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西域传说(1 / 2)
我继续给卡吉娜讲述
那烂陀寺悠久的历史来源:
“我们中印两国,同为四大文明古国,但是我们中国,出现文字时间,要比你们印度早的多。nda)。又作那兰陀寺、阿兰陀寺,意译为施无厌寺,全称那烂陀僧伽蓝(梵语:Nalanda -saghara)。
为古代中印度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方之大寺院,其地即今拉查基尔(Rajgir)北方约十一公里处之巴达加欧(Baragaon)。
五世纪初,笈多王朝之帝戒日王(梵语:S/akraditya)为北印度曷罗社盘社比丘(梵语:Rajavas/a)建立本寺。
历代屡加扩建,遂成为古印度规模宏大之佛教寺院及佛教最高学府。
《大唐西域记》卷九,详载那烂陀寺建寺之由来及沿革,谓其地原为庵摩罗园。
佛陀曾于此说法三月,彼入灭后未久,帝日王即于此处创建伽蓝。
寺名之由来有二说,一说伽蓝之南庵摩罗林有池,池中有龙,名那烂陀,故取为寺名。
一说如来往昔修菩萨行时,为大国王,建都此地,乐好布施,德号施无厌,故伽蓝亦以名之。
同书并举出附近有如来三月说法之精舍、发爪塔、雀离浮图、观自在菩萨之立像及精舍等灵迹。
根据各方记载,公元5世纪,为了佛法的传承,在那烂陀创建了一所佛教大学——那烂陀寺。
它是你们古代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曾经吸引了全球各地成千上万学者前来求学。
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就是其中之一。
12世纪,该寺因遭到伊斯兰教教徒的侵略而毁灭。
遗址由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3世纪存在于此的寺庙和佛学院遗留下的古迹组成。
包括窣堵坡(坟冢),舍利塔,寺庙(僧房学舍),以及重要的墙画、石刻、金属器物等艺术作品。
那烂陀作为印度次大陆上最古老的大学而引人注目。
其作为有序的知识传递场所存续长达800年。
发展的历史见证了佛学宗教化的过程,以及寺院和教育传统的繁荣。
2006年12月9日,《纽约时报》详细报道了将耗资10亿美元在那烂陀寺古遗迹附近的重建计划。
由新加坡带领,包括印度、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国际财团将集资5亿美元建立新建。
在公元五世纪时,印度笈多王朝的鸠摩罗笈多王护持佛法不遗余力。
修建的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
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万余僧人学者聚集于此,教师达1500名,精通三藏的达1000多人。
那烂陀不仅是研究佛学的重要地方,也是培养佛学家和佛教徒的重要场所。
这里不但成为讲经说法、学习佛法的场所(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讲坛)。
而且是研究因明、生明、医学、天文历算、工巧学、农学等的地方。
七世纪时已成为全印度瞩目的大乘佛学中心。
传说此地原是庵摩罗园,后来五百商人捐钱买下献佛,佛在此说法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