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贾母是不是老糊涂(2 / 2)
贾母也绝不会放心他南下读书的,定会将他养在身边,在京城应考。
可贾母最终却同意了他南下,这个态度,和原著里的情况似乎不同了。
如果贾母没有老糊涂,那么她就应该知道,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只能当一世富贵闲人,此后休想出人头地。
但从原著中可以看出,贾母对‘贾宝玉’是寄予厚望的,是希望‘贾宝玉’可以肩负起贾家复兴的重担。
如果她没有老糊涂,就应该直接放弃‘贾宝玉’,宠溺其他的孙儿才对。
比如长子长孙贾琏,即便不重视贾琏,也还有曾长孙贾兰,贾兰比贾宝玉也不过小三岁而已,嫡次子贾政的长孙,比贾宝玉应该更受到贾母重视才对。
综上,贾宝玉得出了一个推断。
首先,贾母如果没有老糊涂,在明知贾宝玉‘衔玉而生’对贾家不利,还肯定会被皇帝忌惮的情况下。
她依旧选择宠溺贾宝玉,而且对贾宝玉寄予厚望,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衔玉而生或许还有什么别的说法。
她不怕皇帝忌惮此事,更相信贾宝玉会成为携贾家复兴之人!
其次,如果贾母真是老糊涂了,不认为衔玉而生的事情,会被皇帝所忌惮,所以大肆传扬此事。
那么,她就更不应该同意贾宝玉在五岁时就南下读书。
因为她知道,贾宝玉是祥瑞化身,未来会有大作为的,只有养在身边,才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在贾宝玉五岁时,贾母同意了他南下读书。
由此可以推翻一个结论,就是贾母老糊涂了。
很显然,贾母并未有老糊涂,相反,随着年龄越大,越是看得通透明白。
也就有了最终的定论,衔玉而生,隐藏了别的说法。
虽然贾宝玉现在还不知道,这个说法到底是什么,不过,他已经可以确定,他身上肩负的东西,似乎在无形之中,又变多了一些。
……
……
御史行馆。
贾宝玉再次来到这里,专门来感谢郑蓬悠。
在文馆中时,郑蓬悠用身体挡在他面前,可谓是死保他,甚至不惜牺牲自己,都要保全贾宝玉。
这让贾宝玉很是感激的同时,也有些疑惑不解。
毕竟他和郑蓬悠非亲非故,两人相识也不过数面而已,这样的交情,远没有达到拼死保护的地步。
贾宝玉认为,就算他是郑蓬悠的儿子,恐怕也不至于如此保护他吧?
更重要的是,贾宝玉发现,当时郑蓬悠对他的称呼都变了。
“御史大人,多谢你前番的拼命维护,晚生无以为报,此后只要用得到晚身上的地方,御史大人尽管提及就是。”
见到郑蓬悠后,贾宝玉恭敬地朝着他行礼答谢。
郑蓬悠则双手搀扶着,笑道:
“贾公子言重,我只不过是为了自身的职责,我身为御史,绝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罪犯,杀害无辜者!”
这个解释显得很苍白,贾宝玉记得,当时郑蓬悠都说出了,想杀贾宝玉,得从他身上踏过去的话来。
能说出这样的话,可不是一般的关系,就算是至亲之人,未必都说得出来。
未此,贾宝玉再三答谢,又试探了一句:
“晚生和御史大人非亲非故,何德何能,能让御史大人您如此力保,真是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