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楼》(1 / 1)
中国建筑史上,亭台楼阁是最为常见的,亭为一种有顶无墙的建筑,一般供给行人休息用途,如因杜牧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而出名的“爱晚亭”和欧阳修写名篇的“醉翁亭”;台是古代一种高耸的夯土建筑,早期一般会有宫殿建设于台上,有比较强的象征意义,如燕昭王招贤纳才的幽州台和曹操准备关押“二乔”的铜雀台,还有随商纣王而“臭名昭著”的鹿台,而今日的台还继续存在于一些国家机关,如检察院和法院正门前有高高的台阶,其延续了古代台的象征意义;楼是两层以上的建筑,可想而知,古代的木楼一般只有两三层且容易损毁,我们今日所熟悉且成为开辟为旅游区的江南三大名楼,都是现代混凝土科技的产物;阁是一种架空的小楼房,是楼的一种特殊形式,故就好理解为何滕王阁列入了名楼之一,而且在日常用语中,阁楼常常搭配在一起。亭台楼阁,现代人最为熟悉的莫过于楼了,在城市化的时代,楼随处可见,而亭台常现于特定场合,本篇的主题也是围绕楼展开,古代的楼用途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举行宴会的场所,如初唐时期诗人王勃,在滕王阁举办的宴会上创作了广为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其次是登高望远之用途,此用途的楼一般建设在江边,如位于成都的望江楼,温庭筠也写到闺怨女子梳妆打扮后,孤独的依靠望江楼上,还有一种用途和今日的楼一致,便是居住、办公及饮食等之用。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庙堂,下至郡县,修建楼阁是常事,这些楼阁常用来纪念大事、宣扬政绩、求神拜佛以及作为军事瞭望塔、高档宴会之所等,部分则是达官贵人为了享受而修建的,如滕王阁原本是滕王(唐太宗李世民之弟)为了歌舞享乐而建的,兼有宴请当地乡绅名流的作用,黄鹤楼有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也有流传说是当地富商开设的酒楼,总之建楼目的有差异,几乎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楼的建设完成后,必有文人骚客留下墨宝或志铭,如名篇《岳阳楼记》是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时邀请范仲淹“属予作文以记之”的产物。
江南三大名楼是我们所熟悉的古楼,可以想象,这三大名楼只是古代楼中的九牛一毛,唐代诗人杜牧曾感叹历史上损毁了数以万计的楼而写到“多少楼台烟雨中”,而这三大名楼之所以存世且声名远播,想必其根本原因是文化的力量,而文化一般都是以故事的形式传播,这时候文人骚客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如三大名楼盛名于世,最为关键的原因便是文人笔墨的点缀,在这些楼上留有传诵甚广的诗词歌赋。位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位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和位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素有江南三大名楼之称,这座名楼都位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是广义范围内的江南文化圈,这三座名楼相继非远,人文背景也趋向一致,不一样的是,黄鹤楼因一首七言律诗而享有盛名,滕王阁和岳阳楼却因文章闻名遐迩,古代有关岳阳楼的诗词很多,如杜甫、孟浩然、刘禹锡等唐代名流相继在岳阳楼留下诗篇,也只能对《岳阳楼记》的知名度望尘莫及。这三座名楼,哪个排第一则是各说纷纭,岳阳楼无意争夺榜首,论所在地的知名度,黄鹤楼的武汉甩滕王阁的南昌几条街,论诗词歌赋的影响力,王勃的《滕王阁序》非崔颢的《黄鹤楼》能相提并论,滕王阁夺魁的呼声较大,黄鹤楼也不甘于落后,对桂冠的头衔给予那座楼,国人对此莫衷一是。
在汗牛充栋的文化典籍中,许多经典必然会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能够流传至今甚至广为传诵的,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只有更加经典的淘汰一般经典的,犹如黄鹤楼,历史上比黄鹤楼有名气的肯定有,留下过经典诗句的必然也有,不过能在楼阁中留下类似崔颢的名作《黄鹤楼》却稀少。黄鹤楼之所以能享誉千年之久,崔颢的诗作《黄鹤楼》功不可没,这首诗是唐代七言律诗中的精品,连诗仙李白也对它叹为观止,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留下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想必也是受崔颢的诗作影响,后来李白在金陵凤凰台登高远眺时,仿写崔颢创作《登金陵凤凰台》,犹如《黄鹤楼》的东施效颦版本,崔颢的《黄鹤楼》过于经典,哪怕是被后世评价为诗仙的李白也难以超越。在国人眼中,李白应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诗人,但是在崔颢的《黄鹤楼》面前,也不得不甘拜下风,在国产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李白读到崔颢这首诗的情节,由衷的感叹到的确是好诗,这个场景是否历史真实存在,但可以确定的是,崔颢这首诗是李白模仿的对象。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因在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有仙子曾经乘坐仙鹤经过此地,因此诗的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从楼的命名出发,借传说落笔,也即曾经的仙人已经乘坐仙鹤远去,却留下来了黄鹤楼,接下来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仙人远去不再回来,唯独余下来此地白云天际茫茫,悠悠千百年,在唐代几乎没有高楼的背景下,坐落于蛇山的黄鹤楼自是耸立天际,有着白云缭绕的壮观景象,文人登上黄鹤楼远眺想必在心中萌生世事茫茫的感慨。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游目骋怀,描绘黄鹤楼外围江上明朗的风景,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景象,借景抒情是唐诗的惯用手法,因此,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承接颈联抒情,抒发作者在日暮时分远眺烟波江景时,触发出浓郁的思乡愁绪。这首诗无疑是七律中的精品,甚至有学者评价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也有人评价此诗气格音调,浑然天成,千年间可独步天下,这首诗不仅有蕴含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而且还有气象恢宏的绘画美,出神入化的艺术手法运用到此诗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促使此诗成为黄鹤楼的绝唱,并传诵至今。
登楼赋诗是唐人的惯性,想必是崔颢的《黄鹤楼》过于经典,知名度掩盖了许多诗人登楼的赋诗作品,因此能与崔颢的《黄鹤楼》比肩的诗篇极少,在七律诗当中,许浑的《咸阳城东楼》或许可以相提并论。咸阳城东楼,顾名思义是位于咸阳城东面的一座古楼,咸阳是秦朝的都城,与唐朝京师长安城相隔不远,咸阳和长安作为古代都城,在今日的长安(今西安)至今保留完好的城门楼,钟楼和鼓楼则最为鲜明的代表,想必诗人许浑登上的东楼是古咸阳城的城门楼。一天傍晚,作者登上城楼眺望远方的风景,即兴写下这首凭吊怀古诗,此诗艺术表现手法别具一格,唐诗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而作者开篇便是写情,先道出自己的愁绪。这首诗最为吸引我的诗句为其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给人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含有一种无以言表的蕴意,或许也有人喜欢其颔联中的“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句诗很有意境美,现在则比喻即将发生大事。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咸阳城东楼》首联“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写作者登上城楼时,眺望远方,看到远处烟雾笼罩着蒹葭和杨柳,很像在江边的汀州,引发了作者浓烈的思乡愁绪,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处于宦游途中,远离家乡,登临送目,朝家乡的方向望去,乡思涌上心头,这是古代宦游人登楼常有的情绪。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描写眺望的景象,云彩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落至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飒飒风声,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宛如一幅动态的图画,疾风作为骤雨的前奏,一般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正如此意,在作者看来则是预示着他所服务的李唐王朝,极有可能发生分崩离析的大事件,唐代历史走向也的确如此,作为监察御史的许浑,想必对李唐朝廷的安全形势看的很透。颈联“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描写秦汉时期的宫苑早已荒废,鸟儿和蝉在成为废墟的宫苑中自由栖息、鸣叫,这两句诗是作者的联想,联想到秦汉时期灭亡导致曾经辉煌的宫苑已经沦为废墟,预示着李唐王朝将要面临王朝更替的危险,感慨世事沧桑变化,抒发凭吊怀古的情绪。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作总结,融情于景,抒发最后的感慨,言道羁旅过客就不要再问秦汉的兴亡之事了,这次来到咸阳城东楼,只有渭河之水像昔日一样向东流,作者用“莫问”并非劝诫之辞,而是思考之语,从而说明作者已经深刻明白颓败的自然景色中蕴藏的历史教训,“渭水流”道出了作者对李唐王朝颓废之势难以逆转的惋惜之情。这首诗从作者的乡思之情出发,融入了诗人怀古伤今的悲凉之意,委婉的感叹李唐王朝的颓废,对自己所服务的朝廷无力扭转局势而深感痛惜,对将倾的大厦深感惋惜。
黄鹤楼还留存于世,并且成为当地有名的旅游景区,吸引着无数五湖四海的游客争相打卡,咸阳城东楼作为曾经的古都城们楼,或许早已经荒废的无影无踪,或许是因为许浑的这首《咸阳城东楼》不如《黄鹤楼》具有千年的影响力。现在的古楼,虽名为古楼,实则全部都是现代建筑科技的仿古楼,虽此楼并非彼楼,沧海桑田,任何自然界的物质都要经过重组,但是其楼背后的文化却可以成为永恒,犹如黄鹤楼的故事和滕王阁的典故,登上这些名楼甚至不用攀登,直接搭电梯上去,甚至有的古楼是异地重建的,只要它有传诵的经典,它便可以永世传承下去,因为人们传承它不是因为它的风光多么旖旎,而是仰慕其积淀的深刻文化,而崔颢《黄鹤楼》和许浑的《咸阳城东楼》等诗篇,则是其文化的绝唱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