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沂源乳虎 第十二章:虽在故乡是他乡(1 / 2)
果不其然,次日早晨清醒时,又已经穿戴整齐坐在书房里,这个小孩儿祖宗是怕自己不会穿戴这个时代的衣服吗!特也地调皮!
还好没有再安排新的任务,按年龄这杨康比自己儿子还小,按辈分,说不上是自己多少代之前的祖宗,杨炳对待他,心理上有些复杂,想到这些,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留在那个世界的父母妻儿,禁不住潸然泪下。
擦干眼泪,还得继续干活,打工人的苦楚,真是一言难尽。
出门寻了熊罴兄弟,领了一众工匠来到焰药作坊,这里已经按照杨炳的要求整改完毕,杨炳让熊宽把工匠们分了小组,交代他们互相之间不要串岗,平时只在自己的岗位即可,然后依次安排工作内容,培训生产技能。
首先来到的是制炭小组,上好的硬木炭已经运来,堆在厢房改成的仓库里。
正房里搭了工作台,应用器具也已到位,木炭先用石碾子碾碎,然后用铁碾子细磨,最后过筛装袋,放在成品区的架子上等待取用,这个没什么技术含量,杨炳交代杨熊用纱布做些口罩给工匠们防尘用。
制磺小组这简单些,庄中送来的原料是粉末状的硫黄,只要过筛装袋就可以了。
火硝也运来了不少,将庄子的库存都清空了,老管家已经安排人去购买。
火硝的性状同芒硝极其相似,也都能用来鞣制皮革,所以往往混淆为一物,杨家庄有鞣制皮革的作坊,经常采购硝石,其中夹杂了不少火硝,被有经验的工匠们挑选出来,所以才积攒了这许多。
山东莱州产的硝石,称为土硝,与蜀中产的川硝、山西产的盐硝并称为我国三大硝石,另外曹县、单县也有出产,杨家在东平府有一座外庄,就离曹县不远。
山东地界道教兴盛,炼丹的道士不少,这火硝是炼丹的必备之物,所以采购的难度也不算太大。
制硝小组的工作繁琐些,用的工匠多些,安排得也都是看起来精明能干的,应用器具虽然都是用现有器具改装而成,但比起前日临时拿来凑数的还是强了不少。
用来制硝的房屋较大,把中间的隔墙打通了,空间还是够用的,这个屋子只进行火硝提存的工作,原料库和成品库都放在了厢房,运输组运送原料和成品,都只进入厢房即可。
杨炳领着他们把提取流程又搞了一遍,午饭后得到了一大盆硝酸钾,见工匠们已经能熟练操作,留下杨罴监工指导,领着杨熊和熊宽来到配制房。
配制室的工作台和工具也已准备好,杨炳强调了保密的重要性,将配方比例跟二人复述了一遍,让他们开始配制。这道工序其实操作起来不难,将三种原料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就行。
其实要让焰药性质稳定,威力更大,还需要颗粒化处理,需要将焰药湿混,阴干结块后,碾碎过筛,最好能够进行抛光。这个杨炳打算以后再弄,在造出火枪火炮之前,还没有必要。
因为制磺小组的工作量较少,所以也充当运输工,负责将原料运来作坊和作坊内物料成品的搬运工作。
又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让熊罴兄弟和熊宽观察下各小组的工作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对流程提出整改意见,适时调整,这也是他的工作经验,给基层管理者适当的发挥空间,提升其管理积极性。
直到众工匠对所有流程的操作都运转无误,杨炳才离开焰药作坊,众工匠见这个小少爷,小小年纪,能将诸般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不禁暗暗称奇。
杨炳回到书房已是黄昏,将炼钢炉和水坝所需的材料及工种列了个清单。之后又找了一沓纸做了一个笔记本,作为工作日志本,将一天的工作要点,工作进度,明日的工作计划写在第一张纸上。
写工作日志是他多年的工作习惯,为了教授杨康工作方法,写得比以往更为详细。虽然杨康是他八百年前的祖宗,但杨康的年龄毕竟才十五岁,和他儿子年龄相仿,所以在杨炳潜意识里,杨康的地位更接近于他的儿子,因此才下意识地将自己工作的心得传授给他。
虽然知道明早还要有一场角色转换的闹剧要经历,但觉还是要睡的,回到卧室,脱衣上床睡觉。
一夜竟然无梦!
次日一早,果然还同往日一样,清醒时还是书桌前的工作状态,叹一声气,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首先去焰药作坊看了看工匠们的工作准备情况,这也是他多年的工作习惯,然后让杨熊下山将老管家和张先生请到书房见面,顺便让他们找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铁匠过来。
杨炳回到书房,回忆炼钢炉的建造细节,这个东西他还真没自己弄过,不过他的一个朋友是这方面的发烧友,曾经造过一个,建造时还请他过去参观过。
这东西对于他这个工科出身,且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来说,原理上没什么难以理解,难点是在材料上,后世毕竟什么材料都能买到。
他那个朋友虽说是模拟古代条件建造,但毕竟不必所有东西都自己造,但在这个时代却是很多材料都没有,就算有,名称同后世也未必一样。
正在思考的时候,老管家和张先生已经到了,跟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一位老者,姓金,是庄中铁匠作坊的大师傅,已经不太伸手干活,只做指导工作,类似于后世顾问的角色。
金老师傅的祖上是跟随杨家祖上一起从东平府迁徙过来的老户,铁匠的手艺乃是家传,庄中的铁匠作坊也有他的股子,算是杨家的合伙人。铁匠铺里的工匠不是他的徒子徒孙,就是他的子侄。
大家互相见了礼,分宾主落座。
老管家问道:“三少,你把我们老哥几个叫来,有什么事吗?”
杨炳道:“老管家,焰药作坊已经安排妥当,我寻思着,既然要打仗,就要用到刀枪,用到刀枪自然要用钢铁,所以想搞一个炼铁的炉子和一个炼钢的炉子。”
老管家道:“咱们庄子有铁匠作坊,炼铁炼钢都行,就不必再弄了吧!”
张先生知道,这位少爷既然说要炼钢铁,那必然是有所改进创新,于是对杨炳说道:“三少,你为什么要自己炼钢铁呢?”
杨炳问道:“张先生,老管家,金老,你们认为咱们庄子炼出来的钢铁品质如何?”
老管家不无得意的说道:“我认为还可以吧,咱们打造的兵器农具,跟其他家卖的品质相当,咱们的铁器销量还是不错的,虽说偶尔会有些精铁精钢出现在市面上,但毕竟不多。”
杨炳道:“也就是说,大家的钢铁都差不多,但还是有好的钢铁存在的。”
老管家道:“但那些毕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
张先生道:“三少,你的意思是现在钢铁品质都不行,那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呢?”
杨炳心道:“有张先生在,沟通起来确实是方便不少,他这份听弦音而知雅意的能力,就不是他人能比的。”
杨炳道:“我认为,还是物料不够精纯所致,我想现今的钢铁,其中应该含有较多的杂质,所以我想搞个精炼炉,将铁料的纯度提高些,”
老管家问道:“铁也能提纯吗?”
金老催促道:“三少,你说说看,用什么办法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