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诸侯朝贡(2 / 2)
众人听了文绛所言,都觉得有道理,纷纷认同。越侯也觉得这计策不错,于是同意了文绛之策。
“对了,向楚国求援也要做。”
“喏!”
在商议完之后,越国立刻动员起来。虽然去年损失了万余大军,但是越国很快就征召了三万大军。
此时越国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十万,此番征调几乎是到了极限。
淮国大军出征,很快就来到了吴国梅里,淮安距离越国有八百里之远,此番征讨越国是以梅里为基地,在梅里囤积粮草军械。
大军在梅里征调吴地三万民夫,配合大军出征越国。
淮军与越国大军战于檇李。越国以死囚为先锋,猛攻淮军。淮军以雁形阵迎敌,两翼为藤甲军和羽林卫,中间是普通士卒。
越国中军猛攻,淮军后撤,两翼大军包抄,藤甲军和羽林卫都是淮国强军,天下精锐,两翼发动,可谓是势如破竹,越国不敌,死伤惨重,大军后撤,淮国兵围会稽。
会稽城高池深,水道纵横,防守严密,越国上下一心,士气高涨,大军攻伐数次,都被越国挡了了回来。
此时正值梅雨季节,天气潮湿闷热,蚊虫繁多,即便是淮国已经很注意卫生和水源,但是依旧有大量士卒生病。淮国甲胄穿戴后,闷热难耐,穿戴盔甲多有皮肤溃烂。
更让人难受的是,十天之中顶多有五天是晴天,而且烈日高照,地面上雨水蒸腾,更是湿热难耐,皮甲浸泡,腐坏,只有藤甲便捷,只是纵然如此,便是吴地士卒也无法穿戴盔甲攻城。
见到这种情况后,公子悯和徐庸商议一番,决定试试将引蛇出洞,将越国大军引诱出来,结果大军撤退,越国依旧坚守不出。
而与此同时,楚国再此屯兵边境,看到这种情况,公子悯和徐庸放弃继续进攻越国。
越国看到淮国不再进攻,也是松了口气,然后派遣使者求和,表示愿意奉淮国为霸主,岁岁进贡。
公子悯将使者送至淮安,王岳同意了越国求和,让其献上十万石粮草,奴隶五千。
越国只得同意,在收到粮草和奴隶之后,公子悯这才率领大军回返吴地。
此番攻占越国不利,淮国意识到越国的优势,因此为了应对越国,也是为了更好的统治吴地,孙叔敖下令在姑苏修筑新城,公子悯率领大军回返,徐庸则是在吴地筑城。
因为有越国献上十万石粮草,再加上梅里囤积的粮草,徐庸征发十万劳役再加上越国献上的五千奴隶,全部用来修筑姑苏城。
徐庸于太湖之畔修筑大城,一面临水。城基隆起,位于‘龟背’之上,又修缮水道,让河水穿城而过。城池西有湖泊、丘陵为屏障,不利于进攻,周围有良田沃野,鱼米之乡,便于耕种。
城中修建沟渠,便于排水,整修疏浚河道,因地势乃是周围最高,不用担心被人掘堤灌城。城中有水源,此番除了修筑大城,徐庸在大城附近修筑一座卫城。
两座城池呈犄角之势。
为了方便运输石材,徐庸还在当地开挖了一条运河,这条运河以后还可以用来灌溉以及运输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