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潘多拉魔盒打开了(1 / 2)
高梁河之战对赵光义的打击是巨大的,本来想着要进一步提高威望、做千古一帝的,现在被辽国人硬捧成了驴车漂移的一代车神,在他自己心里,有两个巨大的恐惧随之袭来。
第一个就是关于皇权:
靠着阴谋干掉自己哥哥登上皇位的赵光义,最怕别人说他得位不正,这才拼了命想要建立大功勋来给自己正名,但随着高粱河大现眼,别说臣民畏服了,只怕是本来都要沉寂下去的怀疑和轻视都重新拔到新高了。
尤其是让赵光义这个小心眼不能容忍的是,自己才在金台屯失联了两三天而已,满朝文武公卿和几十万将士竟然就在近在咫尺的涿州城商议推举新皇帝了,而且连人选都搞出来了,就是太祖赵匡胤长子、武功郡王赵德昭。
看来自己哥哥赵匡胤多年来在臣子心中的地位和父死子继的传统,仍然在满朝文武中占据主流。正当他咬牙切齿记恨着这一切的时候,赵德昭自己送上门来,主动帮着赵光义下狠心了。
这件事就是赵德昭帮着军人要奖金。
大军是从七月中旬开始南归的,到月底抵达京城开封,而后一直到接近八月底,赵光义一直不就发奖金的事表态。
于是好多军官和士卒开始表达不满了,军人们的思维很简单但也很合理,虽然打幽州失败了,但之前打太原可是实实在在的大胜。
兄弟们拿打太原的奖金,这是事先就说好了的。尽管后来皇帝说先不结账、打完幽州一起结,那现在也到时候了。
天子金口玉言还下了正式文件的事,准备啥时候落实呢?
战士向班长嘟囔,班长问连长情况,连长托营长请示,营长让团长去汇报。
一级一级下来,全军这强烈的诉求集中到了宋朝高层。
打了败仗皇帝心情不好,可以理解,但是天子承诺过的事要兑现,尤其是在失败过后,对士卒之前的奋勇拼杀进行奖励,这本身也是对军心和国民士气的一种正向激励,这个道理非常的浅显。
但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宋朝高层里那么多的重量级人物,却没有一个人敢在这个时候去触皇帝的霉头。
个中原因,无非是这些人精太知道自己主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最后呢,是赵德昭代表朝堂站出来,去向赵光义汇报这件事了。
也许在他心里,还对亲情有着坚定的信念,这是我叔叔,这是为了国家,料想他就是再生气也不会失了理智、更不会取怒于我吧。
然而他叔叔马上就给了他无情的打击。
在赵德昭说完发奖金的事后,赵光义一改往日的温和态度,大怒的对赵德昭说道:
“等你当了皇帝再奖赏,收买人心不是更好!”(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
赵德昭被一句话骂懵了,接下来史书的记载是:
德昭惶恐不安,回到住处后问身边侍卫“带刀了吗?”谁也不敢把刀给他。于是德昭走到一家酒馆,关上门窗,用店里的水果刀把自己终结了。
这种事可能吗?
有鼻子有眼的,赵德昭一被赵光义训斥,就萌生了自杀的念头,随从左右那里搞不到刀,就跑到了一家酒馆,还专门关上门窗,用店里的水果刀把自己咔嚓了。
如果赵德昭想自杀需要这么复杂吗?
赵德昭敢去向赵光义进言发奖金,那就说明在他心目中这个二叔此前对自己还是很温和的。
结果被二叔发了一通大火、说了一句狠话就受不了了要自杀,赵匡胤的儿子就这么脆弱没出息?
其实赵德昭的这种死法,在历史上例子很多,并且有一种专门的叫法:隐诛。
隐诛的意思就是这个人是千真万确被皇帝(主公杀的,但具体怎么个杀法不知道,荀彧就是被曹操隐诛的。
赵光义确认赵德昭死后,赶忙跑出来做戏:
上闻之,惊悔,往抱其尸,大哭曰:“痴儿,何至此耶!”追封德昭为魏王,谥曰懿。
(听听这个谥号,懿。你才懿,你全家都司马懿。
此前我们在讲出征北汉的时候,明确知道了赵廷美跟着大军出征了。
现在又知道赵德昭也在军中,那基本可以判定,赵廷美、赵德昭、赵德芳这几个潜在的具有皇位继承可能性的人都被赵光义带出来,放在身边牢牢看管住了。
本来想的是这样做万无一失,结果没想到皇帝还能差点死在战场上,这样反而给身处军中的德昭他们送助攻,帮着人家登基。
(果真皇帝发生了不测,出征在外的赵德昭有军左右队支持,位于开封的赵光义儿子是毫无还手之力的
而且就在赵德昭死之前,赵光义在回到开封后处分了3名将领,这也是仅有的因战败被处分的人,他们分别是:
守中书令、西京留守石守信从征范阳,责授崇信节度使、兼中书令。
彰信节度使刘遇责授宿州观察使;
光州刺史史珪责授武定行军司马,皆坐从征范阳。
石守信、刘遇、史珪三个人在之前的战役记载里,根本就一笔也没有提到,完全不知道他们都具体负责了什么,而赵光义的处分决定里关于原因也是非常的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石守信是“督前军失律”,刘遇、史珪则是“所部兵逗挠失律”。
高粱河一战,大军溃败,绝对不是几名将领的的问题。