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磨一剑(1 / 2)
按照沈继明的说法, 他不会动戏剧频道的节目单,极有可能是打算等广播剧出来后,将它安排在其他频道。
这老狐狸想吊着李潇潇,李潇潇却从来都不是一个被动的人, 之前在话剧上打下的人脉基础, 终于在今天派上了用场。
现在已经跟之前凛冬时期不一样了, 人们不再只有样板戏和那几部话剧可以看,现在每个剧院都在上演着不同的节目,可以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都不重复花样。
在人们面前的,是琳琅满目的节目单, 观众分布在各大小文工团和剧社里, 而美术制片厂本来就是新单位, 现在一部新美术片都还没制作出来,译制片又不是面向普通百姓的, 如果剧组不预热,根本没人知道会有这么一个剧。
李潇潇打算从现在起, 就开始慢慢融入商业配音的元素, 不走“酒香不怕巷子深”那一套。
现在的“酒”太多了,而且都是老酒,而她的“酒”对于其他人来说, 是闻所未闻的,所以她要直接把“酒”拿到客人面前, 让客人尝这第一口,而不是被动地等人发现。
所以,前期的宣传非常重要。在哪个频道播出,几点播出, 这些都要至少提前一个月定下来。
她前世就生活在商配时代,自己开的工作室,整套流程熟得不能再熟了,甚至能根据这个年代的特色进行本土化微调,连具体方案都已经想好了。
周冬阳是文/化部的秘密项目组组长,当初这个项目不能对外公开,是因为处于凛冬时期。
现在这个项目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已经不再进行保密,只剩下昆曲等经典戏剧的录制,也就是苗秀心和卫东所在的部分还在进行中。
周冬阳目前的工作重心也已经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今年是文艺新时期第一年,许多事情都大有可为。
文艺界百花齐放,而周冬阳要做的,就是让这片百花生长的土地,变得更加肥沃,为百花提供养分。为此,他忙得脚不沾地,这个时候收到李潇潇的电话,自然也就十分期待了。
这姑娘总有许多奇思妙想,之前被环境限制,现在可以放开手脚自由创作,周冬阳听到她说需要帮忙,想都不想就马上说:“你说,只要我能办到的,我都全力支持的。”
李潇潇当然不会张口就一句“麻烦周老师给沪市广播电台打个电话,让台长把热频道的黄金时间腾给我”,这听上去就十分霸道。
最重要的是,如果这么说,这件事就会变成私事,欠周冬阳很大一个人情。
所以,她要将这件事变成公事。
怎么变?
周冬阳目前在专注什么工作,她就将这件事跟什么工作挂上钩,让二者之间产生联系,这样一来,广播剧就会成为京市文/化部的一个新关注对象,说不定后面还能获取更多资源。
李潇潇快速地理了一下思路,说:“是这样的,周老师,这大半年以来,各大小文工团体都在积极地创作,各剧院也经常出现排长队买票的情况,尤其是话剧,大家对文化表演的观看需求都很高。”
“但实际上,各团体水平不一,从前来来去去只有几部剧,演员们也都熟悉里面的桥段,但现在新剧多了,演员平均投放在每部剧的时间就少了,出来的舞台效果有时候就差了点。”
“百姓们当然也想看大剧院好演员的表演,但很多时候都排不上号,只能退而求其次了。而有的演员安于被追捧的现状,觉得即使不用长时间练习,台上水准差了点,百姓也依然爱看,这就导致部分演员表演质量下降。”
这个道理就跟当初李潇潇演话剧时是一样的,因为她本人的水平远高于其他演员,所以观众们更希望看她的场次。
当初光州电力局局长跟市文工团团长肖星抱怨,就是因为巡演到电力局的场次不是李潇潇主演。
同一个剧本,不同水平的演员来演,表演的效果当然也就不一样了。
这个道理周冬阳当然也明白。
在去年年底的文艺表演上,光州军区安排李潇潇主演《回家》,周冬阳看了,并且在后来也看过其他文工团的《表演》,其他演员扮演的冯淑敏,却总是差了点意思。
“你说得对,”周冬阳沉吟了一下,“有的同志是太浮躁了,沉不下心来。”
说着,他又笑了一下,说:“潇潇,你毕竟在话剧上付出过这么多的心血,现在即使调到了新制片厂,心里还是牵挂着的。”
李潇潇的调动只需经过大军区,光州军区愿意调出、宁城军区愿意接收即可,但周冬阳也知晓这件事,显然也有在关注她。
周冬阳紧接着又说:“今年各单位之间都有不少人事调动。潇潇,京市这边是随时都等你过来的,要是你哪天有调动的想法了,直接告诉我就行。不管有什么想法,从上往下推,才是最简单有力的。”
“我明白,周老师。”李潇潇笑着说,“我会记住您的话的,谢谢您。我接下来的想法,需要经过实践验证,所以我想亲自实现,如果可行,才能说明它是值得推广的。”
周冬阳确实是想将人挖过来,可这小姑娘才一句话又把话题绕了回来。他在电话另一头轻轻感叹了一下,又说:“那你说说看,现在是有什么想法。”
“好的老师。”李潇潇接着刚才说到的话题,说,“针对之前咱们说到情况,舞台表演质量参差不齐,大剧院座位有限,而且受距离限制,一个城市出了好剧,其他城市的百姓除非自费到那个城市观看,否则就只能等自己城市拿到剧本后,在本地观看。”
“对于想看原汁原味表演的百姓来说,这多少是有点遗憾的。”她顿了顿,话锋一转,缓慢而清晰地说,“但现在,我们制片厂这边想到了一种表演方式,可以让一部优秀的表演,让全国百姓同时欣赏到。”
老制片厂是拍电影的,周冬阳也清楚她所在的新制片厂是干什么的,心里有点疑惑:不会是想把话剧拍成电影吧?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实在是算不得什么新想法,毕竟之前的样板戏也都拍成了电影,可现在新话剧数量这么多,要是新话剧也搞这一套,那会花很多钱,根本不现实。
然而,毕竟小姑娘还没说出口,周冬阳仍是顺着她的话,说:“听起来很不错,是什么样的表演方式呢?”
“广播剧。”
这跟他刚才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周冬阳从来没听过这种表演方式,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才问:“那是什么?”
“这是一个纯声音表演,”李潇潇解释说,“您可以将它当成是一部没有画面的电影。”
“事实上,现在在乡间的话剧表演,因为观众太多,而舞台太小,后排的观众其实看不清楚舞台上的演员,所以我之前还在文工团的时候,写的剧本都会注重场景背景音,也会提醒演员着重关注台词声音上的表演,让观众即使看不清台上的表情,也能从声音中清晰剧情的变化。”
她顿了顿,笑着问:“您看,对于后排的观众来说,他们其实更多的是听,而不是看。”
这么一说,周冬阳仔细想了一下她的那些剧本,确实是这样。
而且,在她去年年底借调各军区交流的时候,她还让各文工团朝制片厂借配音演员塑造背景音。
“嗯,”周冬阳缓缓地应了一声,显然也在思考她提到的问题,“确实是这样。”
“所以,”李潇潇继续说,“哪怕即使只有声音,其实也是可以完成一部剧的表演的,就像说书人一样,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然,一个人的表演是非常单调的,而且说书人并不是专业的配音演员。如果一个故事,由专业的配音演员分担角色,加上场景背景音,就会有声音电影的效果。而且还能提前录制,保证了质量的稳定。”
“声音电影不需要拍摄,成本远低于普通电影,长久来看,甚至也低于常规舞台表演。舞台表演还会受到场地限制,万一大雨天暴雪天,观众无法出门,也就看不成了。”
“但声音电影可以,”李潇潇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只需要一个广播电台的频道,将声音电影播放出来,全国人民都可以收听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