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 章 燕降(1 / 2)
四月初,秦国各地基本征兵完毕,十五万大军集结北上攻打燕国,因为实力过于悬殊,所以各地将士们聚在一起,厉兵秣马,擐甲执锐,气势磅礴地准备迎接这场战争的胜利。
甚至还有人担心在这次战争中抢不到燕国士兵的人头,得不到爵位和土地,回家之后被妻和父母嫌弃。
出征前夕,姜珂设筵席邀请了本次攻燕的主将王贲和副将李信。
王贲和姜珂虽不陌生,但也并未熟悉到单独设宴邀请的地步,他继承了自己父亲圆滑的政治基因,收到帖子那一瞬间立刻就猜到了姜珂邀请他有何目的。
当即有些不快又有些烦闷。
天灾难测,府库缺钱,因此需要大幅度削减开支,这些王贲都能理解,但千不该万不该从军费方面下手,即使燕国再弱小,那对面也是几十万人的军队而非几十万头猪牛羊。
难搞哦。
筵席开始这日,在姜珂的示意下乐师和舞姬纷纷退场,就连一旁为客人布菜盛酒的婢妾也都离开了这里,诺大的堂室瞬间安静下来,错金镂空蟠兽香炉中的香料氤氲出缈缈白雾,随后消散于空气之中。
和其他贵族中的文雅君子不同,王贲自诩是个粗人,根本不了解香料这种高雅斯文的玩意儿,只依稀能闻出来这是某种鲜花的味道。
香得他头晕,香得他心浮,香得他无端烦躁。
“王将军,珂本次邀您前来是想同您商讨一下本次攻打燕国所需军费的问题……”
都不用姜珂再继续开口,王贲就能猜到她接下来要说的话是什么。
这腻人的香气,可真是烦人!
他心想,真想把这些香炉连带着里面的香料都掀翻了。
然而,王贲的想法有些错误……
姜珂幽幽道:“我最近搞到了一笔小钱,虽然不多,但是也能稍微为将士们加些餐饭。”
王贲:这讨人厌的姜珂……嗯,不对?
他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您说什么?”
“姜内史,真是抱歉,刚才香炉中散发出何事。”
姜珂:……
我家的香炉被刺杀了吗?能叫出如此响亮的声音,让你连话都听不清了?
她觉得自己有必要怀疑一下王贲的精神状态。
但表面还是温言笑语:“我说,我最近给国家府库弄来了一笔小钱,希望能稍微贴补一下战场上的将士们。”
王贲:这讨人喜欢的姜珂,她可真是太好了!
“恕贲斗胆,请问您这笔小钱具体的数目是……?”
姜珂抬手,伸出了五根手指头。
“五十万?”
也是一笔不小的钱款,姜内史果真大气。
“不。”姜珂摇了摇头,说道,“五百万,时间紧急,我就只凑出了这么多钱款。”
王贲闻言,仿佛被人定住了似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很长时间才反应过来。
“砰朗”一声。
是李信筷著掉在桌案上的声音。
这顿饭吃得可真值啊!李信心中感叹,有人请吃饭还有人给五百万。
姜内史果然大气!
为了避免误会,姜珂还特地解释道:“这并非是用来修建章华台的钱,二位将军请放心使用。”
五百万,这笔钱听起来很多,但又不多。
对于世家贵族们来讲,五百万只不过是五百块香皂的价格,甚至还是不需要配货,最普通那种,世家的财富简直可以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来形容,多到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
一万钱买一块香皂,对他们来说都算小钱,再加上一些美容养颜,滋阴补肾的功效宣传,那就更趋之若鹜了。
但对于普通人来讲就是天价。在秦国,若是犯了错误选择用服徭役抵债,那么每天的工钱大概为八钱,每日口粮为二钱,一件冬装的成本才六十钱,一万钱足够他们吃五千天的饭食,劳作一千二百天了。
用一千二百天的工资买一块洗身体的香皂,那是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秦国会在黔首服徭役和战争时为他们发放军粮,但路上的花费却需要他们自己负责,历史上刘季从沛县去咸阳服徭役时,别人送他三百钱当路费,只有萧何省吃俭用赠送给他五百钱当路费。
总而言之,还是得提高军人待遇。
听完姜珂的话,王贲只觉得心也不烦了,气也不躁了,整个人都好得不得了。
这熏香可真是馥郁芬芳,沁人心脾啊,姜内史的品味果真是极好的。
姜珂的慷慨让本就富裕的军费更加锦上添花,各地士兵在出征的第一日就吃上了热乎乎香喷喷的肉粥,虽然里面的肉末很少,但那也是肉啊,当即士气大涨,一路朝着易水攻去。
王贲和李信出征后不久,某日下了朝会,嬴政同姜珂闲聊。
他道:“姜卿德功充沛,为国为民,寡人看你在沣水旁的那座宅子已经很老旧了,不如让工匠们为你在咸阳中心,距离章台宫稍近一些的地方再建造一座宅子,这样也方便你上朝会,节省时间。”
姜珂摇头,拒绝了。
嬴政又道:“那章华台附近呢?此地依山傍水,视野极佳。”
姜珂再次拒绝。
搬家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她懒得搬。
姜珂道:“臣曾听闻,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所谓云山苍茫,江水浩大,恕珂斗胆,在臣看来你我之间的情谊,无论是从君臣,还是友谊方面来看,恰如这山水一样高远而无可撼动。”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这番肺腑之言,实在是情真意切,嬴政听了难免感动。
但是他很快就不感动了。
因为姜珂随后紧跟着一句:“所以臣想要什么东西会自己主动和您开口的。”
嬴政:……
“那你想要什么?”
姜珂:“我想要辅佐你成为这世上最贤明,最威武的君王,顺时应变,一统天下。”
嬴政说道:“既然如此,寡人也定不会亏待了你,届时封侯拜相,应有尽有。”
“那我想请假出去玩。”
“这个不行。”
君臣二人相视一笑,他们站在引星楼的最高处,从高处俯瞰着咸阳的繁荣景象。
他们能看到很多条街道和很多人,农民黔首,巡街士兵,往来商贾,百工之匠,王公贵族等,这些场景皆全部都尽收于二人眼底,熙来攘往之中展现出这个盛世大秦的风华。
……
无人在意的角落里,王贲带兵度过易水直逼燕国首都蓟城。
虽然蓟城是燕国的首都,但由于地理位置问题,莫说是大梁,临淄这些出名的繁华都市了,就连新郑,寿春等都比不上,
燕国这个国家是七国中唯一消失过历史的国家。
是的,不是被别人恶意掠夺破坏,而是消失。
周武王伐纣后,将自己的有功之臣,同性亲族分别分封到不同区域,其中他的弟弟姬奭,也就是燕召公被他分封到了如今的燕地。
周武王早逝,继位的周成王年纪尚幼,周公帮忙辅政,召公怕周公对成王有不臣之心,干脆连自己的封地也不去了,将封地交给长子管理,他则在镐京专心和周公一起辅佐成王的朝政,忠贞不二,一直到成王二十岁成年之后才又回到自己的封地。
周王朝的分封制并不像后人想的那样,将这块地盘儿划分给谁,谁就能拎包入住,直接去这块地盘儿上当大王,说一不二。
你还需要先将这块地盘上的原住民给打臣服了,才能安安心心地在这里当大王。
燕国因燕山而得名,燕地乃偏远苦寒之地,是整个周王朝的最北方,边缘地带,和当时的晋国一样,也和北方戎狄接壤。
邻居太危险,当时召公的后代就只能拼命地向外扩张,多打下一些疆土来增加安全感,直到打下冀北,辽西一带,灭了当时的一个小国蓟国后才稍微感到安全一些。
然后和韩国一样,把别人的国家当成了自己的首都,确立都城为蓟城。
燕国打下了这么多疆土,当然也有打不过别人的时候。
但燕国和那些北方戎狄不一样,燕国上头有人,有周王朝这个后台,于是当燕国被那些北方部落围攻的时候,果断选择了向中原求救。
结果当年成王的后代继位了一代又一代,燕国的存在感又实在太低,当时的周王直接把就燕国给忘了,也正是因为如此,燕克候之后,燕国的历史消失了几百年,再一次出现在历史上就是打不过别人求救的时候。
此时周王室日渐衰微,也没有能力救援燕国,好在当时的齐国的国君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国力达到最强,才有能力出手救援燕国。
燕国自建国以来,除了燕召公,就只出现了燕昭王这一位明君,八百年来之所以没被别人给灭了,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地理位置不好,没人看得上。
秦国暂且不说,其余山东六国每个国家都能留下,什么魏国人才库,韩国的张良和韩非,齐国稷下学宫,楚国不服周之类的。
唯有燕国,八百年来一共就只有这么两件大事。
一件事燕昭王千金买马骨。筑黄金台招贤,另一件事就是更有名的荆轲刺秦。
对,没错,无论这件事的定义是好是坏,后人是赞扬是讨厌,悲壮的盛名还被安到了卫国的荆轲身上,燕国愣是一点儿好名声都没捞到,后人评说燕丹都说他很蠢。
当然,他爹也蠢。
而如今,因为某些蝴蝶效应,连荆轲刺秦这个典故都没有了,让燕国本就浅薄的历史更加雪上加霜。
即使这些年来燕国被秦国采取钝刀子割肉的方法割去不少土地,但疆域还是很大。
这样宽阔的一片片土地,能种出来多少粮食啊。
军队即将兵临蓟城时,王贲脑子里突然不受控制地冒出了这个想法。
随即他又很快摇了摇头,将这些想法全部甩走,燕地寒冷,每年冬天冻死的人数不胜数,并不适合种植水稻。
因此这里地广人稀,特产也只是些平平无奇的鱼盐枣栗,除此之外,最北方的燕人还学会了戎狄那一套,牧羊放牛,以此为生。
若是姜珂知道了王贲的想法,肯定会恨铁不成钢地吐槽上一句王贲你糊涂啊!
此次攻燕之战,军营中有一位名叫王谨的勇士,从姓氏就能看出来,目前爵位为不更,他的家族和王贲有些亲缘关系,但这完全是靠他在战场上的勇猛作战而得来的,王贲对他并没有任何特殊关照,甚至什伍间都不知道王瑾和王贲之间的关系。
王瑾年纪尚轻,但他很勇猛,而且天生神力,身手灵活,因此在攻燕之战时他每次都是先登营中最先登上城墙的那一批,此次也不例外,在距离蓟城还有很远的地方,就已经跃跃欲试准备进攻了。
然而他注定要失望了。
因为秦国的大军刚走到距离蓟城城门还有数公里距离的时候,蓟城大门居然毫无预兆地……打开了?
而且抬眼望去,城楼之上并没有任何弓弩手,弓箭手等试图趁机偷袭。
王贲:?
王贲一头雾水。
我这不会是碰上姜珂口中的空城计了吧?
他正疑惑着呢,突然有人从城门之中走出,他披散着头发,一身红衣,举着一张红色旗帜,手中拿着蓟城的地图和降书,跪在秦军面前,表示投降。
燕国崇尚水德,旗帜颜色为蓝色,这人选择和蓝色相反的颜色,真可谓是将姿态放到了最低。
“燕人愿降,请将军大发慈悲,莫要毁我宗庙,杀我黔首,坏我庄稼,燕公子璜当多谢秦王恩德。”
王贲:……?
我还没打呢,就这么投降了?
虽然王贲不知道蓟城中到底发生了何事,但他有预感,这事一定和自家的治粟内史有关。
王谨:我的先登之功啊……
无碍无碍,他心中这样安慰自己,日后功打齐国,我一样也能当最勇猛的先登兵。
作者有话要说
蓟城,就是现在的北京
举白旗这个典故来自秦三世子婴,因为秦国崇黑色,白色相当于是最低姿态了
历史上齐桓公帮燕国把那些北方部落打跑了之后,燕国国君为了感谢齐桓公,亲自送齐桓公回国,送到了齐国境内。齐桓公说我们这样于理不合呀,国君是不能在别人的国家送人的。
燕国国君就说但是我真的特别感谢你,这可怎么办呀?
齐桓公就说那我把你走过界了的这块地送给你。这样不这块土地就相当于是你的国家了吗,咱们这样也合乎情理。
然后他就真把自己国家的这块儿地送给了燕国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