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得之易 失之易(1 / 2)
在封子不是,
在耶律德光不中用的时候,有一个人一直在冷眼旁观,他想趁机中用一把
这个人大家也不陌生,就是我们的老熟人:
河东节度使、猛男刘知远。
耶律德光一直对这哥们特别忌惮,他在称帝并宣诏各地节度使进京的时候,就把相当大的精力放在了刘知远的反应上。
俩人一动不动的盯着彼此。
尽管耶律德光的总体实力要强于刘知远,但他面临的挑战和难度也更大。
刘知远自然也是对耶律德光称帝极为不甘的,但眼下也确实不适合正面刚。
因此双方都不约而同的把武力冲突排除在首选项之外,所以形成了一种微妙的“麻杆打狼两头怕”局面。
从947年二月初一耶律德光称帝,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上述两位都在经历着只有顶级大佬之间才有的比拼和煎熬。
干瞪眼了一阵子,最后还是势弱的刘知远率先打破尴尬:
他向耶律德光称臣,但也仅此而已。
不同于其他节度使亲自入京,刘知远只是派了使者前去开封,以庆贺之名义顺便打听虚实。
都是讲究的场面人,你刘知远摆出姿态来了,我耶律德光当然要接住啊,而且还要接的体面:
耶律德光丝毫不在意刘知远的三心二意,反而给予了隆重的回礼:
第一是称刘知远为我儿。
。。
刘志远要吐了,你耶律德光不但比石敬瑭岁数小,就连和我比还都差着7岁,你哪来的大脸觉得我跟石敬瑭一个德行,以印贼做父为荣?
但如果大家看到耶律德光的第二个回礼,也就释然了。
这货着实是因为这些年太顺了,所以才如此幼稚。
第二,耶律德光给了刘知远一根棍子。
棍子。
一点稀奇都没有,怎么看都是一根烧火棍,既不金贵也不亮眼。
然而,等刘知远的使者拿着这跟棍子走出耶律德光的宫门之时,却惊异的发现沿途所有契丹官兵马上致以了最崇高的尊重。
这份发自心底的敬畏和尊重与使者来时遭受的不加掩饰的白眼鄙夷形成了鲜明对比。
看来这跟棍子虽其貌不扬,但确实有点东西哦。
的确如此,这根棍子在契丹意义非凡,以至于久随皇帝身边的亲卫士卒都没想到皇帝能把这根棍子赐给刘知远。
所以,
耶律德光不是飘,他是真觉得刘知远能主动示弱称臣太令人欣喜和珍惜了。
在他看来,只有把刘知远当做自己儿子并赐给这跟棍子,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和深意。
才能接的住刘知远主动递过来的台阶。。。
这厮就是妥妥的聪明变大傻。。。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在玩计谋这方面,饶是耶律德光这样的契丹优等生也依然与和刘知远为代表的中原民族有着代差。
刘知远的使者回到太原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有关情况详细的汇报给刘知远,并在最后给出了极其有分量的论断:
耶律德光就是个信球,他这么搞,契丹在开封的日子长不了。
主公要早做打算!
事实证明这位使者的判断一点毛病没有,仅仅过了不到个把月,耶律德光就已经快被中原各地的民兵组织打的遭不住了…
看准了时机的刘知远也终于一把梭哈,他大张旗鼓的在太原登基称帝,并且同时采取了如下几种措施奠定胜局:
第一,他称帝后没有马上启用新的国号和年号,而是废掉石重贵的年号,继续沿用石敬瑭时期的年号,这最大程度的保持了政治延续性和稳定性,赢得了百姓的天然亲近与认同。
第二,他下诏禁止各地为契丹搜刮钱帛,并广派使者慰劳各地民兵组织,同时宣布中原各地的契丹人被杀是活该。
这就意味着现在国家在为起义民众背书,扫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