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劝学!(1 / 2)
第240章劝学!
“草莽的时代结束了!”
夏之白掷地有声的话,在殿中久久回荡着。
即便狂妄如蓝玉,也在此时愣住了,他怔怔的望着夏之白,满眼的不敢置信跟惊愕,带兵打仗这么久以来,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说他们打仗的方式是‘草莽’。
不仅是蓝玉,汤和、傅友德等老将,同样愣在了原地。
夏之白负手而立,冷峻的面容,就这般冷漠的望着下面的武将,漠然道:“我知道你们不服我,也知道你们对我的话不以为然,但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属于武将的时代,正在逐步缩减。”
“若是你们不能及时的转变,早晚有一日,大明诺大的朝堂,将没有你们的容身之所。”
“就像是宋代一般。”
“这绝对不会是危言耸听。”
“在蒸汽机制盐被推广出来前,天下又有几人敢说,事关天下数十万灶户生计的制盐行业,会一夜之间崩塌,数以十万计的灶户更是一下子没了工作,他们就是你们的前车之鉴。”
“然而事实就是蒸汽机制盐的出现,一下子将旧有制盐生态彻底摧毁了。”
“跟不上潮流的灶户,注定会被时代淘汰。”
“武将也不会例外。”
“现在北元的确是大明的心腹之患。”
“不仅是因为北元人多地广,兵力强盛,也在于北元统治北方上百年,对北方影响力很大,北元存在一日,都会始终让北方的士人存在着一定的侥幸心理,妄图北元重新问鼎中原。”
“但诸位作为带兵打仗的将军。”
“作为最了解大明跟北元军事实力的存在。”
“你们当比天下其他人都明白,北元重新问鼎天下根本就不可能。”
“大明覆灭北元也只是时间问题。”
“在诸位心中,作为武将,当抓住这仅有的战争窗口,为自己立下更大功劳,为自己及家族带来更大富贵,但诸位莫要忘了,你们之所以能有今日之成就,主要便是来自于带兵打仗。”
“脱离了带兵打仗,你们对大明,其实是累赘跟负担。”
“想必这些年,你们也听到,陛下没少指责抱怨你们,你们很多人为非作歹、败坏军纪,如今只不过是仗着显赫的军功,让陛下跟殿下,还有大明的官员选择了忍让,然而这种忍让岂会长久?”
“一旦朝堂忍不下去就不会再忍。”
“何况陛下已三令五申过,要你们严格约束自身行为。”
“只是你们自己做不到。”
“多行不义必自毙!”
“你们日后的结局,都是自找的。”
“而且你们行事剽悍,朝堂百官谁人不知?”
“你们当真以为自己私下做的那些龌龊事朝堂不知道?也当真没有官员弹劾过?只不过是被陛下跟殿下压下了,但正因为你们太过彪悍,日后也注定会遭到朝堂压制,没有任何一个朝堂,能容许朝中全是骄兵悍将。”
“你们根本没考虑过自己的后路。”
“世上很多人都知道一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很多人也没有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的人不识时务,也不懂得审时度势,更看不清时势。”
“天下形势是会变的。”
“武将如今的确崇高,但并不会一直如此。”
“因为天下没有那么多战事。”
“大明日后很长时间,都会以休养生息为主,到时诸位将军,如果还是当前的火爆脾气,诸位扪心自问,谁人能容忍的了?”
“朝堂上下一心想发展民生,结果你们一个个在背地趾高气昂,嚣张跋扈,借着自己的权势,欺压地方,仗着自己为大明立过功、流过血,就肆无忌惮。”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诸位。”
“在大明日后的朝堂上,没有功臣二字!”
“因为这个天下谁都立过功,你们立的是军功,文官立的是治功,百姓安分守己,同样是在立功,他们立下的功劳未必就比你们小,甚至比你们还要大。”
“建设永远比毁灭要困难的多。”
“在你们的设想中,大明接下来一两年当北伐辽东,彻底击溃纳哈出,而后休养几年,再度北上对北元施行犁庭扫穴,而后每隔几年就对北元进行一番清剿,直到北元彻底崩溃分裂。”
“然敢问诸位,可曾考虑过粮草供应?”
“后勤补给?”
“这种长时间的大战,最终比拼的是国力,是后勤,大明北方经济本就不振,还要维持数十万大军的攻伐,这对于大明的国力,将会是巨大的损耗,而你们作战的一切粮草辎重都来源于百姓。”
“也就是说。”
“你们拿着百姓吃草挤奶交上来的粮草,去打了几场没有太多实质作用的仗。”
“这样的仗大明打不起!”
“也不当打。”
“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
“而现在五军都督府的诸位,兴高采烈的到来,就只为去行那‘下等’的‘攻城’,这样的将领,只有匹夫之勇,莽夫之劲,又岂能得到天下人尊重?又岂能赢得朝堂的支持认可?”
“我夏之白不才。”
“却为攻取北元提出了‘伐谋’、‘伐交’的主意。”
“而且得到了陛下的认可。”
“我只是一介文人,对军事本身并不擅长,却做了诸位将领该做的事,诸位将军难道不该感到羞愧吗?”
殿内死寂。
蓝玉、常升几人对夏之白怒目而视,傅友德目光微沉,不知在想些什么。
冯胜捻着胡须,眼中露出一抹异色,神色却很茫然。
唯有汤和,暗暗点了点头。
夏之白其实没有说错,大明的这群将领,如今能这么肆意妄为,完全是仗着陛下的宠信,而一旦北方的战事停了,他们这些武将,至少绝大多数都将没有用武之地,若还继续在朝堂嚣张,就算陛下能容,殿下恐也不会容。
他们必须得为自己寻个出路。
他很早便考虑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