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兵制(1 / 2)
要想打胜仗,就必须要先选好将。
而且……若是还以大宋过往的领兵统筹的方式,赵昕以为,他们接下来就算是有火炮,也没有办法保证百分百能赢。
因此……
在到了泾州以后,赵昕并不着急立马就去打西夏。
而是先把战场地形,还有将领,甚至是士兵,都统筹好。
如此,这仗将来才好开打。
泾州知州刘凡,之前连听都没听说过的一个名字。
也不知到底有何本事。
这就是目前不说泾原路吧,至少……也可以说是泾州最大的既管民政,也管军政的长官了。
这就是大宋目前的戍边军事长官的质量。
不过想想也对!
虽说人家没什么战绩,也没什么特殊的事迹,但人家起码能当知州就行。
这其实也充分地暴露了,大宋以文官管军事的弊病。
你说,这万一要是西夏有人要打过来了。
当然!
大宋肯定也不笨。
往往在对方将要动手之前,通常就会收到消息,然后就有可能把刘凡给紧急召回去。
从而说不定让别的,如范仲淹这样的人来。
但问题是……
范仲淹当初好像也没怎么打过仗。
这就怎么说呢!
这就会让赵昕觉得有点别扭。
你说,万一派的是一个根本不会打仗的文人来,该怎么办?
夏竦其实就是很好的例子。
夏竦会的只有厚恤阵亡的士卒以及士卒的家人。
其他的,压根什么也不会。
可以说是一问三不知。
也得亏当初范仲淹、韩琦能够顶得住。
当然了!
这打仗嘛!
就跟打架一样,其实也不需要范仲淹、韩琦有多会。
反正……
到时候应该还会派一个擅长打架的将领过来。
至于这个将领,跟底下的小兵关系如何,还有跟范仲淹、韩琦的关系如何,那就不好说了。
不过照理说!
通常在开打之前,这将领什么的,肯定都会给士兵说一番话,以便让小兵,以及一些小校,能够听自己的。
赵昕也只能说……
不亲自来到泾州一趟,赵昕都没有办法理解这前线的情况。
大宋的这一套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可能存在有哪一位将领,可以造反。
而坏处,也是非常地明显。
那就是很多的东西,都是临时的,看着即插即用,确实很方便。
可关键是……
这将领都是从千里之外去选的。
虽说有的将领,他可能在这边也确实当过一段时间的官,比如说转运使,比如说判官等等。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