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争执与试点 心里的女性主义开始萌芽(1 / 2)
烛光中,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的顾青彦,下笔如有神起来,不得不说这秀才的文笔还是不错的,有了梗之后,迅速地就铺开了剧情。
故事围绕上京边上的一个大书院展开,这个叫东林书院的大书院里,有众多五湖四海而来志于学的学子,分为甲乙丙三个班,其中甲班均是生员,俗称秀才,男主角孟浩然无疑是甲班一众秀才中最亮眼的一个。
他年纪轻轻十几岁就考中了秀才,学识突出、文笔斐然,在甲班中向来是名列前茅的,经常受到夫子们的赞誉和同窗们的吹捧,再加上长相和家世都颇为不俗,性格就有些倨傲和飘然。
这一个开头顾青彦写得下笔如有神,就以自己前几年在京城学堂的求学经历为蓝本而成,只需要替换一下人名、地名这些,连心理状态都是类似的,他当时作为书院里最年轻的秀才,一时是有些得意忘形,总觉得自己就是《诗经》中的“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自认为仪表堂堂、一表人才、学识渊博、心胸宽广、光明磊落的他,那时候正如这故事里的孟浩然一样,虽然面上保持着基本的谦逊有礼,心里却倨傲得很,目下无尘,只想着赶紧考中举人和进士,然后如父亲一样入朝为官,大展宏图。
现实中的他正是在这种情境下遭遇当头一棒,父亲身死,自己被人追杀,历经九死一生后逃了出来,再也不是当初目下无尘的样子了。
却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一切,他才算是开始真正接触普通人的世界,不美好却很鲜活,让他一度愿意沉浸于其中。
而故事里的孟浩然却没有遭遇这些,他平静地享受着自己的书院生活,继续享受着众星捧月的感觉。
可是一日,他所在的甲班突然转入一名叫易山的人,明经、诗赋、经义、书法等处处都与他不相上下,甚至策问还经常略胜他一筹,骄傲的他备受打击,便时刻关注着易山,处处不自觉地与之相比。
不断对比及切磋之中,两人越走越近,渐渐成为经常讨论各种问题的好友,两人年纪相当,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一致,一时相交甚欢,短短两月就觉得已经是挚友了。
可是有一天,易山却突然消失不见,孟浩然到处询问都无人知道易山的下落,他这才意识到,易山似乎从来没说过自己的家世背景,唯一知道他详细来历的书院院长却三缄其口,怎么都不说易山的来历,他想寻人都无处去。
好友的不告而别,让他一度总有被人抛下的感觉,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打击的他失落异常。
可是生活还要继续,时间就继续往前过,转眼又到了三年一度的秋闱,孟浩然顺利地考中了举人,高兴之余,不由得又想起杳无音讯的易山,想着他学识那么好应该也考中了吧。
他便心心念念到时候能在明年春天的会试中见到人,心想着自己到时候一定要质问于他,为什么就此失联。
可是直到会试结束,他都没看到易山,这人便成为了他心里的一根刺,一时拔不出来,卡在了心里。
后面他又去参加殿试,凭借出色的学识,被皇帝赐进士及第,成为新出炉的探花,春风得意马蹄疾,此时他已经差不多忘了那个同样惊才绝绝却不告而别的易山了。
家里之前就给他定了亲,金榜题名后自然便是要成亲了,虽然他没见过与自己订婚的世家女子,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便顺从地答应了。
当夜喝得微醺,揭开盖头的时候,他才发现这新娘子有些眼熟,竟然有些像消失很久的的易山,他不禁觉得自己有些魔怔了,那易山只是个男子,怎么可能和自己的新娘相像,一时又气自己竟然这么久都还没有忘了那个人。
他使劲儿地揉了揉眼睛,酒意都清醒了三分,可是再定睛一看,这人确实和易山有些像啊,只是装扮更女性化一些。
正当他震惊疑惑之时,对面的女子则轻轻开口道,“夫君,听我慢慢道来。”
然后她便在孟浩然瞪大双眼中,说明之前与之相交的易山就是她自己,原来她早就知道家里给她定亲的人,便借用了表弟的身份去学院,后来被家里发现这才不得不回去,来不及道别。
孟浩然第一反应是震惊,随即就是大喜,没想到自己的新妇竟然就是自己当初交心的好友,可真的是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和他乡遇故知人生三大喜同时实现了。
故事到这里便快结束了,后面只简单说了下孟浩然此后一路顺利升官,家中还有红颜知已相夫教子,好不快活。
顾青彦点灯熬油前后雕琢了好几个晚上,遣词造句和故事情节他都觉得没甚么问题了,这才又找了时间让同一个屋檐下的韩采薇“斧正”。
韩采薇看完整个故事,不由得感叹他的文笔确实好,整个故事一气呵成,可是读完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为什么女主角,就是那个易山,她那么好的才学,却最终只能相夫教子?”韩采薇问道。
顾青彦不由得一懵,疑惑道,“女子不相夫教子还能做什么吗,她再好的学识也无法入朝为官啊,她能遇到懂她、欣赏她的孟浩然,不也是幸事一桩嘛,婚后二人琴瑟和鸣,这不是女子所求的吗?”
韩采薇这才意识到问题在哪里,这篇话本是典型的男频文呀,男主是爽了,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三大喜同时实现,仕途顺利,又家有红颜知己,男读者肯定喜欢。
可是自己是女读者,自然觉得不得劲儿了。
“那女子读那么多书,有再多才华又有什么用呢?”韩采薇反问道。
“相夫教子啊,帮助夫君打理好后宅,让夫君能安心仕途,这不算用处嘛。”顾青彦说道。
“所以女子的意义就是围着男人转吗?”韩采薇又问。
顾青彦一时语塞,他下意识想说难道不是吗,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这都是运转多少年的了,可是看对面女子的面色不太好,不禁住了嘴,不敢再多说。
他一时不知道自己哪里说错话了,想到韩采薇向来与众不同,难道是不认同这一套?他惴惴地想到。
正当两人为这故事情节而争论的时候,另一边,上京的朝堂上,早朝之时,正在就一个相似的议题发生热烈争论。
原来是七月份庆国上下要举行县试,有官员上书应该允许女子入学、参与考试并入朝为官,如此惊世骇俗的言论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自来引来争议无数。
百官们纷纷下场争得面红耳赤,有支持的,自然也有反对的,总的来说反对者更多,觉得这种事哪里需要讨论,提出来就是对祖制的冒犯,一时纷纷气愤不已。
其实庆国成立之初就是有女官的,这些女官们有品秩、有位阶,还有明确的管理职责,但主要服务于内廷,分属于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六个部门。
其中尚宫居负责辅助皇后,掌握文书,发号施令;尚仪局负责掌礼仪起居;尚服局管皇帝后宫穿衣服的;尚食局掌管吃饭的;尚寝局管皇帝和后妃们宴会和睡觉的;尚宫局掌管后宫的女红。
可以看出这一女官制度已经是组织完整、职责明确、各司其职的,不同于后妃,她们基本同皇帝之间无夫妻之名,唯君臣之分,也不同于普通宫女,她们的职责要更加高精专得多。
这些女官有贵族女子直接入宫充任,也有如选秀女一般从民间选拔的,基本上是身家清白、识文断字、善于女红、计算典的贤能女子。
但是她们的地位却一直不高,基本不参与国计民生事务,只服务于后宫,上升空间有限。
直到玄明帝时期,她们才开始逐渐得到重用,并显现于人前。
当时玄明帝还是四皇子的时候,开始手中无人可用,又不想引起外界的注意,便只能在身边悄悄寻摸合适的可用之人,他就发现宫里的女官都颇为能干,便秘密联系了多位女官为自己做事。
这些无处不在却又颇为低调的女官们第一次收到皇子的橄榄枝,且观四皇子行事颇为周全缜密,有野心的女官们也想拼一个从龙之功,便秘密聚到一起给四皇子办了很多事,可以说对玄明帝顺利登基都是立下过几分功劳的。
当时的玄明帝把给他做事的女官分为善文者、善算者、口齿伶俐者三拨,分别给他办不同的事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一做法自然不少人说嘴,哪怕站玄明帝的一些大臣都是看不惯的,玄明帝便用“关键之时,当物尽其用、人尽其能,岂能因为男女避讳之”搪塞过去。
不过当时他还只是私下用这些人,直到后面他坐上帝位,才开始推动女官外用,授予她们品级官阶,出来处理朝政之事,真正参与国计民生事务,待遇参照外朝大臣,并且明确了服役年限。
这些女官唯一的依仗便是皇帝的信任,尽职尽责得很,越来越得到玄明帝的倚重。
因此这几年女官们把持着的重要位置越来越多,不仅仅后宫之事归属她们所管,朝堂之上的一些重要的事情也有了她们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