了汉以来的举荐制度。相较而言,反倒是通过考科举得官更难,即便考中进士,也要参加吏部的选试才能授官。

据说韩愈中进士之后,就三次选试都没中,只能退而求其次去给人做幕僚。

而在上官婉儿主政时期,则多以诗赋取才。置昭文馆,广召词臣,赐宴游乐,诗赋唱和,其中表现出众者,便赏金、赐爵、授官。

至于元朝,因为疆域辽阔,一路打到中亚和欧洲,汉人的地盘在其中只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而且蒙古族人少,为了维护本族人的利益,元朝实行十分严苛的民族等级制度,汉人是第四等,也即末等,他们所推行的科举自然也不受重视。

自然,在孟丽君为主角的故事里,很多地方都是与现实不同的,否则她也不可能以女子之身考取状元,其后又平步青云,年纪轻轻即成为一国宰相。但当故事变成真实,作为故事背景的部分便会自动按照现实来补全。

但不管怎么说,她们都主持过选才,肯定比明月霜更清楚出题人的思路,也更适合这份工作。

果然,明月霜一说,她们连想都不用想,就能写出一些经典的题目。

很多人对古代科举考试的印象就是一个“八股文”,因此便觉得科举就是僵化呆板,培养出来的都是只会死读书的腐儒的存在,这实在是很大的误解。

唐朝时,进士科考试的内容包括贴经、墨义、诗赋、策问。贴经是《四书五经》原文填空,墨义是名词解释,诗赋是当时展示才华的最佳方式,策问是议论文,而且议论的是时事。总体来说,除了没有诗歌之外,大学中文系的期末试卷基本上也是考这些内容。

除了进士科,另外还有明经、明算、明字,史科,道科等科,考试范围从《四书五经》到时事政治、军事法律、历史数学,涉及到方方面面,甚至道科考的还是《老子》、《庄子》和《列子》。

只不过后来,儒家的地位越发尊崇,进士科一枝独秀,连明经都沦为陪衬,其他科目更是渐渐废除。

到了宋朝,王安石变法,废除诗赋,将贴经和墨义合并为经义,成为科举主要考察的内容。

及至明朝,朱元璋明文规定应试文章必须要仿宋时的“经义”,考试内容也固定成跟老朱家同姓的朱熹所作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书,礼部甚至还会在每一次科举结束后给出三篇程文,也就是范文,让广大考生照着学习。

于是经义文的写法越来越严格而固定,遂成八股文。

但即便是在明朝,科举考试也不是只考八股文,而是第一场考经义,三道四书题,四道五经题,第一场考诏诰表判和一篇论文,也可以叫公文写作,第三场考五篇时务策。

不过考试这种东西嘛,考生们九天考三场已算折磨,考官却要在这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批阅几百个考生的答卷,写出评语、排好名次,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久而久之,考官们往往只会着重看第一场的第一篇文章,考生自然也在这一篇下功夫。

总之,最初的科举改革,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时的政治环境,只是后来越来越僵硬和程式化,才成为了书生文人嘲弄取笑的对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乐游源 万古第一剑 九阳剑圣 杀毒猎人 雷裂苍穹 超级秒杀系统 斩神传 魔王是个宅 超级垃圾场 帝主丹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