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我能设计,但你们不会造(4k)(1 / 2)
60年上班的第一天,高振东就接到了十二机部的通知,一天后,请他到十二机部讨论叫沟通下一步计算机发展的事情。
接到这个通知,高振东决定今天不做别的,只做一件事:好好的回想一下未来几十年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并把它们合适的内容以规划建议的形式,在会议上介绍出来。
这个事情不用靠抽奖抽或者浪费搜索机会,不涉及技术细节的话,光靠高振东接触过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史就能大差不差。
毕竟从原理上说,自从半导体技术被发明以后,六十年后的计算机和现在的计算机,在核心原理上没有区别。
只要抓住最核心的几个东西发展,就不会被甩太远,有了高振东在,个别项目上还可能有所领先。
想了想,高振东在纸上写下了几個字。
高振东侃侃而谈:“各位领导,在我的规划和想法里,下一代计算机的工作频率是现在djs-59的十倍左右,字长扩充到16位,而且体积维持不变或进一步缩小。现在djs-59位的速度和字长,我很不满意,用起来不够好。”
最终,高振东只留下了几条和装备制造、普及推广等息息相关的内容。
忍忍,忍忍,现在还暂时不需要,等到事情推动起来再说。
高振东点点头:“我知道,所以我的想法是两条腿走路,现在国外应该是有一些我需要的集成电路了,我们可以想办法买一些。”
别的不说,晶体直径就不是一个层面的。
高振东说出的这个时间,让在场的人都很惊喜,但是造不出来这话让十二机部的领导有些诧异,不都是晶体管么。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的核心数学原理很早就出现了,也有一些应用,但是直到2010年之后才大面积抬头,到2020年之后才火爆全网,不是没有原因的。
见大家都在思考,高振东又顺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实际上今天我来,也就是想在这方面提一下自己的建议。”
半导体生产厂的人,其实也就是1274厂的人,开口问道:“可是我们现在没有集成电路技术,我们和相关研究院所也聊过这个事情,但是还没有什么眉目。”
惊的是高振东的性能提升计划居然如此激进,这个跨度高得有点可怕。
一听到这个往天上打卫星似的提升跨度,防工委和十二机部、运算所的人都是又喜又惊。
感觉差不多了的高振东,停下了笔,让自己休息一下。
“同时,我们国内也可以自行开展研究,如果成功,就展开国产替代工作。”
防工委领导也毫不犹豫:“防工委系统也一样全力支持你。”
他非常清楚,这简直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
为什么绝大多数国家,除了大战略这种规划的时间段能跨越很长之外,连能真正把“五年计划”这种跨度的发展规划做好的国家,都寥寥无几。
高振东一边想,一边写,他不准备一下子拿出一个大而全的规划建议来,很多技术,是要等技术条件发展到那一步才会产生和应用的。
毕竟现实世界,是没有“showmethemoney”和“operationcwal”的,任何规划的实现,都是需要资源的投入和时间的沉淀。
大家这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个麻烦,看来高科技的事情,纯靠堆数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当得知防工委和十二机部需要确认晶体管计算机的下一代研发时间时,高振东思考了一会。
比如他前世大火的人工智能,他是第一时间就给写上去了,然后就划掉了。
高振东却摇摇头:“事情不是这么简单。我计划中的这台计算机,随着性能的提升,晶体管数量是会急剧增加的。”
ip核设计,可以简单理解为cpu的设计图。
十二机部领导拍板道:“振东同志,如果你真是这么想,别的不敢说,我们十二机部全力支持。”
喜的是高振东从来不放空炮,他既然这么说,那就必然有一定的把握。
高振东的想法,是用集成数字电路来搭cpu,虽然比不上全集成的cpu,但是在这个规模下是可用的。
而十二机部的高度,明显是够不着到制定战略的层面,比如“以信息技术为科学发展战略之一”,这种话轮不到十二机部来说,那是更高层面的事情。
没记错的话,按照国内半导体发展史,这个时候国内是在搞硅单晶的拉制的,应该是在60年中成功的。
比如,前面提取出来的线扫红外热像仪所用的碲汞镉材料晶体。
其他人也点头称是,可他们没想到的是,最大的问题不在价格上。
听见这个数字,大家都有点沉默了,这个数量的晶体管,那价格想来也不得了。
“这样可以大大简化计算机的电路复杂程度,解决大量晶体管所带来的问题。”
至于更长远的,等到需要提出来的时候,高振东的影响力就应该足够了,现在嘛,还差点儿。
高振东的导师曾经说过一个事情,有企业在2000年的时候就把神经网络引入到水利水文预报计算中,经过大量的数据学习之后,也还能算得过得去,但是有个小问题:慢!
就类似74、54、cd4000这些数字逻辑电路芯片,虽然现在这些电路还刚起步,但是从时间上来说,还差不多够。
高振东摇摇头:“不是价格问题,而是可靠性问题。在这个规模下,数万只,乃至十数万只晶体管组成的机器,其可靠性、可用性、电磁兼容等性能会急剧下降,乃至不能用。”
会议室里,十二机部的领导、防工委的领导、运算所的厉所长池总工,还有几位不认识的人,应该是半导体生产厂的。
在场的人,对集成电路有所耳闻,特别是技术人员更熟悉一些。
不过就算成功,要和这个比量产性能和晶体性能,那肯定是比不上的,手上这东西,整合了日后成熟的技术和理念,和现在一片原始的前辈们搞出来的肯定不是一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