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蜀道难乎?在德不在险(1 / 2)
这里我们就要介绍一下入蜀的通道,之前柴荣从后蜀手中夺回四州之地的时候,我们曾简要介绍过。
其实无论是在传统历史届还是通俗历史届里,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巨大ip,那就是三国。
尤其是在以刘备、诸葛亮、五虎上将为代表的忠义汉室精神的感召下,无数历史爱好者对蜀国魂牵梦萦,继而使得蜀道也顺势成为了众多人关注的重点,自古至今不断的有历史、地理爱好者醉心于蜀道的研究。
巧合的是,历史上除了三国时期之外,另一个出现蜀地政权较长割据、通过蜀道发生战争最多的时期,便是我们本书所讲的五代、宋初时期了。
总体来看,蜀道以汉中为分界点,可分为北、南两部分。
由关中翻秦岭至汉中,是北部分,这里一共有5条通道,自西向东依次是祁山道、故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
由汉中翻越米仓(大巴山到蜀地(盆地地区,是南部分,这里一共有3条通道,自西向东分别是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
我们先说北部分的5条道:
1祁山道:
大名鼎鼎的诸葛丞相北伐之六出祁山(实际只有2次出祁山,走的就是祁山道。岐山道北端是今甘肃天水,经过礼县翻越祁山,沿着汉水经过西和县、成县、徽县依次到达汉中略阳县、勉县、汉中市。
祁山道的好处就是相对平缓宽阔,利于大军通行,并且到达天水后后方有凉州平原可以依托,但不利之处在于路途遥远,目的地天水位于陇上,无论是北方进攻还是南方防守,都离后方基地或者目的地长安(关中很远,后勤压力很大。
2褒斜道:
黄忠斩杀夏侯渊后,曹操率军至汉中与刘备对峙,以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赵云邓芝率领的偏师,还有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秋风五丈原,上述走的都是褒斜道。
这条道北端起点是今陕西眉县,由斜谷口进入秦岭,沿着斜水、褒水曲折前行,最后出褒谷口,经褒城至汉中。褒斜道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是北部分五条道中最早开辟通行的。
3傥骆道:
这条道北端起点是今陕西周至县,由骆谷入秦岭,经留坝县到汉中。这条道路最为靠近绵延千里的秦岭之主峰—太白山,路途较近但过于险阻,对后勤极为不利,所以在这里发生的战事相对较少。
三国时曹爽曾发大军经此道伐蜀,但被严阵以待的蜀军大败。
4子午道:
大名鼎鼎的子午道,当年魏延曾请求诸葛亮给自己1万精兵,出其不意出子午谷直取长安,被诸葛丞相拒绝。不少人还因此指摘丞相用兵过于谨慎,实际上这完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子午道距离长安最近,当年刘邦入汉中走的就是这条道路。它出了长安之后便经子午谷可直抵子午镇,之后的南线道路,在晋朝时期发生过变化,但大体还是先向南再向西,自洋县、城固县至汉中。
但是这条通道因为自然条件过于恶劣,道路崎岖、人烟稀少,所以历来不作为官方通道的首选,偶有军事战争中一方企图经此道(如三国时曹爽攻蜀打对手出其不意,一般也都会不出意外的任务未遂。
5故道:
也叫陈仓(故道,这个大家相对熟悉一些。
它的起点是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由此进入秦岭出大散关,沿着嘉陵江上游河谷经凤县、两当县、略阳县、勉县至汉中。当年刘邦明进入关中,修栈道暗度陈仓走的就是这条道。
故道的好处在于道路较为宽阔,且沿途城镇众多,利于部队开进和后勤补给,最为关键的是,故道进入汉中盆地后向东折转才到汉中,但它和金牛道却在汉中西侧便连接上了。
换句话说,部队走这条通道可以不靠近汉中城而直接取金牛道入蜀,非常快捷。因此唐宋以后,故道成为了官方的主要驿道。
下面说南部分的3条通道:
1荔枝道: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顾名思义,这条道是兴于唐朝时期、专为运送荔枝而修建的。
它的南端起点是今天的重庆涪陵,经垫江县、四川达州至汉中西乡县,在此连接上子午道,通向长安。
这条道相对南行,且不靠近成都,历来不是兵家进军的主要路线,自宋朝以后,便逐渐衰败,只有商队会经此路通行。
2米仓道:
此道成型较早,可以算是比较早的国道。它有多处分叉,可以根据具体的路况和用途分为官道、兵道、商道。
大体上是自汉中、南郑(今汉中市南郑区,由南江县翻越米仓山直抵巴中,到此后向西可去成都,向南可至重庆。
后来大名鼎鼎的钓鱼城便是修建在通往重庆的在这条路上。
它的不足也是远离蜀中腹地,到成都还要经过长途行军。
3金牛道:
它是汉中与蜀中腹地之间最重要的一条通道,相传源于秦惠王诱骗古蜀王,赠与其可产金的石牛,故蜀王为迎接金牛所开辟之道路,司马错灭蜀走的就是此道。
这条道起点在汉中,向西经勉县、宁强、广元过剑门关,再经梓潼、绵阳至成都。
这条通道因为便捷,使用频率非常高,基本上自汉中至成都,攻击一方但凡不是被逼的没有办法,都会宁可选择强攻剑门关也要经此通道。
当然除了上述8条通道之外,还有一条大名鼎鼎的入蜀道路,即三国时邓艾灭蜀所走的阴平道。
这条道路的北端的起点不在陕西,而是在今甘肃陇南文县(即三国时阴平郡,翻越青川县境的摩天岭,到达江油关(今平武县江油关镇,由此进入蜀中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